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成绩 » 怎么看待小学生考试成绩

怎么看待小学生考试成绩

发布时间: 2020-12-02 10:18:08

A. 中小学生怎样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成绩

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
每次试卷发下来之后,总有一部分学学生闷闷不乐,老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进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消除这些不良情绪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考试成绩的优劣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主观的也有有客观的,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考试成绩总体上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我时常提醒学生在成绩变化时多寻找自身的原因。进步是否属于偶然,应该在进步的基础上更加进步,防止出现骄傲情绪,骄傲必然导致退步;退步是否属于必然,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科学,还是解题方法的不灵活,还是考试心理的不稳定,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奋发图强,争取下一次考好。
2、考试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能够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利用不好,容易导致学生讨厌考试,甚至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让学生认识考试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很多学生考试之后并不重视从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哪个题目错了,为什么错了,是粗心大意还是知识点不明确,是答题不规范还是彻底不会。对于不会的题目必须追本逐源,寻找自身深层次的原因,直到弄清楚为止。如果把考试中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彻底掌握之后,满分和60分的就不再有差距,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要彻底搞明白自己犯错误的地方。

B. 如何看待小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正确引导

考试结束后,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快就出来了。孩子的分数,家长[微博]们怎么看呢?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成绩的优劣而呈示出喜忧不同的态度;但对于视孩子分数为命根的家长来说,就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甚至采取或奖或罚的行为。

C. 考试后家长如何看待孩子成绩

第一, 无论孩子成绩如何,父母都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学习成绩好坏,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成绩,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让父母满意。

应该让孩子知道,考多少分是自己行为和努力的结果。一次期末的考试也仅代表一个学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这并不是一成不变。

太难了,期末考试后,父母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如果把分数看待成一个成果的话,父母首先应该问孩子,对自己一个学期学习的成果是否满意。如果孩子满意,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喜悦。如果孩子不满意,我们也可以对孩子的感受表示认同,给予孩子共情和安慰。

第二,引导孩子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孩子考的不好,心情必然低落。作为父母,我们没必要雪上加霜,再对孩子加以斥责。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在哪里。是没有弄清楚题目意思导致扣分?是课文知识点没弄懂不会做?还是由于孩子粗心导致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无论孩子处于哪种原因致使考试丢分,父母都不要责备。我们帮助孩子梳理考试内容,不是为了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要把孩子的关注点引回到如何学会的问题。

太难了,期末考试后,父母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问一问孩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争取下次考试做得更好。让孩子自己体验这个过程,而不是父母直接给予答案。

第三, 无论何时都相信孩子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马飞是大多数人眼里的“坏孩子”,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但是马飞的爸爸却说: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后来马飞重燃学习斗志,成了大多数人眼里的“好孩子”。

这个过程有多艰辛,只有他和爸爸知道。信任,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力量。父母信任孩子,信任他下一次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就是对孩子的肯定和爱。

太难了,期末考试后,父母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他会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也更加有自信和勇气面对。

作为一个学生,考试成绩固然是很重要,但这绝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

D. 如何看待小学生的分数

你是一位家长把!对于这点我可以给你分析一下,请不要嫌我啰嗦,可能也不是很全面,但是应该有一点点的作用。既然是小学生,分数的差距根本不是问题:请你淡然看之,为什么?因为小学生学的东西根本是很基础的东西,那些只要一学会学习方法,很快就能全部补起来,所以不要只看分数,如果你只看孩子的分数,必然照成两个结果,一:还在心里自卑,没有学习兴趣。二:孩子会为了分数弄虚作假,欺骗父母,不敢讲实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学习差距呢,小学生主要又是学什么呢?小学的学习差距主要来自一个悟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起步阶段,有的孩子起步快,很快找到了学习的方法,所以自然地跑到了其他孩子的前面去。另一些还在可能走了一些弯路(情你不要误解,这与智力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落后了。这个完全不影响还子后面的成长,甚至很多走弯路的孩子在智力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孩子,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例子。二,你的孩子之所以本应该做对的题目却做错了,主要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大而化之!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你应该避开分数,让他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然后让他记住这此为什么会 做错这样的题,而且记得有针对性的让他做一些比较细腻的家庭活,别怕累着孩子i,这是对他好。养成仔细的习惯,这样的问题就自然减少!三,多和孩子交流,要知道他们心里想的什么,一定不要让他们讨厌老师。你也不能当面对他们说吧还子放到后面是不爱他们,这样他们就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利于学习。四,最重要的,小学学的是学习方法,和培养理想的阶段。孩子的分数不要太计较,除非他什么都不会,那就是真的有问题了。打了这么多字好累啊,给个满意答案安慰一下我吧,谢谢了,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追问,先给分吧!

