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预估成绩540
① 我是今年北京文科高考生,预计今年高考分数在500分左右,请问我能考上北京语言大学吗
你好,我查了一下,北京语言大学去年在北京的招生分数线为500到600不等(视专业而定),内最低分数510,相容当于北京考生1000名(查了几份都不一样,不知道准不准?),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在北京文科生前1000名才有可能考的上这所学校(不排除扩招等特殊情况),现在这个500分说明不了什么,排名才准确。首都师范大学也是如此,可以照此标准对比自己的成绩
② 为什么我已经毕业了还能报考四级,但最后考试成绩和我预估的差很多
当然能了,四级每个人毕业了还能考,只是领个证,四级通不过,研究生不录取,成绩差很多,还是你学的不扎实,造成预估成绩的落差。
③ 预测我的期末考试成绩
语文:大约88
数学:大约95以上
祝你学业步步高!
采纳吧!!!
谢谢!
886!
④ 已知前七次考试成绩,如何预测接下来5次考试
已知前七次考试成绩
那么就首先求个平均值
再得到七次成绩的方差
然后预测接下来5次考试的时候
就是平均值加减标准差就行了
⑤ 2020年一位山东考生高考预估成绩在560分,可以考哪些大学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以下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最低分545
制药工程:最低分540
生物制药:最低分545
机械工程:最低分545
机械电子工程:最低分543
环境工程:最低分542
油气储运工程:最低分542
机器人工程:最低分56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最低分548
通信工程:最低分54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最低分56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低分560
物联网工程:最低分552
自动化:最低分551
2、河北地质大学的以下专业
金融学:最低分550
地理信息科学:最低分535
工商管理类:最低分555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低分550
广告学:最低分551
英语:最低分557
汉语国际教育:最低分548
地质学类:最低分541
经济学类:最低分542
3、华北理工大学的以下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最低分548
复合材料与工程:最低分549
测控技术与仪器:最低分560
康复治疗学:最低分552
化学工程与工艺:最低分558
环境工程:最低分556
能源化学工程:最低分551
工业工程:最低分54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最低分545
工程管理:最低分544
物流工程:最低分551
土木工程:最低分553
国际经济与贸易:最低分551
经济统计学:最低分555
安全工程:最低分548
测绘工程:最低分546
地理信息科学:最低分559
矿物加工工程:最低分541
生物技术:最低分560
日语:最低分560
汉语国际教育:最低分558
精神医学:最低分558
中药学:最低分54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最低分550
金属材料工程:最低分553
能源与动力工程:最低分560
冶金工程:最低分54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最低分558
医学实验技术:最低分560
4、山东科技大学的以下专业
朝鲜语:最低分555
海洋技术:最低分554
工程力学:最低分557
材料化学:最低分560
金属材料工程:最低分55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最低分560
土木类:最低分558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最低分553
化学工程与工艺:最低分558
地质工程:最低分560
勘查技术与工程:最低分547
资源勘查工程:最低分547
采矿工程(本专业只招男生):最低分543
矿物加工工程:最低分541
交通运输:最低分554
交通工程:最低分554
船舶与海洋工程:最低分558
环境工程:最低分557
建筑学(入学后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调整专业):最低分555
安全工程:最低分556
工业工程:最低分559
机械电子工程(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60
土木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2
测绘工程(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8
化学工程与工艺(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1
资源勘查工程(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38
5、济南大学的以下专业
经济学类:最低分557
工商管理类:最低分557
外国语言文学类:最低分553
公共管理类:最低分558
材料类:最低分538
机械类:最低分545
土木类:最低分543
建筑类:最低分553
自动化类:最低分555
水利类:最低分543
旅游管理类:最低分54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最低分55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最低分55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最低分551
标准化工程:最低分543
社会工作:最低分554
应用心理学(师范类):最低分556
公共事业管理:最低分556
化工与制药类:最低分543
化学类:最低分547
电子信息类:最低分559
生物技术:最低分551
制药工程:最低分546
药学:最低分552
物理学(师范类兼非师范类):最低分55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最低分55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最低分550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最低分558
金融数学:最低分550
新闻传播学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4
经济学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6
工商管理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6
公共管理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4
材料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37
机械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9
土木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0
水利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0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4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0
社会工作(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0
化学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1
电子信息类(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9
生物技术(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9
