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辅导机构
⑴ 想找寒假语文辅导班帮小孩梳理下初二的知识点,有吗
去找教育机构,现在教育机构满大街都是,也可以和孩子老师联系,让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帮孩子梳理一下也可以的。
⑵ 初二语文作文怎么补习推荐一下补习班啊大家
初二语文作文补习多数都靠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理解。
⑶ 初二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初二下册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如下,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⑷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名著导读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 ”的活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撞,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最后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主人翁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精心研究、设计、建造了这只独角鲸大怪物——潜水船(鹦鹉螺号),他与潜水船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好像这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寻自由,又对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这孤独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龙纳斯并与他共同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小说里,故事的主人翁阿龙纳斯教授跟随尼摩船长乘坐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了一场既趣味盎然又惊险刺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幻旅行,而尼摩船长这个是最吸引人的,他博学多才,沉稳却又内心充满热情的个性以及其迷一样的身份和内心对人类主流社会的蔑视、隐恨、愿乘风而去却又不能尽释其牵挂的复杂感情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得释怀!作为尼摩船长的座驾鹦鹉螺号是完全超越了当时的科技水平的产物。小说中描述鹦鹉螺号为长70米,宽8米的细长纺锤型潜艇,航行性能极好,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每小时。这是一艘理想化的潜艇,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由海底煤矿燃烧而提取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本生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伏打电池堆里。 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鹦鹉螺号内部有巨大的压缩空气储存柜,因此可以连续在海底潜行数天而不需浮上海面。船的内部很宽敞舒适,甚至还有博物馆和图书馆!船的武器是船头的钢铁冲角,凭着船自身的高速和坚固外壳,冲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说中最后鹦鹉螺号就是靠它反击攻击它的敌战舰,鹦鹉螺号高速从战舰的船侧撞了过去,冲角穿透船身!
《海底两万里》有几处写得引人入胜: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峡:“鹦鹉螺号”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触到海峡的礁石而被迫停下来。然而这对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能在旁边的小岛上逗留了两天,这对一个原来生活在陆地上却因为某种原因而留在海上3个月的人来说是上天何等的优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刚想享受战利品时却遇到了土人围攻。最终以尼摩船长沉着冷静去对付土人围攻而告一段落。
《海底两万里》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壮丽的海、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地方。“诺第留斯号”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话。是它揭开了海洋中无限神秘的一切,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对于船长尼摩来说,更是精神的家园。
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 《神秘岛》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小说如此动人,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3、(尼摩船长)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 法 )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塞尔),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6、鲸鱼用(肺)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鹦鹉螺号)。
7、潜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德、英、拉丁)。
8、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材料做的,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鲸的触须)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
9、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12000)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200)万法郎。
10、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
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2.内容简介
《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其中,贝多芬是音乐家,米开朗琪罗是雕刻家兼画家,托尔斯泰是小说家。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与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和对人类的信心,作者把他们称为“英雄”,只因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能倾心为公众服务。
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天才竟终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而托尔斯泰夫妻之间持续数十年的互不理解,则是他的悲剧的最直接的根源。他们在社会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无人问津。米开朗琪罗除了被迫为教皇服务之外,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则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教籍。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成就,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3.三位天才所遭受的忧患
①贝多芬——耳聋、与琪丽哀太和勃仑斯维克的爱情先后受挫、在维也纳他的天才受到冷遇甚至厌恶。 ②米开朗琪罗——受教皇势力左右,而又从未完成一件教皇工程的雕塑;遇到了美丽的加伐丽丽和虔诚的维多利亚•高龙纳,却终身未婚。 ③托尔斯泰——与妻子持续数十年互不理解;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4.三位天才的抗争
①贝多芬——生命的末日里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②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的杰作。 ③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5.三位天才的代表作品
①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② 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西斯廷礼拜堂壁画;③ 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练习: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在文学领域内一直被奉为经典,从首次出版到现在,其具有的独特价值让“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因此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书”之一。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小说。
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
6、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示例: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7、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精神)和(道德)的角度,改造社会。
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饱受耳聋折磨。
9、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10、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1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12、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13、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大卫》)。
14、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胜利者》)
