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种心理辅导方法
❶ 简述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注意力训练
很多学生学习效果不好都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即对精气神的控制不力),提升注意力,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果和学习效率。
● 定力训练
根据NLP(神经语言程式) “身心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变了,另一个也变了” 的前提原则,通过调整学生身体状态,改变学生心理状态。
● 认识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
● 冥想呼吸想象训练(含自我催眠)
通过训练,可以轻易地进行自我调整,使大脑处于学习最佳状态(就是脑波处于α波段);
随时进入右脑思维状态,达到训练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灵感和直觉(第六感)的效果;
能够减轻学习压力,排除烦恼,三分钟就能够达到身心放松,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亲子教育。
● 右脑记忆训练
对于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关键不在于理解、判断和分析的能力,关键在于大量的记忆,只有掌握足够多的知识素材,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经过培训,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大量的记忆,能够背诵圆周率500位以上,背诵三十六计等。掌握记忆各种文字信息,诗词、文言文、各种问答题以及英语单词的右脑记忆方法。
❷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开展心理辅导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刺激是指外界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光、声音、饥、渴等。反应是指有机体所做的任何外部动作(外部反应)和腺体分泌(内部反应)。反应有先天反应和习得反应两种。复杂反应和动作技能是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学会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❸ 心理学家艾利斯开创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艾利斯开创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也被称为ABC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❹ 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1、会谈法:咨询师通过谈话了解内心世界的问题和矛盾,也通过谈话对认知、情专感和意属向发生变化。运用这一方法了解心理问题时,要让对象自由的、无限制的陈述,以充分暴露压抑在心中的矛盾和发泄积压的情绪;
2、观察法:有意识地观察外部的行为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说话声调、姿势和动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内活动的方法;
3、测验法: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应该十分慎重,一是不能过高估计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测验。特别是把心理测验的结果告知本人时,要讲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极的后果。二是对从国外引进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由于编制者及其所在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不同,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不能未经我国检测修订就加以搬用。
❺ 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现在人们已经不只是身体会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着很多异常情况,所以说大家对于心理健康也是越来越重视了,必须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与交际,也会给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会克服,那么心理辅导的内容有哪些呢?
现在人们已经不只是身体会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着很多异常情况,所以说大家对于心理健康也是越来越重视了,必须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才能使人与人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与交际,也会给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会克服,那么心理辅导的内容有哪些呢?
心理辅导的内容有哪些
心理辅导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如对于被辅导者的倾诉一定要耐心的倾听,给予相应的鼓励以及安慰,还要进行有必要的一些心理测查,当然被辅导者的理论学习也是需要进行一定辅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动,被辅导者也是不例外的,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要做好督促,另外可做现场演练,从而使被辅导者的生活技能以及情感真实的体验水平有所提高。还要帮助被辅导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
心理辅导的分类有哪些
对于心理辅导是有很多种的,如果是按照 学科划分的话,分为了教育学模式、医学或者是生理模式以及心理学模式,而如果是按照服务对象与目标不同来分的话,又分为了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以及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模式。学校里面的心理辅导包括了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以及职业辅导等,在辅导的时候会根据大家不同的症状表现给予不同的辅导建设。
心理辅导的内容有哪些呢?大家对于心理辅导相信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近些年的时间里面需要做心理辅导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不同的情况需要做出不同的辅导内容,关于心理辅导内容的相关内容,在以上有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❻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
谈话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技巧,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每次找学生谈话前,先把握好学生当时的实际心理,是揣测的、防御的、恐惧的、沮丧的、或对立的,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活动,采用相应的对策,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①放松学生的情绪。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
②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
③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④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模仿认同。
⑤善于选择场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卫生讲座式的辅导方法
运用班会进行集体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适当的讲座。
3.联合式心理辅导方法
家庭是学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应该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那些观察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
4.学生心理自我调节式的辅导方法
心理障碍的克服,是一个渐进、转化的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通过教师、班主任采用以上诸多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自我调节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当然这一环节离不开教师的各项辅导。
①避开、转移:把一些不愉快的念头、感情和冲动置于一边,或把消极情绪转移到有意义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保持心境的宁静。
②合理解释:搜集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减轻心中的烦恼和困扰。这种心理又称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绪,理智处理:在感情冲动不能冷静时,要及时反思,理智地处事,避免过激的举动或做后悔的事。如在进入初中以后,对异性初恋的处理。
④宣泄、松弛:将心中积压的消极情绪进行适当的释放,以松弛紧张的肌肉,缓和焦虑情绪。过度伤心时,不妨大笑一场;郁闷时,不妨找个亲人或挚友倾诉。
⑤模仿学习,加入集体行列之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榜样,并加入集体活动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学生,可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积极发展自己,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辅导是整个生命的流露”,是人格的力量的体现,而不仅是用技巧、语言、耳朵、眼睛在辅导。因此,班主任的人格力量与自身素质占居着首要地位。班主任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丰富的知识、生活态度、个性品质等都是影响辅导的重要因素。
❼ 心理辅导方法包括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❽ 心理辅导方法包括
心理辅导方法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具体是
1、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知识障碍、动机,情绪等)进行辅导;狭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生经历了学习挫折和困难时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进行辅导。
4、职业辅导
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职业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心理辅导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
(8)介绍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扩展阅读:
目的和内容
给予被辅导者情感支持,激励被辅导者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让被辅导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让被辅导者学会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被辅导者的错误观念,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水平,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
耐心倾听被辅导者的倾诉,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对被辅导者的理论学习进行辅导,对被辅导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督促,进行现场演练以提高被辅导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帮助被辅导者及时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❾ 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心理辅导方法是()。
D
埃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专的一些不合属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