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志愿填报
㈠ 如何根据高考成绩快速确定志愿
当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们就要烦神如何填志愿了。填志愿的重要性不亚于第二次高考。志愿填的好,就意味着能选择我们心仪的专业,心仪的学校,去到一所自己喜欢的城市,遇见更多有趣的朋友。那么既然填报志愿这么重要,我们又该如何根据自己的成绩快速确定志愿呢?
㈡ 高考志愿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填的吗
每个地方不同,有的地方是高考成绩出来后填的,有的地方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填的。
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这样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吉林省共4个省市是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的时间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考试还未进行之前,故以下简称“猜分填报”);
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9省市区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的时间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考试刚刚完成但考分究竟是多少还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故以下简称“估分填报”);
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宁夏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共18个省市区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
这里,分几次填报志愿的,以本科为划分。在2007年11月份,广东省决定2008年高志愿填报将从“猜分填报”改为“据分填报”。
(2)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扩展阅读:
高考出分之后,录取工作开始,这段时间考生及其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莫过于志愿填报。选准一个心仪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对于考生未来发展可以产生深远影响,与志愿填报有关的产业也应运而生。
但一个不好的现象也开始出现,那就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各色人等出于各种目的而假以权威的面目出现,给予考生及其家长片面的、不科学的引导。
比如,他们画出一个大学的学科划分坐标图,将师范专业描述为又丑又穷群体选择的专业,还对文科专业的就业前景予以夸张表述。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对不同专业之间关系的描述是武断的、不科学的。根据我们在相关学术网站上的检索,目前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非常少且不是很深入。
即使是在该领域的所谓权威判断,更多的是基于经验积累或感性认识,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家长也必须认识到,高考录取中的专业选择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市场就业、高校培养,也要结合个人兴趣和家庭情况,还要考虑到当年的高考录取分数和其他考生的填报状况,总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科学。
家长在选择专业填报机构时,一定不能盲目相信自媒体上的宣传。
在选择专业时,毫无疑问要与未来的工作进行挂钩。家长和考生们希望选择一个对未来工作有最大帮助的专业,这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
有研究表明,专业与未来工作的匹配程度可以显著提高入职时即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水平,但对于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定的结论。
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根据《2016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展示的工作三年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排在前三名的专业分别是法学、汉语言文学和英语。数据表明,文科专业的“长期就业表现”是比较乐观的。
专业与工作匹配程度还有一个“带宽”的特征,即不同的专业在一个或几个行业、岗位的适用性方面是不同的。比如,医学、审计、公安等专业与就业岗位或行业的匹配度非常高,专业的针对性很强。
所以,这些专业在找工作时都比较集中在几个相关行业。而一些文科专业的“带宽”就比较大,如中文、经管适合很多单位的不同岗位,因此未来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后的表现以及学习,调整空间也很大。
从这种角度看,不少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认为读了某个专业,未来就限定于这个专业领域,或者必须在某个领域就业才算成功,这样的想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从高校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完全不必焦虑。当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比如,在填报志愿的个数、录取方式上更加科学;越来越多的高校强调本科教育要走“淡化专业、强化通识”的路,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打破专业壁垒,尊重学生入学之后的选择权利,如增设双学位,在入校后给予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跨界机会。
因此,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中,固然要给予适度的谨慎,但也不必太焦虑,因为未来的变化以及发展空间一定越来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考志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考志愿怎么填报?考生还需谨慎开放对待
㈢ 高考填志愿主要是看名次号 还是高考成绩
高考填志愿看名次。
每年高考试卷难度有所差别,各批次的最低投档也不一样,所以回学校分数线也会答受影响。但各高校的招生人数是先于分数线公布的,最后的分数线其实是根据招生人数划定的。某一名次段考生填报的高校相对固定,所以名次号的参考价值更大。
(3)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扩展阅读:
除了用一分一档表给自己定位外,还应该对比目标高校近几年录取变化的数据,从分数线、招生计划数、录取人数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其录取趋势,从而判断哪些院校呈上升趋势,哪些呈下降趋势,哪些录取更稳定,哪些院校分数线起伏大。
在判断高校录取趋势时,还需要关注高校招生人数,因为在合并批次的政策变化中,招生人数较多且比较稳定的高校,一般生源分数稳定,那么今年招生的分数线和位次也会相对稳定。而那些招生人数很少或招生数量不稳定,尤其是削减计划的院校,则可能受到“大小年”影响更显著,分数线也会相对起伏更大。
㈣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有什么志愿填报软件比较靠谱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了全社会的心,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当前的中心任务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我国还是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程度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更是不能忽视的。高考填报志愿可谓是关键的一步,决定着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方向。那么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有什么填报志愿的软件比较靠谱呢?
七分靠考试,三分靠志愿,希望大家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学校所录取!