制药工程(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9
药学(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6
金融数学(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46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地方专项计划):最低分556
⑥ 分数预估与报考
线差是在进行模拟志愿填报时所引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线差分为考生考分线差与高校录取分线差。考生考分线差是指考生的考分或预估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高校录取分线差是指高校在某个省市某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与该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高校录取分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计算方法: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即:2009年高考分数值+65+10)。
⑦ 首都医科大学近几年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 理科 一摸成绩大概540分
上学校网站看 有历年分数线和人数http://www.cpums.e.cn/20060420/index.htm
有五年临床,七年临床 应该是你所说的医疗系专
06年以后七年要600分以上 五年也属要五百七八十
关键是看你一摸的成绩比一本线高多少 高80分上七年差不多了 我是06七年临床的 学医苦 要有心理准备
⑧ 预计高考北京考生理科550分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你只说了分数,但是根据分数我们是不能做出任何判断的。但是可以给你一些方回法,你再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答己好好分析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确定自己的分数在本省的本科还是专科,在第几批录取。其次,找出自己的分数符合该批次录取的所有学校,当然,可以根据省市来划分,不想去的省市就不用列出来了。再分析近几年这些学校的调档线和录取分数线。最后,就是专业了,如果你是以专业优先填志愿的话就先选专业再选学校,以学校优先反之。
⑨ 期末考试成绩没出来前预估平均分是91分,成绩出来后平均分是92求数学成绩
四门功课总分为4乘92=368,五门功课总分为91乘5=455,用455-368=87
⑩ 大家谁有北京市近5年的考生分数分布表,麻烦大家能给我参考一下
找准两个定位 【一】找准两个定位是重点
只有知己知彼,在把握自身高考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自己在全体考生中可能占有的位置,为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对自身竞争力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定位。
高考竞争力由六大要素构成,但主要表现在高考分数及由分数决定的排序位次上。由于有些地方第一、二批次(即重点批和本科批)是考前猜分填报、考后估分填报,故而只能够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预估定位。其依据是:通常来说,在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所中学、一个区县、一个地市的考生录取比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起大落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根据考生平时在学校的成绩水平以及高三下学期的调考、联考、模拟考(约五次大考,各地有所不同),在区、县、市所处的位置来推断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次。首先,看所在中学在全省处在什么位置,是省重点中学、还是市级重点中学、或是一般中学,所在中学近三年各批次录取率大体在什么水平等等。其次,看考生本人在学校全体考生中是什么位置,是优等生、还是较好生、或是一般生等。上述情况弄清后,考生的位置大体就清楚了。再次,结合高考前猜分、高考后估分的情况,是比平时好,好多少;是比平时差,差多少;再进行六大要素综合分析,就可加以修正确定了。
1.“猜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根据所在学校近3年的录取数据,结合该校学生的平时成绩,估计出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例如:假设某校有高三(理工类)学生……。也就是说,该校平时排名前20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一本院校,排名201~48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二本院校。排名481~5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三本院校;排名561~760名的考生一般可以上高职高专院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平时成绩来估算本省市招生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如果本校平时成绩……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50分;如果本校平时绩……,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二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51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第三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0分。如果本校平时成绩……,那么就可以认为本省(市、区)招生高职高专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为250分(通常各省市自治区将高职高专的录取分为两个批次,不细例举)。(说明:高考的实际难度与平时考试的难度是否相似、相近等因素不会影响这种估算方法的运用,因为考生的定位是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序位置推算出来的。)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
高考前“猜分填报”志愿的省市一般都非常重视模拟考试的情况,但由于时间上的原因,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统计得很详细,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情况有的统计得很详细,有的就不那么详细了(可能仅有本校的情况统计),那就别说第三次了。
通过模拟考试的情况,一般会统计出各区县的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参考线,各科类考生成绩分布,各学校各科类考生排序位置等等信息资料。因此考生及家长可据此给自己定位。这样说对于初次参加高考并且没有掌握什么志愿填报基础知识的考生和家长有些茫然,下面以北京市为例,具体加以介绍。
① 定位需要哪些资料?A。“一模”或“二模”的区划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
数线的参考线;全区考生的成绩分布(排序位置)。B。各区所编的《普通高考资料汇编》,里面必须有某区前三年考生高考分数分布表;某区前三年考生高考录取情况统计表;如果有北京市前三年考生高分数分布表则更好,没有则参考市编资料。
② 用这些资料就能定位吗?有些考生和家长可能会想:高考是全市统考,
仅用区里的资料靠谱吗?能用区里的“小排位”换算成北京市的“大排位”吗?