15、《贝多芬传》还附有:(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16、“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17、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
18、“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19、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第五交响曲》)
20、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老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⑸ 初二下册的语文学习重点!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的记叙文
重点
1、能综合运用辩词析句,析段明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的含义与作用。
3、从课文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4、分析重要段落,领会其对表达课文中心意思的作用。
难点
1、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第二单元情感丰富的散文
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
2、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难点
1、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散文的语言特点。
第三单元以保护生存环境为主题的说明文
重点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
2、学习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难点
1、学会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准确、周密的语言。
第四单元以介绍民俗为主题的文章
重点
1、品读文章,学会判断文章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难点
1、学会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文章。
第五单元各种主题的古诗文
重点
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2、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难点
1、掌握诵读的方法,领会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第六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
重点
1、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难点
1、整体感知诗文的大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提高语言和美景的欣赏能力。
⑹ 请介绍一下比较不错的语文培训机构~
青春哗哗来而来,哗哗而去。岁源月的轮回,一转眼变到了。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小孩,少年,青年,老人……那是人生的一个个阶梯,也代表了一次次的成长,一次次的学会,一次次的看透。
快乐是人人都渴望的心情,但他们都不知道,其实他们都拥有,没有快乐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快乐对于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催生剂,也只有快乐能充实一个人的成长。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烦恼只有快乐,那我可以说那不是真正的快乐。就像有黑就有白,有黑暗就有光明一样。快乐和烦恼是2个灵魂,只有当一个灵魂照撤另一个灵魂的时候,才能真正飞升到那唯一的美好。
成长中的快乐——你是否错过……
⑺ 初二下学期语文试卷(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列这段话,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肌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bàn( )梅花,深黄的qìng( )口的蜡( )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3、参照加点的文字,将画线部分加以调整,使整段话更整齐、和谐。(2分)
正当平缓似锦绣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浊流如奔涌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画线部分应该改为:
4、班里要开展《感受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以下活动:(8分)
(1)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1分)
(2)仿写句子。(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它像
, 。
(3)为了教育孟子。其母三易其居,古今中外象这样的事例不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或能给人启发意义的故事。(不少于50字)(3分)
(4)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设计一句手机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少于15字)(2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0分,前4小题每题1分,后3小题每题2分)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2) ,儿女共沾巾。
(3)念天地之悠悠, (4) ,坐看云起时。
(5)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含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的凄苦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不少描画春天的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填空(4分)
(1)《名人传》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 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其作者是法国的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 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鼾声 (21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7、这篇文章以_ 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4分)
8、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 (3分)
9、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0、简析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_________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分)
12、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 (3分)
(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3分)
[美]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么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却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3、第一段中“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为什么?(3分)
14、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3分)
15、第二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16、如何理解“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这句话?(3分)
17、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比作者的态度,谈谈你的生活态度。(4分)
18、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3分)
19、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4分)
(三)(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文学家。(2分)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2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rùn 瓣 磬 là
2、B
3、发出的声音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
4、略
5、(1)(2)(3)(4)略(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略、
6.略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21分)7、时间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8、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9、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10、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11、插 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12、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二)(22分)
13、不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健康的人们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下文阐述做了铺垫。
14、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将要离开世界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压力,感到时间的宝贵,才会珍惜生命,努力呈现出渴求生命而奋斗的真实一面。
15、对比,突出了健康人与盲人对待生命的截然不同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告诉人们"应该珍惜现在"的道理。
