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心理辅导的技巧

心理辅导的技巧

发布时间: 2020-11-28 23:20:34

1. 心理咨询的方法有哪些

包括心理疏导,心理调节,还有安慰,还有就是说各种各样的一些心理啊,都可以进行放在里面一起治疗。

2.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心理咨询分为三个抄阶段:诊断、咨询、巩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可分为: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澄清问题、确立目标、制定方案、实施行动、检查反馈、结束巩固,在每个阶段又有相应的方法,这个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多积累才能熟练应用的。

3. 心理咨询的交流技巧

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技巧,涵盖以下几方面:
1,在初诊阶段时能形成初步印象、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谈话法、产品分析法等手段和技巧。为达此目的应掌握观察、
2.能即时进行自我平衡,在受到求助者不良情绪感染后,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新使自己的心态恢复平静。
3,能在平等交谈中,启发求助者进行正确的独立思考。
4.有灵活性,随时转变咨询方式,以克服求助者的阻抗和掩饰。
5.有把握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向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解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目的,其中包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求助者感到困惑的处境或事件;问题出现的时间及其发展变化等;能适时地、机敏地提出问题,发现求助者不自觉的掩饰和阻抗,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内心深处的症结;设计一些相应的方法来矫正某些不良行为,适时地向求助者进行某些解释,等等。

4. 进行学校心理辅导需要掌握哪些方法或技术

(一)关注技术
关注是心理辅导的首要技术之一,意思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被辅导的学生表达: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对象。因此,要求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还要求辅导教师运用其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来表现对被辅导学生所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学生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种情感都受到辅导老师的充分重视。因此,关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在关注当中,辅导老师及时、恰当的反应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所以,关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辅导关系的确立及心理辅导的效果。关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②不要在学生讲话时东张西望;③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在专心地听他讲话;④要以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你对他的关注与理解。
(二)倾听技术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场合谈话中的聆听。事实上,教师平常与学生谈话时,多习惯以教导式的H吻讲话,很少会留心听学生的讲话。即使听也可能只是停留在聆听的层面,极少老师会真正理解学生讲话时的看法和处境。因此,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倾听要求教师不可以随意插话、随意进行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积极的关注来表现辅导老师对学生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也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倾听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鼓励学生多讲话;②要让学生感到你愿意听他讲话;③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感受他们讲话时的内心体验;④谈话时要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三)沉默技术
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学生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术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问题。如果辅导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不适应沉默的气氛,打破沉默的局面,这样反而会破坏谈话的气氛,使学生不愿讲出心里话。反之,如果老师愿意多听学生讲话,少插嘴说话,可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从而进一步地表露自己。沉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不要怕辅导谈话中出现沉默;②要学会鉴别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③要学会以各种非语言的举动(如微笑、亲切的注视)来表达对学生停止讲话的理解与继续讲话的期盼;④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他沉默时并没有走神或想其他的事情。
(四)宣泄技术
宣泄技术是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受辅导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人感到由衷的舒畅。由此,它可使受辅导学生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心理问题的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宣泄是使受辅导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辅导教师以关注、倾听、沉默等手段,来促进、强化学生情绪的宣泄。运用宣泄技术还可以增进辅导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与信任。宣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心理辅导是一个清晰化的过程;②没有情绪的表露,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辅导;③不要对学生的情感表露麻木不仁;④要让学生感到你很关心他的感受。
(五)探讨技术
探讨技术是辅导老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心理辅导中探讨的意义在于“帮助来询者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探讨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考过程。它旨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其解救方法。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其中辅导教师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味着辅导教师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的姿态完全认同学生所讲的每二句话。与此相反,辅导教师要运用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学生对面临困难与自我成长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探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做讨论,少做评论;②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当前面临的问题;③要以商量的H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观点与立场;④要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个人成长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
(六)面质技术
面质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重新审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在心理辅导实践中,教师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面质学生思维方法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在此当中,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对方、贬低对方、教训对方,而在于启发对方、激励对方,使对方学会辩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面质是以接纳、尊重、同感、真诚和温暖等为先决条件的。所以,面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理解学生;②要对学生的认知方法做到知彼知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心地接受面质;③要学会以事实来改变学生认知中的偏差;④要让学生感觉到面质不是为了以势压人。
(七)自我表露技术
自我表露技术指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成长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来推动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辅导教师在学生面前有效地表露其个人生活的相关经历:行为与感情已成为心理辅导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辅导教师在运用关注、倾听、沉默、探讨等技术中所表达的语言、眼神、面部表情、体态等都是自我表露的间接表达。在这层意义上,自我表露可缩短辅导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因此,自我表露也是接纳与真诚的表现形式。但教师在自我表露时不宜过分使用,那样不但会混淆心理辅导的核心与目标,也会使学生对辅导教师产生不必要的错觉与误会。辅导教师在运用自我表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表露的时机要适当;②不要为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去刻意表露自己,甚至不惜编造假话;③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自我表露是为了启发他的思维。
(八)行为矫正技术
行为矫正技术指辅导教师对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改变的努力给予奖励与惩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其成长的不良意向与不妥行为。行为矫正方法很注重辅导目标的明确化与具体化,主张对学生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辅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认识与处理困惑与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发展、自强自立的意向与努力,并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因此,行为矫正法的意义在于强化学生自我向善的努力。行为矫正技术更强调正强化在个人良好行为中的作用,而不鼓励运用负强化。换言之,在心理辅导条件下的行为矫正技术,是以正面的鼓励与正强化为基础的,即对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纳与自我发展的努力予以及时的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行为矫正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制订十分具体、明确的行动计划;②要赏罚分明;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④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5. 如何作好心理辅导

