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成绩 » 其实学生成绩不好

其实学生成绩不好

发布时间: 2020-12-06 02:49:26

㈠ 现在的学生还是以成绩为主,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怎么办

成绩不好当然是努力学习了,对于我们很多的学生来说,其实并不是从天生就学习不好的,一定是环境影响以及自治的客观思想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是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的,而且每一个学生其实都能够变成一个好学生,其实从科学的发展角度来讲,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无论是自从镇上情商方面还是从环境和后期发展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比别人发育的比较迟,比较缓慢,所以很多时候其实也是有很多的思想是在后天形成。

关注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㈡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马上要毕业了,我成绩不好,该怎么办

先要说明 不管什么考试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天都踏不下来,不管你能不能考好,你已经预感不会考好,但要说明你不是先知,你不能保证你预感跟现实有差距,也许差距不大,但是这也是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是你人为现在就可以把差距缩小的,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去好好准备去考这场试的。
你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心态放正,不骄不躁,越是到最后就不要急,抓住能抓住的。你语文好,你可以去看看哪些学校有语文可以特招的,如果语文特别出类拔萃或者获过很多语文奖项 还是会有帮助的

我不清楚初中可不可以复读的 如果可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 再努力一年。

不过外面市场上的培训班 或者学校可以旁听 或者 可以有另外开班 你也可以去参加,你可以选下你自己的目标,再在网上搜,可以朝你的目标努力

职高还是跟自制力有关的。但是根据你现在的状况,职高你可以去下,但是你不是被招,是去了解职高可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你对你自己的目标不明确,那些招的人在标榜自己学校的同时,肯定会介绍出点什么东西,也许可以给你以后的方向有点灵感,了解完了不理他们就可以了,从来就没说,去看看就要一定去你们学校上学,如果是就是招人了 不让随便看 那么就改天去职高了解,这种事还是自己和家长去比较好,自己去表示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家长陪着因为家长会想到你考虑不到的一些事情

总之特长的科目不要放 分数要稳住 那些科目
数学背些公式 多看看基本题目 不要做难题了 把每套的基本题弄会 难题只会打击自己
英语多背背单词 早上抽空30个 中午10个 下午30个 晚上30个 多看题了 阅读理解少做了 阅读提高余地不大 听力题每天坚持做 作文背个几篇 语法 每天给自己定一定量看
总之英语中听力和作文可以提高的很快

物理 化学 都要把握基本题 基本题能不错 什么叫基本题 就是每一个题型往往前面几道 出卷子都是由易往难的 前面的题目要做的熟练 后面的题目看情况了

政治历史 最后背背 跟同学借重点画画 也可以找相关老师 老师会认为你上进 会告诉你的 也会帮助你的

以上说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㈢ 老师们,怎么看待成绩不好的学生

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好,是一种鼓励,希望他们学得更好,好的东西谁都喜欢。 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操心得更多,只是学生没有感觉,只觉得老师总在批评他,挑他的毛病,也许是恨铁不成钢

学生成绩不好怎么做才能逆袭成学霸,看了就明白

其实真没有什么学霸不学霸的,除了超级聪明的和超级笨的,大家在智商上都是差不多。课上好好听,知识点弄懂,课下好好做作业,做习题巩固,考试都是平时课本上的知识又不会超纲去考。分数高很正常