16、这不仅是作者对生活发出的感慨,也是她人生哲理的总结,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
17、乐观、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18、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略
(三)
20略
21、⑴等待 ⑵热水 ⑶通“披”,穿 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
2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
23、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意同即可,3分)
24、例: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衔觞(shān) 食(sì)马者 负箧(qiè)
B、清冽(niè) 谪(zhé)守 属(zhǔ)予 靧(huì)面
C、堕(huī)事 觥(gōng)筹 晦(huì)明 卷(juǎn)石
D、折戟(jǐ) 媵(yìng)人 外见(xiàn) 鸢(yuān)飞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互相轩邈(高) 造饮辄尽(往、到)
B、不以千里称也(出名) 緼袍敝衣(旧絮)
C、照汗青(指竹片水分蒸发如汗)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找出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置酒而招之 B、黔娄之妻有言
C、无怀氏之民欤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连线题。(2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龚自珍 元朝
《水调歌头》 张养浩 清朝
《己亥杂诗》 苏轼 唐朝
《行路难》 李白 宋朝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B、《马说》一文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既不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身被埋没。
C、《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写景美文,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处世情怀。
D、《醉翁亭记》一文骈散结合,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7、填空。(12分)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满井游记》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 。
因为是公安人,所以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世人称为 。
②、《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 文学家。
2)、古诗文填空: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身处漏屋,还存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 。
⑤、《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⑥、 , 。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⑦、《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的诗句是 ,
。
⑧、《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8、写出两句含山水的诗句。
①
②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这篇短文选自 ,作者 。(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造饮辄( )尽 或( )置酒而招之
不戚戚( )于贫贱 衔觞( )赋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嗜( )酒 汲汲( )衔觞( ) 黔( )娄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阅读回答:(10分)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分)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并说明各自刻画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形象?(3分)
3)、 说说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2分)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问题。(2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弗( )之怠 走( )送之
又患( )无硕师 持汤( )沃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皲( )裂 容臭( ) 以衾( ) 俟( )其欣悦
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2分)
通 解释
通 解释
4、下面“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俯身倾耳以请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衾拥覆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7、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2分)
8、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9、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2分)
10、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分)
11、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若夫( ) 春和景( )明 连月不开 ( )
尝求( ) 居( )庙堂 微( )斯人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上文第一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第二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2分)
5、对文中照应手法的理解:“进”和“退”分别照应“ ”和“
”。“二者之为”照应 。“斯人”照应 。(2分)
6、前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分)
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三、作文。(30分)
1、话题作文:
书,各种各样的书。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书,会有说不完的话语……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半命题作文。
将《我迷上了 》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3、以上2题作文任选一题。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A 5略 6、C 7 1)、①袁中郎集笺校 明
袁宏道 公安三袁 ②《艺文类聚》 吴均 南朝梁 2)、略 8、略
二、1、《五柳先生》 陶渊明 2、就 有时 忧愁的样子 酒杯 3、shì
jí shāng qián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5、(1)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因此称其为五柳先生。(2)1、好读书,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著文章,展示了一个自得其乐的五柳先生。(3)、和“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4)是一个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二)1、不 跑 忧虑 热水2、jūn xiù qīn sì 3、“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4、A 5、①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6、三个方面:得书难,从师难,求学难 7、烨然若神人8、对比的写法,突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9、勉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10、运用对比手法。①以自己年幼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②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作对比。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1、言之有理即可
(三)1、像那 日光 放晴 探求 处在 没有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1)、不因为外界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2)、在天下人忧愁之前而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4、悲凉 喜悦 5、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上文迁客骚人的悲喜 古仁人 6、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7、写作者的胸襟抱负,并与友人共勉。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⑻ 初二下册语文重点,以及常考内容,走过路过,都来侃侃
本人语文课代表,现在传授你。
首先文言文和古诗是重点之一。胡适的《母亲》是重点课文。容易考的是:为什么说母亲是慈母又是严师?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你的观点阐述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
⑼ 初二下学期的语文怎样学习会很轻松
先把古文古诗那块记熟,考试重点肯定是那些东西,然后学起现代文就比较轻松了~我初二的时候,老师都是这样教的^_^ 中考基本不考课内的,所以多做一些中考题并作归纳整理(如 答题格式 网上也有,自己做更好)。初二下是一个分水岭,你会发现在这个阶段有很多同学之前不咋地,后来像打了鸡血一样。
哦 到高三就开始总复习了,所以这个阶段的考题会与当地中考的考题类型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