E. 小学生对考试成绩是否重要

道德修养更重要 什么是好的修养?好的修养包括极积向上努力学习,而且小学生不存在智力上的问题,应该说,好的修养和学习成绩是互辅的关系而不是对立

F. 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应试教育仍为主流的今天,考试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饭”。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断,有的学校考后还要排名(有明的,也有暗的)。一些家长自然会在意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排名靠前,自然皆大欢喜;排名落后,个别家长便十分恼火。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事实上,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产生了一些埋怨、甚至打骂孩子等错误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一、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从形式上看简单直观,一目了然。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家长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致的恶果。 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另一典型现象为: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内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 以上这些行为,均不考虑分数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思想品质、性格修养、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无疑会形成对孩子学习的负面压力,导致有的孩子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欺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机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是有些家长不完全了解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分数的高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既得分数的信度与效度。有的家长,机械比较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考试的得分多少,以此来判断孩子此门学科的学习好坏。也有家长机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几门学科分数的高低,以图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弱点。有许多家长在学期初规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试必须达到的分数,作为本学期学习的“硬指标”,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第 一,了解测试目的。测试目的不同,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同。就学科测试而言,有进度测试、摸底测试、总结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等。也有偏重知识水平的测试与偏重于能力发展的测试等。只有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再比如,学期中的进度测试题的难度,往往要小于诊断性测试和期末总结性测试。因此,期中考试的高分,并不一定就预示期末考试也会“丰收”。 第 二,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 三,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认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G. 小学生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开学考试成绩

观点1. 不关注结果,只欣赏过程
有网友说: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历来是不关注的。我很佩服儿子,他是一个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写的作业,考的试卷都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他写的数学卷子特别干净、整洁,我经常把这样的试卷当作书签。儿子喜欢阅读,写的文章既生动有趣,又充满了真情。所以,我不关注结果,只欣赏过程。我感受着儿子的成长给我带来的无限快乐。一个在非常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孩子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是无以言表的。他无需家长的督促,他会自我教育,自我关注学习成绩。在谈到该如何面对期中成绩时,儿子说:“几乎每个学生在考砸了以后都会很伤心,可是老师还要批评,有些家长回家再骂一顿,那就太倒霉了。”是啊,当孩子真的没有考好而受到老师的奚落、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们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落井下石,而应该敞开宽广的怀抱,给孩子一些安慰。
观点2. 儿子在妈妈眼里总是最优秀的
还有网友说:我的儿子在一所小学六年级上学,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特别是儿子的数学成绩更是让我不敢恭维。说出来惭愧,在儿子班里那个经常被数学老师请家长的人肯定是我的儿子,而那个被请的家长肯定是我。
曾经有一位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问我,你给儿子的将来定的目标是什么?我回答说,只要他能够养活自己就足矣。出乎意外地是得到了她的称赞,说我是众多家长中唯一一个回答得让她感觉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在专家眼里的“正确”确让很多人看上去很不理解。
儿子喜欢看书,我就不顾别人说儿子会“不务正业”之嫌,给他买了大量的课外书阅读;儿子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有时也会底气不足地对儿子说,其实妈妈小的时候数学也不是太好……也许就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儿子自己也好像对成绩好坏不是太重视吧。但是如果让我说心里话,我还真是对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看重,我认为成绩只能衡量孩子水平的一方面,而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还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需要他去学习。
又到了孩子们期中考[微博]试的时候了,又到了要检验孩子们这半年是不是认真学习的时候了。在这里,我要借这个机会告诉我的儿子,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绩怎样,你在妈妈眼里都是最优秀的。
观点3. 考试分数是孩子的隐私
我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四年以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此,接送孩子的时候,常常有家长向我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总是把孩子的学习当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考试分数也当成孩子隐私的一部分。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我除了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随时提出来,妈妈会很高兴帮你”以外,我并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从来不问孩子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考得怎么样等等。遇上孩子的试卷需要家长签意见,我总是问女儿:“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还是不满意?”在得到女儿确切的回答后,我便完全按照孩子的意见签下“满意”或“不满意”,所谓的家长意见其实就是孩子自己的意见。正因为一开始就给孩子树立了“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思想,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当然,孩子自己是很在意分数的,每次考试成绩发下来后,她总是一进门就告诉我,她班里最高分是多少,她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哪个地方减分了,减分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但我总是告诉她:“孩子,不管你考多少分,在妈妈的眼里你永远是最优秀的!”我因此常常听到孩子大发感慨:“妈妈,我有好多同学没有我这么幸运,她们一旦考砸了,妈妈就会变成母老虎!”
我想,如果一个做母亲的经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母老虎,她早晚会把孩子吓成惊弓之鸟的。别去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上面三位家长在孩子的眼中不但是合格的,而且是优秀的。其实,家庭应成为孩子幸福安宁的港湾,而不是一个惩罚站。特别是孩子考砸了的时候,懊悔悲伤之情流转心中,是最最需要家长抚慰的时候。但有的家长在恨铁不成钢之时,失去了应有理智,也失去了那份父母应有的慈爱。大发雷霆者有之,谩骂打人者也有之。身处苦痛之中的孩子,是在最爱的父母那里尝受到了投石下井的悲哀。
对此,建议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需做到:
A看到孩子的进步。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进步更不同忽视。如: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没有掌握的知识或是一直做错的题目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长就应该狠狠的表扬,这是给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发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径。
B 沟通、鼓励为主。