㈤ 学生成绩不好,是老师的错吗

家长们坐在一起聊天,说的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的成绩。自己的孩子考得好,家长总会憋不住,情不自禁的显摆一下,炫耀的那么让人生气。冷静想一想,这不能全怪人家,谁让咱孩子考得这么差呢?若是反过来,咱孩子考了第一名、第二名的,说不定咱比人家还疯狂呢!没有办法啊,认了吧。
真是那句话,“恨铁不成钢”,朋友面前还能忍住,到了家就不行了。赶紧把孩子拉出来训话,把某某家长给自己炫耀的事不厌其烦地说上三遍,开始拿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把孩子骂的抬不起头。恩威并重,这句话咱懂,不能一味的进行责骂,还得给点儿好处;这一点家长们还是知道的。为了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承诺给孩子物质鼓励,用“钱”来砸考分。(这,就是很多家长们培养孩子兴趣的模式。)被训斥完了,孩子静悄悄的走开了。你猜他在想什么?他在想,自己其实就是个打工的,老妈就是个老板,活儿干好了才有奖励,才有饭吃,原来“老板娘”是这么来的啊。孩子们学习动力是有了,但这动力并非源于自己的兴趣,更别说求知欲了,而是家长们的物质奖励:许诺的手机,许诺的自行车,许诺的演唱会门票,许诺的欧洲两周游……我们说学习兴趣,也都认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家长所做的,是在积极、努力地培养孩子们乐学、勤学的情操吗?在当下的中学生学习中注入了过多的物质因素,还真的就有点儿像给病人用吗-啡镇痛,仅仅是短期缓解,治标不治本。我们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们太小不懂事,不理解自己。其实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下自己,反思下自己的方式都正确吗?哪些学霸,哪些考入清北的学生,和您家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是学习兴趣,是求知欲,是对读书的世界观。孩子学习兴趣培养方式很多家长会说了,那您说说,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啊?我是物理老师,就以物理为案例,简单分析下,我希望我的看法,能够是一个桥梁,能够让您看到桥对岸的哪些东西(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想让孩子喜欢物理,有学习欲望,就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用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释身边的问题(学以致用)。特别是初中生,探索世间万物的兴趣是有的,缺乏的,是周围成-年-人的科学引导。身边的物理应用太多了,家长们和孩子应该一起向朋友一样共同探究。比如:水为什么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变不变?能量跑到哪里去了?做做棱镜实验,思考下棱镜为什么能够产生七彩斑斓的光(折射)?放大镜距离远了不放大,为什么?原来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为什么说话的时候喉咙会动(声音的产生)?马桶工作原理(浮力+杠杆),建筑吊塔(杠杆)工作原理,家用电灯和电热器(电学),大头针为什么前面尖尖的,后面是一个面?磁铁为什么能够吸住铁?家里用电的保险丝是怎么工作的?灯泡和开关是什么连接方式?等等。很多家长看了眼熟,特别是长期关注我文章的朋友们。可是您,那么希望培养孩子兴趣的您,真正的做了吗?家长朋友们,知道对不对是一件事儿,去不去做,就是另外一件事儿了。家里面都有抽水马桶,您和孩子一起打开冲水箱,看看里面的构造,和孩子一起探究下它的工作原理。家长们物理知识忘了的话,请网络搜索。前几天笔者看到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愿意教“穷人家”的小孩,一个物理补课老师的自白》,说的很多地方我很赞同,说到了我的心里。很多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本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被无情的抹杀掉了。我把这篇文章的一部分节选在这里(略改):孩子初中表现出来的智商,情商,习惯都与孩子的家庭是有关系,家庭教育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那真是太神奇了。“穷人家”的家长绝大多数也都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的时候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不惜血本,拿着家里仅有的钱给孩子报了课外补习班,报1对 1,然后使劲地摇晃着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一脸茫然地看着当妈的,压力山大。开始报班的时候,考察过这个机构有成型的教育体系吗?没关系,有的小孩家长就会说找大机构不会有错。可是你们当中有几个真正的懂教育,愿意自己研究孩子的问题,然后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短板,让课外辅导的老师帮忙一起解决?没关系,家长们认为,钱花给孩子了就心安了,那是你们的事儿。我花钱请你,我是你大爷!于是家长们就在家看《跑男》,再看《琅琊榜》,等着孩子在考试中拿高分,如果考得不好就打骂小孩,说为了孩子已经牺牲了一切,孩子还不努力等等,接着再埋怨课外老师,横加指责,告诉周边的家长某某补习机构或某某老师一点用都没有。这种家长我想跟您说,孩子到了初三这个时候,孩子自身该形成的问题已经形成了,这个时候你以为就凭10几次课(20个小时),补课老师就真的可以解决你们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吗?就凭您不爱学习的样子,还指望孩子每次考试科科100?自己毕业那么多年家里连本像样的书都没有,还希望孩子能够博览群书?一个题目超过200字读题就困难的小孩,您还要指望物理满分吗?近些年因为学校教育一直宣传减负,一直减少学校的上课时间,很多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个是骗人的,只是听听,没有人当真。因为无论教委如何改,中考、高考选拔人才的路径并没有变。这类家长因为聪明,遇事总是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能一针见血地找到孩子的问题,然后找各种方法,与人交流请教改善孩子的问题,从孩子3岁开始就拿出了当年自己读书的劲头培养孩子,彻底在小学毕业前就把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短板弥补下来。以前和一个高知爸爸聊过天,他家孩子小时候好动,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很长时间,抛开了缺乏维生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家长就在家备课,在网上查资料,和教育行业的老师交流,去和正规的补习班老师聊天、学习,最后终于自己总结出了应对孩子问题的方法。他通过积木、小游戏,去野外游玩的方法等依次加强小孩精力集中的时间,还带着孩子各国游,增强小孩的见识。当然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基本都是自助游,有的时候爸爸还故意不带够钱,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到了初三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稍加点拨孩子,他的分数就突飞猛进,当然我认为这个孩子最后考的高分和我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因为孩子的能力在。但是我真的不愿意教“穷人家”的孩子,我身为一个课外补习老师,真的无法解决孩子这么多的问题,我能教孩子解题技巧,但我不能把题都无法读明白的孩子教会,我无法把他们缺了10多年的逻辑能力规整,我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但我心疼他们这类孩子,我下大工夫努力带的是这类孩子,用自己课下的时间帮助最多的是这类孩子,我知道他们的父母把他们送到这太不容易了,但最后提不了多少分甚至不提分的也是这类孩子,最后被他们父母埋怨,我有点伤心。

