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垒球成绩
Ⅰ 小学垒球多少米算及格
(制1)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6,18,23,25,27,29。
因为共有6个数,为偶数,所以中位数为(23+25)÷2=24,
这组成级的平均数为:(27+18+16+25+29+23)÷6=23;
(2)这组成绩的平均数为23,所以166号代表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更合适;
(3)中位数为24,46、95、51三个同学的成绩大于中位数,所以他能进入前三名。
(1)小学生垒球成绩扩展阅读:
垒包规格为边长 15 英寸的正方形,最薄的部分不得少于三英寸、最厚的部分不得多于五英寸。而垒球的双色垒包一半为白色(固定在界内区),另一半为橙色(固定在界外区)。
比赛局数不一样:正常情况下,棒球比赛为九局,但有些突然死亡规则,会在7局之后生效。9局平局后会最大追加到12局的加时局。垒球比赛为七局。
Ⅱ 小学生垒球比赛场地要求
垒球场
通常,垒球得内场为泥地,外场是草地.因为垒球场内场被本垒和其他三垒围成一个内菱形,所以垒球场容也被称为菱形场.垒与垒间隔18.3米(60英尺)一条假想的线将四个垒连成一个锐角为45度的菱形.
投球手站在球场中央一块橡胶制的投球垫上.实力强劲的投手一般都能将球以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掷出.但是,为了扰乱击球手的击球节奏,投球手也会掷出一些稍慢一点的球,比如说为使打击手打空而投的缓慢球.外场的大小不那么严格,但是,女子速投垒球的本垒离外场围栏之间至少应该有61米(200英尺).
Ⅲ 小学生垒球多少斤!!!!!!!!
圆周27.9厘米(11英寸)的球,其圆周可为27.6~28.3 厘米(10.875~11.125英寸),其重量在166.5~173.6克(5.875~6.125盎司),球体表面应用双针缝法并至少要有80针。 2.2.2 成年比赛用球 圆周30.5厘米(12英寸)的球,其圆周可为30.2~30.8厘米(11.875~l2.125英寸),其重量在178~198.4克(6.25~7盎司),球体表面的缝合应用双针缝法并至少要有88针。
Ⅳ 小学生投掷垒球场地画法
掷垒球比赛运动场地
1、运动场地规格
a、 助跑道
掷垒球的助跑道宽度为4米,长至少应为30米,至多为36.5米,助跑道应用宽5厘米的两条平行线标出。
b、 投掷弧
投掷弧的半径为8米,投掷弧可用油漆画出,或用木料制成,并漆成白色,与地面齐平。弧宽7厘米,弧两端应《出限制线,与助跑道平行线成90°角,线宽7厘米,长0.75米。
c、落地区
半径为8米,夹角约为29°的起掷弧外的扇形便是掷垒球落地区。用5厘米宽的白线将落地区标出,白线在理论上应通过起掷弧与助跑道平行线的交点(C与D)和起掷弧圆心0 (如图)。
2、掷垒球比赛运动场地画法
a、若建有现成掷垒球
掷垒球比赛运动场地,其投掷区画法:
分别以起掷弧的两端C、D点为圆心,8米为半径,向后在助跑道的中间画弧相交于一点O,则O即为起掷弧的圆心,连接OC、OD并向外延长,即构成垒球落地区。落地区的角度约为29°,起掷弧两端向外画长0.75米、宽7厘米的直线(如图)。
掷垒球助跑道和落地区画法示意图(单位:米)
b、若无现成掷垒球场,其投掷区画法:
先向投掷方向作一条纵线0M,再以0点为中心点,各向两侧垂直丈量2米至A、B点。然后通过A点和B点画两条与0M 的平行线,并向后延长即为助跑道。再以0点为圆心,以8米为半径向前画弧,此弧与平行线分别相交于C点和D点,连接0C和0D并向前延长之,即构成垒球落地区,最后由C、D点分别向两侧各画一条与助跑道两平行线垂直的短线,长0.75米、宽7厘米的起掷弧线(如图)。
投掷区角度线的长度,应根据运动员成绩而定。以起掷弧圆心0点为圆心,以适当长度为半径在投掷落地区内画t第一条弧线,然后每隔5米画一条弧线。
Ⅳ 二年级学生垒球扔多少米及格
初中是六米及格,十二米满。高中是九米及格,十五米满
Ⅵ 下面是第一小学五年级女子组,垒球比赛的成绩情况统计表.号 码46128739551
(1)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6,18,23,25,27,29
因为共有6个数,为偶数,所以中位数为(23+25)÷2=24,
这组成级的平均数为:(27+18+16+25+29+23)÷6=23;
(2)这组成绩的平均数为23,所以166号代表这组成绩的平均数更合适;
(3)中位数为24,46、95、51三个同学的成绩大于中位数,所以他能进入前三名.
Ⅶ 小学生练习垒球的好处
首先你要明白棒垒球的发展历史。它是从什么演化而成的。至于好处,锻炼身体什么的我就不说了。这个运动相比其他运动有些独特的特点:精准度与反应能力、小范围灵活程度、全局意识(限部分位置)、位置、责任与合作、力量。投手的话还可以有些组织能力。
Ⅷ 小学生扔垒球的技巧
一、 两脚平等站位
对于两脚站法,常被人忽视。体育教材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两腿稍分”;有的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至于站成什么姿势,教材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因而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采用“八”字型站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前者尺度难以掌握,后者虽明确,却大些。我做法是:两脚先站成立正姿势,而后以前脚尖为支撑点,两脚跟随向两侧分开到两腿成平行位置。这样,脚尖都向前,与运动方向一致,同时两腿基本处于垂直姿势,既不产生夹角,又利于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而且学生敢容易掌握。
二、 两臂的摆动与呼吸的配合
摆臂与呼吸合理配合很重要。在教学中,预摆时臂放松由下向上慢摆到头上,跟着轻松地吸气,而后两臂由上向两侧后方而呼气。当要起跳前两臂则快速地由下向上摆到头上,现时随之快而深地吸一口气随下摆至两侧后方,动作一样快,但此时不是呼气,而是憋气。这样为肌肉起跳前提供最大的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三、 身体重心前移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当起跳前,随着两臂由上而下向两侧后方摆时,上体前倾,随之两臂弯屈成半蹲姿势,脚跟提起,用前脚掌抓地,控制身体平衡,重心随着前移。尽管重心前移不很大,但却很重要。这样,起跳时就不必为重心前移而消耗力量,为身体向前上方腾起创造条件。
四、 蹬摆是关键
起跳时的蹬摆效果如何,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对两臂起跳时的摆法,我不是象教材那样简单由后向前上方摆。因为那样摆仅作用于两臂,而不能带动全身。为此我采用跳高起跳时两臂的摆法,但方向不是只向上,而是向前上方摆。起跳时,两脚用前脚掌迅猛蹬地,同时两臂由两侧后方向前上方做强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
Ⅸ 小学生掷垒球丈量计成绩时是用奇数还是偶数
应该是偶数,这个值不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