学生成绩分为
① 成绩优秀,中等,良好怎么分的啊分为哪几个
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良好比中等好。
优秀 :90—100之间(包括90)
良好: 80-90
中等: 70-80
及格: 60-70
不合格:分数低于60分。
(1)学生成绩分为扩展阅读: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考试就是让一群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相同的答卷。然而考试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考试也可以是对于一个目标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这样的考试其实就是让社会中来自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② 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73分,求X和Y的值
下表是某班20名学生的某次外语测验成绩的统计表:
考点名称: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的位置:
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N/2与1+N/2的均值
众数性质:
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可靠性较差,不过,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例子:{鸡、鸭、鱼、鱼、鸡、鱼}的众数是鱼。
众数算出来是销售最常用的,代表最多的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两组数据中,都是1,2出现次数最多
所以1,2是众数
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1,2,3,4,5没有众数。
在高斯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极端数据,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③ 学生考试成绩用A.B.C表示的,这三个等级分别代表的是多少分
学生考试成绩用A、B、C表示,这三个等级分别代表的是:A-85分(良好);B75以上;C60分以上(及格);D55分以上;D以下(不及格)。
这种按等级来结算成绩的方式是赋分制,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计算成绩,用来统计选考科目的成绩。也就是将学生的卷面总分,按照参加考试人数的排名把一定区域内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等级。
而除了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依然是按照原始分数计算之外,赋分制的重点在于排名。但因为涉及到考生的选择科目不同,各科的难度也不同,所以等级赋分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分数的公平制定。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
如:甲学生考历史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在35%-45%以内,等赋分之后,就变成了76分。乙学生物理考80分,在全省排名中是1%-3%以内,等级赋分,就变成了100分。
因此,很明显,在赋分制中,不管分数是多少,在考生中排名的占比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成绩的最终因素。
(3)学生成绩分为扩展阅读:
等级分数广泛用于网络上积分类型的网站,内容众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级分数这一概念,广泛的进行A、B、C、D四级评定。
等级赋分需要增加科目的区分度,所以在这种制度下考试难度可能会加大。而文科又不像理科的成绩,都集中在60-80分之间,所以很难区分开,文科科目试题难度会加大。
这种赋分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可比性问题,避免了分分计较的现状。
④ c语言学生成绩的等级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s=0;
printf("请输入学生的成绩:");
scanf("%d",&s);
if (s < 0 || s>100)
{
printf("error\n");
}
else if (s<60)
{
printf("fail\n");
}
else if (s < 70)
{
printf("pass\n");
}
else if (s < 80)
{
printf("medium\n");
}
else if (s < 90)
{
printf("good\n");
}
else
{
printf("excellent\n");
}
return 0;
}
楼主你要内加油了容
⑤ 学生成绩分为 5 个等级,分别为: A: 90<=score<=100 B: 80<=score<90 C: 70<=score
全用else if 试一下 你为什么要在B分类之前用了一个单独的else呢
⑥ 用函数将学生的考试分数(百分制)分为‘A’,‘B’,‘ C’,‘ D’和’E’5 个等级。
#include<stdio.h>
//声明getGradeLevel函数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intmain()
{
//声明用于存储成绩的int型变量,其初始值为-1
intgrade=-1;
//声明用于存储成绩等级的char型变量gradeLevel,其初始值为’0’
chargradeLevel='0';
//提示用户并从键盘输入1个int型数据,赋值给grade
printf("请输入一个整数:");
//赋值给grade
scanf("%d",&grade);
//计算成绩等级