的确高考是全市统考统招,用北京市的排序来定位当然更好,“据分填报”的地方不都是这样吗!可是,北京市的惯例只有全区模考,而没有全市模考,那就只有利用区模考的资料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教学质量以及高考模式等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所中学,尤其是一个区县的考生录取比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对多年的高考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通过各区的数据换算成市统考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参照性。因此,充分利用区里的资料是可以进行定位的,同时也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将区里的“小排位”换算成北京市的“大排位”。
③ 如何将“小排位”换算成“大排位”? 现用2009年海淀区的模考资料加以说明。如有几位理科考生二模成绩分别为600分、550分、500分,可以知道他们的区排序位置分别是1014位、2354位、3825位。这时,通过查阅……
再通过查阅……
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再了解与自己考分和排序位置相当的院校近3~5年的录取情况,……
④ 实行了“新课改”高考也能用吗?由于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不变,而且据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和志愿设置也可能不变。这样一来,仅有的变化就是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录取的参考依据。根据已实施的天津等地情况看,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微乎其微。至于对专科(高职)的影响大一些,这里从略。
(3)将模考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定位。如何将模考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定位呢?……
2.“估分填报”定位法。
(1)依据平时成绩定位(与上面“猜分填报”同)。
(2)依据模拟考试定位(与上面“猜分填报”同)。
(3)依据高考估分定位。
① 当高考估分与模拟考试的成绩以及平时成绩相一致时(即大体相同或相近),是比较好办的,不论是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定位及依据模拟考试定位都可,只是稍作调整就行。但这样的情况毕竟不是大多数。
② 当高考估分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平时成绩不相一致,即差别较大时,怎么办?笔者建议采用……。由于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时间只有三天左右,而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会将估分成绩从学校到各区、市都统计出来,再加之考生估分的稳定性差,波动性大,少的相差几分,多的相差几十分,因而准确性、可靠性都较低,故用来……(高考发挥失常除外)。
(4)除此之外,对各省市招考办或相关部门所预估的各批次(一般多为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应高度重视,既可将其作为……。因为这个预估分数基本是当地招考办组织专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度系数认真分析并与往年作比较分析,再结合当地重点中学考生估分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加以综合得出来的,可信度非常高(或为颇具参考价值)。即便有误差也不是太大。不过,需要把握的特点是,一般这样的估分误差为正值即为高估的偏多。当然,全面分析当年的招生计划,及考生人数的增减,及当年考生整体竞争力的变化等是必不可少的。
(5)参照自己模拟考试和本次高考成绩,为自己确定一个客观的排位,应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报学校和专业志愿。这里提醒估分高的考生,一是切忌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不要两眼只盯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不要只局限于几所名校,防止因过分强调地点、名校和专业而失去进大学的机会。二要留有余地。第一志愿选择可以力争高就,但也要考虑到第一志愿不被录取时,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确保后续志愿能够录取。同时提醒估分低的考生,一是不要因为估分不高而放弃较高层次的院校志愿。例如:估计分数只能上本科二批而把本科一批志愿空着不填,一旦分数出来达到了本科一批线,因为没报本科一批志愿而不能被本科一批录取。即使真的分数只能够专科,填报了本科一批志愿也不妨碍本科二批的录取以及专科的录取。二是注意在具体填报时,要把自己估分达到的那个批次作为重点考虑,对较高层次的院校,也无妨心存侥幸,报一个“蹦一蹦”有可能够得着的,也不是没有录取的可能。
而对于考后“据分填报”,就比较容易一些,因为成绩已知,录取控制线已晓,位次排序已定,只要再进行五大要素的综合分析就可。当然,离完成高考志愿填报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二)立足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定位。
高考志愿是考生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时体现出来的志向和意愿,其核心是体
现考生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选择。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各类人才。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仅只对自身高考竞争力进行定位,还应结合国家未来的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需求来思考个人的方向定位。要根据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举措,选择自己适合进入的行业,确定自己学习的专业。还可以根据自己中学阶段的学科成绩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如理科考生的理综和外语基础相对好的,可以选择工科类中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语文、外语基础相对好的,可以选择理工科类中的管理类专业。文科考生的数、外较好的,可以选择文史类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语、外、文综较好的,可以选择文史类的文、史、哲、医、艺术类专业等。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确定的作为加快发展的高技术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 、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
那么,这些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项目,所涉及的行业与专业,就是我们高考志愿填报时的首选及重点。
同时,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所以考生在考虑填报专业时,应更多的思考自己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求,不要只考虑现在而忽略未来,不要只考虑某一层次而不思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就是选择高校专业要有前瞻性,既要考虑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又不能盲目地追热点。正确分析“冷”与“热”的辨证关系,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分析未来科学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作出正确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