㈤ 高考志愿填报是看分数还是名次
看名次。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吴迟迟:建议考生将分数位次折成去年的位次,再综合考虑填报志愿。简单来说,就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公布的一分一档线,确定自己的分数所处的位次。然后根据这个位次,查到去年(或近三年)这个位次所对应的分数。最后根据这个分数,结合各个学校的录取情况来综合考虑。
因为每年出题的难易程度、答题情况和人群等都不一样,所以分布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文史类,2020年的600分相当于去年的596分、597分,而去年的600分相当于2020年的602分、603分;理工类,2020年的600分相当于去年的558分、559分,去年的600分相当于2020年的639分、640分。因此,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要看考生的绝对分数,而要考虑考生所处的位次。
(5)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扩展阅读:
查询名次方法:
1、当分数出来以后,可以在省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一个全省的一个排名情况,这个是一个比较准确的,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分数在全省的一个位置,排名是多少都可以看得清楚。这个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也是最官方的一个数据。
2、可以查询到自己的一个一分一段表。但是这个一分一段表,他是把所有的所有的分数都会在这个地方,所以说这个看的时候还要看到出同样一个分数的有多少人。
3、同样分数的情况下,他这边的排名情况是怎么来排的?比如说有文理科的情况下,他的排名是这样子,理科的话先看数学接下去看综合,接下去看语文最后看英语。文科的话先看语文接下去看,综合接下去看数学,最后看英语,同样一个分数,那么这些科目肯定会有一科两科的,一个分数不一样,这个就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分数来排名。
㈥ 高考填报志愿可以填报比自己高考成绩高的大学吗
高考填报志愿可以冲比高考成绩高的学校吗?
可以填,但要理智细心分析,不能盲目。下面来给你简单地分析一下。
第一、根据往年情况,选择分数线比自己略高一些的学校。但不能高太多,一般高出20分以上就几乎没戏了。
第二、结合学校地理位置看,一般位置偏僻一些,学校环境差一些的学校,报的人相对少。其中不乏好的学校,可以考虑。
第三、结合专业看。若要报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选择学校中的一些冷门的专业。热门专业估计录取几率低很多。
第四、你可以有意识去做一些调查,去问和你分数差不多或稍高一点的学生,他们准备填什么学校。可以多调查几个高中学校的学生。若你只调查几个人,可能一点作用都不起。若你调查几百人了,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了。
最后说明,所有学生填志愿都是大致估算的,不可能百分百精准。做到自己无悔即可。祝你高考顺利,最终如愿以偿。
㈦ 高考成绩不上不下,如何填报志愿
可以根据学生或家长不同的要求进行填报志愿
不同的成绩有不同的填报方式。无论成绩的高低都能对应很多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进行填报。
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找到自己成绩对应的档次的学校范围,上下超出成绩范围较近的学校也包括。将这些学校列出来,供自己的后续选择。
无论什么样的成绩都能找到很多适合成绩报考的一部分学校,这个时候更多的就是看自己选择了。上一个名校还是选一个热门专业。还是两者都兼得的部分。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
㈧ 高考成绩将陆续发布,有哪些填报志愿的技巧
高考成绩将陆续发布,填报志愿的技巧有:注重高考分数和排位、注重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以及谨慎投档。
第一、注重高考分数和排位
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最为关心的是总分数。事实上,和总分数一样重要的,还有"一分一段表”。填报志愿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知分、知线、知位”。“知分知线”,即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及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总分在全省同科类考生排位中的对应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
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对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录取位次。圈定略高于、持平、略低于自己位次的十几所高校,以便缩小范围,重点了解。
第二、注重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在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后,就要考虑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了。通常来说,要将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学校、专业。
第三、 填报志愿要谨慎投档
目前全国主要有两种投档方式:平行投档和梯度投档。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按照从高到低的次序和每个考生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一次投档。梯度志愿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遵循分数"。这样一来,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不管是哪一种,第一志愿尤其重要,大家不要认为,填写了平行志愿后,如果第一个没有投递,还会投递后面,因为在投档的时候,基本会根据分数和志愿来匹配院校,如果在匹配的时候,觉得考生的分数更适合第一志愿,就会投递到这里,其他的志愿也就不会在投递,所以,考生如果非常想去一个学校,就将其放到第一志愿里。
(8)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扩展阅读:
志愿填报将陆续启动
高考成绩公布后,接下来考生将进入到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各地在批次和填报时间上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例如,甘肃高考志愿填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20:00至27日20:00;第二次志愿填报时间为:9月4日20:00至6日14:00。
今年,海南省高考填报志愿工作7月27日启动,其中本科普通批次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4日8时至7日17时30分。
海南后续的高招录取工作共分3个批次进行,从8月9日开始至9月15日结束。录取工作采取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的方式,由省考试局具体组织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由于实施“新高考”,各高校将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来招录考生,即以考生统一高考科目的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录取。
㈨ 高考成绩刚好压线,该怎么填报志愿比较好
人们经常会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高考,都说“高考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能够顺利过桥的人都是幸运儿。”,在每一年的高考中,有在考试中失利的考生,也有在志愿填报中失利的考生。
对于那些在志愿填报中失利的考生,我个人觉得非常的惋惜。很多时候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成绩的误判,以及所填报学校,录取成绩的估算太低,才导致了落榜的情况发生。
所以综合上面的情况看来,当我们高考成绩压线时候,就可以考虑报考学校的冷门专业;以及考虑省外的高校,增加我们被录取的概率。
㈩ 如何确认高考志愿填报成功
高考每一批次的志愿填报完成、检查无误后,一定要点击“保存”按钮,将填报的志愿信息版保存到网报系统。
在填权报的所有批次志愿都完成后,或离开计算机时,一定要选择“安全退出”,退出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关闭填报志愿的浏览器页面,避免密码或志愿被他人修改。
(10)高考成绩志愿填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要有一个稳定的、拉梯度的,考生能否归档档案,往往取决于归档成绩是否达到学校的归档线,所以估算学校的归档线是非常重要的。省招生办公室每年都会公布该校近年来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以及全省高考成绩排名的统计情况。
考生可根据该校近年入学的平均分及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情况选择报考哪所学校。六个志愿平行院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以及冲洗”、“这有望达到理想的学校,也要“稳定”,填写成就“合适的”学校,“宝宝”,填写比他们的成绩低一点的学校,切忌所有填写相同级别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