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中的孩子心理辅导的书
Ⅰ 初中生心理案例
一、个案基本数据
姓名:陈**
性别:男
年龄:16
年级:xx
接案日期:xxxx.12.12
二、主要问题叙述
案主在课堂上睡觉情形严重,在学校几乎都在昏沉中度过,对学习缺乏动机,学业成绩低落。导师多次劝导无改善迹象,转介至辅导室寻求协助。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略
(2.)家庭背景
1.案主之前与祖父母、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同住。父亲工作不稳定,母亲因上大夜班,晨昏颠倒,案主与母亲相处机会不多。案主较害怕父亲的管教。
2.因父亲发生外遇,父亲与母亲案主国二时离婚。因不想让祖父母担心,父母离婚后仍同住一各屋檐下,国三时母亲才远赴日本,今年十一月中,父亲赴大陆工作。
3.案主在家会管教弟妹,叮咛弟弟出门要早点回家,要求妹妹帮忙看顾店面。
4.家中经济主要依靠杂货店收入、祖父母的老人年金。
(二)学校背景
(1)案主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均低落,每节上课几乎都会睡觉,甚至会连睡好几堂课。考试则在考卷上签名后继续睡。
(2)家人(祖父母、父亲)均要求案主好好读书,但个案希望先工作。
(三)社会背景
(1)个案表达能力很好,对于自己的想法均能清楚描述。
(2)个案喜爱玩网络游戏,平时都在家中玩,假日才会到网咖。
(3)案主表示在学习上应无法挽救,对自己也放弃了。
四、晤谈摘录
(一)晤谈目标在与个案建立关系,了解案主生活背景。
案主愿意且主动说明自己学习经验及生活背景,案主曾多次表明不想读书的想法,但家人均不同意。对于自己目前学习状况,个案表示曾试图调整睡眠时间,但发现无效。案主对于自己只要一上课就容易陷入昏睡的状况也很想了解,表示愿意建立持续晤谈关系,也希望上课睡觉的情形可以获得改善。
(二)cl与身心科医师进行讨论。
cl担心案主上课持续昏睡德状况与身心病症有关,寻求医师共同讨论后续辅导策略。医师表示除整日昏睡外,突发性的入睡也可能是种病症,提议作心理评估,了解案主情况是否有「嗜睡症」或其它可能。
(三)与身心科医师共同与案主进行晤谈,经医师评估,初步判断案主上课睡觉情形应不属于「昏睡症」,但依据案主历经父母离婚的重大变故,情感关系遭受挫折;长期缺乏学习所导致学习成就低落与学习动机缺乏,可能影响案主自我预言。是否运用药物协助案主提振精神状态可再进行讨论,但更重要是进行持续晤谈,并会同导师讨论协助案主改善学习现况可行的方式。
五、分析与诊断
(一)存在主义治疗法
(1)假设与诊断
本学派指出缺乏人生意义而产生的人生问题有三,其中之一为:由存在的空虚现象引发的挫折,指一班人对生活感到无去而导致精神上的困惑与苦闷。案主所处现况就接近这种缺乏人生意义的状态。因学习成就低落,引发挫折感,逐渐导致案主缺乏学习动机,觉得学习对自己毫无意义。
(2)治疗目标
协助案主藉由给予生命的、从世上获得的、及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所采取的态度上,追寻人生的意义。
(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
(1)假设与诊断
虽然由导师转介而来,但案主自己也有强烈改变动机,希望能改善目前学习状况。SFBT理论认为案主就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只是缺乏表现的机会;同时,谘商重点不在探就问题成因,而聚焦于改善目前状况,谘商员主要协助案主藉由寻找「例外」及「成功经验」重新发现自己的力量。
(2)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在协助案主减少上课睡觉的时间。藉由协助案主看见自己的例外与成功经验,同时执行具体明确的家庭作业,改善案主目前学习情况。
Ⅱ 初中生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较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高中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Ⅲ 初中生因为家庭环境优越不想学习,怎么做心理辅导
初中生如果因为家庭环境优越不想学习,觉得这个做辅导的话,可以让他多看看一些励志类节目,另外也可以让他多看参加一下父母的工作岗位,让他体会一下赚钱的辛苦,告诉他只要财富就要靠自己创造才是真正的幸福。
Ⅳ 初中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优秀指导书籍有哪些
我个人认为。。和初中生谈话最好是讲开。越是拐弯,学生越是想入非非,还要结合自身情况,把未来讲得要完美。让大家都能体会到以后的读书生活是美好的。尤其是上大学的情景,让大家对大学充满憧憬,鼓励大家,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具体如何讲,那是个人语言组织了。。
Ⅳ 怎样能更好的为初中生做心理辅导
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是缺少真正关心他们的的人,特别是中学生,如果用心去关心版、爱护他们,心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也不能忽略个别学生,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做认证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和学生谈心,沟通,从精神物质方面去关心他们,不要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这是学生最反感的,做好沟通,能与学生沟通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找家长,在家长面前要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学生,还有对学生不要有等级观念,那样你离学生就会越来越远,一视同仁很重要,不管他学习好不好,品德、性格上有没有缺陷,都要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应该多一些关心........做一个好的老师很不容易的,不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时间,还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爱心哦!
Ⅵ 我是初中心理咨询的老师,请问应该配备哪些心理辅导书籍呢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有轻微或严重的强迫症与抑郁症。我建议你去看看《深层心理学》作为一个老师也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知道他们想的做的,所以也应该看看《FBI教你读心术》或者《身体语言密码》《行为心理学》等等,都可以有些孩子可能会问些比较极端的问题,所以介意也看看《重口味心理学》对于人格的了解,那就看《九型人格》吧
Ⅶ 初中性心理辅导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双脚向前行进跳,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及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体验助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1、兔妈妈、兔奶奶头饰各一,兔宝宝头饰若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2、游戏场地布置:两块菜地(青菜、萝卜),兔奶奶家。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
1、随音乐练习一些基本动作。
带领幼儿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动作: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放放松。
2、情景导入。
“嘀铃铃……”兔妈妈接电话,告诉兔宝宝们:“是兔奶奶打来的,兔奶奶年纪大了,走不动路,可家里的粮食吃完了,想请我们来帮帮她,好吗?”
“我们一起去帮助兔奶奶吧!”
二、复习双脚原地向上跳。
“宝宝有了本领才能帮助奶奶,那我们会什么本领呢?”
“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三、学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兔奶奶家很远,宝宝怎么去呢?”
“对了,我们要跳着去。先来试试吧!”
1、学习动作。
教师示范典型动作,幼儿集体学习,强调动作的要领。
2、按不同情节引导幼儿练习向前行进跳。
拔萝卜——拔青菜——休息(席地而坐,随柔和的乐曲做一些放松动作)——去兔奶奶家。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
幼儿动作,适时提醒幼儿动作要领,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3、教师小结。
四、情感体验。
“我们帮助了兔奶奶,心里感到怎么样?”
五、结束活动。
活动分析:由于小小班孩子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我在活动中创设了“兔宝宝和兔妈妈帮助兔奶奶”这个童话情节,让单调枯燥的动作练习充满了童趣,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的情绪一直很高涨,并能主动参与活动,基本实现了目标。
活动反思:怎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是我们在设计一个活动时就应该要考虑的。无论组织怎样的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其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创造思维获得发展。
Ⅷ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大多是因为作业多、上课拖堂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8)有初中的孩子心理辅导的书扩展阅读: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学校要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