gradeLevel=getGradeLevel(grade);
//输出成绩及其等级
printf("成绩为%d,等级为%c ",grade,gradeLevel);
return0;
}
/***********************************************************************/
//以下为grade.c文件中的内容
//getGradeLevel函数原型(10分制)
//输入:grade,成绩
//输出:成绩等级’E’,’D’,’C’,’B’,’A’
//根据grade属于哪个范围[0,1,2,3,4,5],[6],[7],[8],[9,10],
//返回相应等级’E’,’D’,’C’,’B’,’A’
//如果grade不在[0,10]范围内,返回’0’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计算成绩等级
switch(grade)
{
case0: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ase5:
return'E';
break;
case6:
return'D';
break;
case7:
return'C';
break;
case8:
return'B';
break;
case9:
case10:
return'A';
break;
default:return'0';
}
return'0';
}
/*
//如果是100分制则使用以下代码
//getGradeLevel函数原型(100分制)
//输入:grade,成绩
//输出:成绩等级’E’,’D’,’C’,’B’,’A’
//根据grade属于哪个范围[0,1,2,3,4,5],[6],[7],[8],[9,10],
//返回相应等级’E’,’D’,’C’,’B’,’A’
//如果grade不在[0,100]范围内,返回’0’
chargetGradeLevel(intgrade){
//计算成绩等级
if(0<=grade&&grade<60)
{
return'E';
}
elseif(60<=grade&&grade<70)
{
return'D';
}
elseif(70<=grade&&grade<80)
{
return'C';
}
elseif(80<=grade&&grade<90)
{
return'B';
}
elseif(80<=grade&&grade<=100)
{
return'A';
}
else
{
return'0';
}
}
*/
运行结果如下:
十分制
⑦ 对学生成绩划分:90分以上为A,80分以上为B,70分以上为C,60分以上为D,60分以下为E,要求用if语句实现
#include<stdio.h>
intmain()
{intx;
charc;
scanf("%d",&x);
if(x>=90)c='A';
elseif(x>=80)c='B';
elseif(x>=70)c='C';
elseif(x>=60)c='D';
elsec='E';
printf("%d-->%c
",x,c);
return0;
}
⑧ 小学生的成绩A+ A A- 各代表多少分
按名次来排的,某省高考必测科目以考试总人数划分出等级,前5%为A+,10%为A,10%为A-,分别为100、95、90。
而选测科目的小高考是按分数来排的,90分向上A,75分向上B,没有A+这一类。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90分以上按90分计算)。
某些学校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所采用的是分段绩点法,强调按分数区分绩点层次。如下:4-3*(100-f)^2/1600平均绩点:(课程学分1*绩点+课程学分2*绩点+课程学分n*绩点)/(课程学分1+课程学分2+课程学分n)
(8)学生成绩分为扩展阅读:
绩点的计算,是将学生修过的每一门课程(包括重修的课程)的课程绩点乘以该门课程的学分,累加后再除以总学分。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之一。
能方便地与美国的GPA制挂钩。想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应该引以为重。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分数/10-5)
课程权重系数:1.2(主要必修课:数学、物理、外语等校定公共必修课程)1.1(其他必修课)1.0(选修课)课程绩点满分为5.0,其分层方式为从100到60分每5分一递减(共8个档次)。
60分对应1.7绩点。与北大类似两分制按通过(3.5)和不通过(0)计算。标准计算方法是将大学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乘以4,再除以100。比较常见的方法还有把各科成绩按等级乘以学分求和再以总学分除之。
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成绩单或是推荐信以及读书计划中说明这种GPA实际上是由于评分标准十分严格而导致的;二是在提供成绩单的时候,列明这样的成绩在全班,或是全系所排的名次以及百分比。通常大学部学生拿到C以上成绩都可以。但研究所硕士学生,至少要拿到B的成绩。
⑨ excel根据学生各科成绩统计每个学生总分
1、打开EXCEL文件,输入每个学生的分数。
⑩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划分:
数学、英语:100-90优,80-89良,60-79及格。
语文:100-85优,75-84良,60-74及格。
其余副科都是100-90优,75-89良,60-74及格。
等级制评定的内容: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一、二年级按正确率90%以上为优秀、80%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其他年级按正确率85%以上为优秀、75%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10)学生成绩分为扩展阅读:
等级分数广泛用于网络上积分类型的网站,内容众多。教育也引入了等级分数这一概念,广泛的进行A、B、C、D四级评定。
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