㈥ 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吗

其实很多家长都在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容易出错,特别是考试时简单的题目最容易出错,复杂的题目又往往能做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编列举几种典型现象
现象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孩子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现象二: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中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小编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现象三: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孩子的学习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从生活中,而不仅是学习上,进行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读书、下棋、学习乐器等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有各种理论和指导)。
2.分析力的训练方法是“随口问”,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思考的习惯。(这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即使是成年人中,没有思考的习惯,不假思索地接收各种信息的人太多了。这种状况有人归咎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不鼓励思考,我觉得这种“都是体制,别人的错”的态度倒真是教育问题。)
3.执行力的培养在于执行。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会”,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诗词的背诵,一定要落到默写。阅读题,要讲得出来龙去脉。数学题,一定要落实到步骤。这些都是要沉下心练的功夫,也是真功夫。

总结判断: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熟练度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不清,导致做错”——那再问问,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㈦ 成绩差就一定是坏学生吗,,,,

也不一定。不过大多数好学生都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就自然而然的好。
而所谓的坏学生,就是因为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整天想着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例如:谈恋爱,上网……
当然还有一类,就是明明努力,成绩却一直没提上来的学生,他那是资质有限。当然这种人很少
但,这类人不是差学生
不懂的话~欢迎提问~

㈧ 学生成绩的公开,都有哪些利与弊

每当回忆起我们上学时候出成绩的那一刻,想必大家的心都是悬着的,毕竟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谁都不希望自己排在最后一名,其实成绩的公开对于同学们来说肯定是有利有弊的,成绩的公开同学之间有了对比,但是如果说是太在乎成绩的话,很可能就会打击到同学的自信心。