正如上文所说,若家长不想让孩子成为惊弓之鸟,不想让本应温馨的家庭变成讨厌的惩罚站,那就请家长多鼓励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吧?来让妈妈(爸爸)看看试卷,恩,这道做错是不会还是?这道是因为粗心吧?没事,我虽然嘴上没说过,但心里一直觉得你很棒,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下次就会考好的。……”
C总结经验教训。
像之前一样,拿出纠错本,与孩子一道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总结每一道题的得失:是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欠佳,还是上课不够专心,不懂又不敢请教老师,没有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做事不够仔细,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及时复习功课,考试时紧张或不够细心等等,在探查原因的过程中,一方面,家长要坚持深入地分析,要态度和蔼,谨记不要发怒,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能说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改进的方法和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H. 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应试教育仍为主流的今天,考试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饭”。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断,有的学校考后还要排名(有明的,也有暗的)。一些家长自然会在意孩子在班级的名次,排名靠前,自然皆大欢喜;排名落后,个别家长便十分恼火。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事实上,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产生了一些埋怨、甚至打骂孩子等错误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一、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从形式上看简单直观,一目了然。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一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家长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致的恶果。
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另一典型现象为: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内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
以上这些行为,均不考虑分数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思想品质、性格修养、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无疑会形成对孩子学习的负面压力,导致有的孩子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欺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机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是有些家长不完全了解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分数的高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既得分数的信度与效度。有的家长,机械比较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考试的得分多少,以此来判断孩子此门学科的学习好坏。也有家长机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几门学科分数的高低,以图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弱点。有许多家长在学期初规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试必须达到的分数,作为本学期学习的“硬指标”,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第一,了解测试目的。测试目的不同,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同。就学科测试而言,有进度测试、摸底测试、总结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等。也有偏重知识水平的测试与偏重于能力发展的测试等。只有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退步或进步,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再比如,学期中的进度测试题的难度,往往要小于诊断性测试和期末总结性测试。因此,期中考试的高分,并不一定就预示期末考试也会“丰收”。
第二,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的分数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善于从分数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最能体现家长的教育水平。比如:若总分下降,单科分有无上升的?认知识结构看,有无掌握较好,丢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试一团糟,帮助他的最好办法仍然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相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考出好的分数。那种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会扑灭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弃。
家长科学地分析分数,并能对孩子学习分数的高低,采取明智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