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谈话过程
⑴ 成人心理健康谈话内容
心理健来康内容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源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⑵ 学校要求要写心理健康辅导员谈话记录,不知道该怎么写,急
谈话、班会是辅导员的基本功。当然,就谈话而言,分为很多种,有学业危机的、同学矛盾处理的、情感问题的,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但是心理健康这类的,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如果取得了心理健康资格证书的老师来谈,可能更好一些,心理健康辅导员应该是一个专门的角色,在这个前提下,谈话的质量才有可能保证。
由于分不清表格中的谈话,是普谈(每个学生都要谈),还是有选择性的(发现有问题的才谈),那就大概说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见谅。主题:就是根据谈话的内容,或者要解决的问题来定的,比如谈了一个心理自卑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就可以叫“克服自卑情绪,调整心态面对学习压力”等之类的,不要有什么文采,实际求是。缘由:这个好理解,是什么就写什么,比如发现学生情绪低落,比如班长向你汇报个情况,比如学生主动预约的等。人物和地点不说了,这个好写。
谈话记录也比较容易,只是记录,把自己谈话的内容,整理一下,归类就行。比如谈了心理自卑的学生,鼓励他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之类的问题。一般可以先写:1、学生个人情况简介(200-300字);2、当前问题(200-300字);3、对问题的研判(300字左右):这里主要是作为老师,你的分析和评估;4、拟解决的方案(500字以内)。
差不多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中的谈话简述和关注程度评估怎么写
<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回识的答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⑷ 15岁的孩子上几年级
正常情况下,十五周岁读高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七年级入学年龄为12周岁,八年级入学年龄为13周岁,九年级入学年龄为14周岁。
15周的女孩现在上九年级,暑假以后上高一
一般在初中成绩好牛逼一点的锁定在高中。
一般初三,高一的样子。
初三毕业正好15
15岁上初二。
15岁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需要家长及老师的正确引导,但想到达预期效果,在沟通上还要讲究技巧和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心理专家给出的15岁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沟通需注意的方式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平等的谈话式的辅导方法
①放松学生的情绪。热情地对待谈话的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可以从学生特长、爱好,拉家常引出主题,慢慢地引入正题,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谈话自然、和谐进来。
②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适应学生心理的伸缩变化,随机应变,恰当处理,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协调到协调。
③巧妙启发学生开口谈话,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不能单纯地讲理、训诫、批评,从而剥夺学生的说话机会,使学生反感,失掉辅导作用。
④向学生提供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模仿认同。
⑤善于选择场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合,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卫生讲座式的辅导方法
运用班会进行集体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开展适当的讲座。
3.联合式心理辅导方法
家庭是学生的又一重要课堂,开家长会,应该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的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激励其他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教育。
⑸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等。
一是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
二是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是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
四是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谈话过程扩展阅读: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三、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⑹ 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老师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是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