一:激发同学们的动力。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动力才行,而在成绩这方面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没有一个对比的话,可能大家也就没有斗志了,学成啥样算啥,反正别人都不知道 ,但是公开了成绩之后,考的好的人继续努力,考的靠后的同学也会下定决心,争取靠在最前面,成绩就会有所提高。

不管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能说看大家怎么去看待罢了,但是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都是尽力而为,拼尽全力就可以了,即使是结果并不好,但是我们不后悔。

㈨ 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吗/

不公平,
成绩差的定义是后进生,并不是坏学生,坏学生的定义的点其实有很多,最大比例的一点是品质恶劣,
所以这样衡量很不公平

㈩ 为什么学生学习很努力,成绩却很差

一个人成绩的好坏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即我们常说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譬如说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方法,对学习的兴趣等等。你在上面提到的这个人很努力,就说明这个人的态度非常端正,肯吃苦,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我相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任何一方都是没有理由由此而批评这个人的成绩不好的,这时应该从学习方法和客观因素上找原因。
明明很认真、很努力地学习,成绩却总是没有提高,最打击人了!不仅孩子觉得累,家长也很苦恼……其实,不同学生的备考方法不同,对症下药才有效!
1、基础不实型
症结所在:解题方向不明确。
具体分析: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简单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对于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模棱两可;对于复杂题,自身知识结构和做题技巧不到位,缺乏分析能力。
解决办法:学懂学透夯实基础,多做题目触类旁通。
2、粗心大意型
症结所在:失分全是“粗心”惹的祸。
具体分析:“真粗心”属于“偶然性”发生的错误,下次稍加注意即可改正。“假粗心”属于“经常性”发生的错误。此类学生在处理问题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无法“完美”地答题,追根溯源是知识结构和脉络掌握的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训练,并通过心理疏导来彻底杜绝粗心。
解决办法:确定自己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
3.基础薄弱型
症结所在:缺乏自信,学习底子不牢。
具体分析:此类学生多是因为没有掌握前期课程的知识点,导致恶性循环,成绩长期处于班级下游。由于这部分学生长时间对成绩缺乏信心,缺乏向上的决心,因此除了需要夯实基础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提高自信心。
解决办法:基础薄弱型的学生,很容易通过专业辅导来提高成绩。薄弱在学科上,不要薄弱在心里。
4.苦学无效型
症结所在: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效率不高。
具体分析:“苦学无效”困扰着很多中学生,学得累又考不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该类学生是因为没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技巧,导致效率较低。
解决办法:通过学科诊断,找准个人症结所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动力不足型
症结所在:被动学习,学习目标不清晰。
具体分析:此类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属于被动学习,而且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上制定的计划也无法实现,浑浑噩噩地上课,对学习和考试缺乏热情和动力。
解决办法:从兴趣出发,培养持续学习热情。
6.知识生疏型
症结所在: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
具体分析:此类学生一般智商都不低,大多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而导致在学习上比较懒散,课堂上没有把知识吃透,一直堆积问题,知识生疏,基础薄弱。因此,这类学生在考试中会出现在基础知识的送分题上丢分的现象,由于缺乏基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力,遇到稍微难些的题就卡住了。
解决办法: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7.情绪波动型
症结所在:心态调控能力不强。
具体分析:此类学生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考了高分以后,表现出自傲、自满、激动等情绪;另一种是考了低分以后,表现出焦虑、急躁不安、自卑、迷茫甚至惶恐等情绪。
解决办法:此类学生需要老师多给予爱心和耐心,制订出调整方案,一步步进行纠正。帮助学生由易到难重拾自信,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8.缺少思路型
症结所在:做题太少,需要强化训练。
具体分析:此类学生主要体现在看到试题后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审题、如何运用知识点来解题。他们往往感觉课堂知识都学会了,但是一考试就蒙了。
解决办法:培养快速切题能力,拓展发散思维。此类学生要在平时加强审题的训练,学会快速判断题型,并且能够确定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建议深入做些经典题,培养自己快速审题的能力,拓展发散思维。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