帮你介绍一种团体心理辅导程序,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的,希望对你有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一般程序

团体心理辅导基本上分为治疗性的团体辅导和发展性的团体辅导。在辅导中导师要充分使用心理辅导技术,与团体组员一起,创设一个有固定目标而又安全的团体环境,在导师保护每一个组员不受心理伤害的前提下,刺激组员自我开放,互动活动,相互反馈,释放各自潜能,得到积极性的自我成长。

1、热身引导

目的是为了引发个人参加团体的兴趣和需要,让成员彼此认识,跨越沟通的障碍。有的小组会产生队名和口号,互相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特别是导师和组长,这才能建立成一个辅导团体(或称小组建立)。在此过程中导师设计一些环境,促进组员参与互动活动愿望的强度,使之愿意自我开放,信赖别人,让别人了解自己,利于他们成长潜能的开拓。

2、开放互动

此程序必须是在上一程序基础上围绕发展的目标去设计一系列互动的活动(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候补活动),组织组员全体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冲击、体验、回馈……各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发展目标的达到并不是在每一个活动的终结,而是过程。组员在目标活动中相互信任,共同去活动、探索、解惑。

3、激荡探索

此程序其实是融会于目标活动当中一个代表性的心理技巧,在每一个互动活动和每一次小组时间都要贯串运用此技巧。组员只要自我开放,在投入活动时,都会打破原来的心理平衡,在激烈的矛盾心理当中寻求新的心理平衡,这就有了新的成长体验和解决障碍的办法,这就是心理激荡。这时导本人还要运用以身示范,指引方向、刺激激荡、催化沟通的领导功能、维持互动、探索、心理激荡活动的发展。

4、团体凝聚

此程序有赖于目标活动的成败。在各项目标互动活动中,或在小组时间中,大部分的组员是以积极的方式参与活动,并能真情吐露;另外一些组员的问题行为(或称为一种防卫机制行为)得到了温和的处理,也愿意参与互动的活动和经验的分享回馈,这样大多数的团体组员就能很快地发展其团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并愿意放弃心理防卫的防卫外壳,低的开放层次是能与组员分享体验,高的开放层次是能真情吐露内心的感受(不是隐私)。

5、分享体验

每次目标活动后都应及时地进行小组活动,让组员分享体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倾吐本次活动中自己的体验,导师要求每组员给予回馈,使组员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成长,洞察了解他人、人生和社会。此时导师也应是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必要时也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进行情感气氛的催化。

6、成长评价

成长评价是团体辅导的一个重要程序,它贯穿整个活动程序的每个环节。它可以让组员在活动前定下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在小组活动时间内进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活动后填写有刻度的或有情感头像的回馈单,加强体验或反馈意见;也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追踪发问卷、聚旧会、写下感想意见……总之团体的成长评价是成长辅导的重要过程,一个良好的导师不可以忽视这个重要的环节。

四、团体辅导的原则

(一)指导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要求辅导者在辅导过程中对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发展条件有准确有估计,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有恰如其分的把握,这样才能达到发展性辅导的目的。学校心理辅导必须把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辅导的目标,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要连续性、系统性、有组织地进行,并努力做好衔接工作。在辅导工作中,不能只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或一时的问题,而应当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年龄特点的原则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心理辅导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在辅导内容和措施上就不能一样对待。对处于青春期发展过程中的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循他们的发展特点,起到促进作用。

4、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各种心理障碍或疾病。除了要向全体学生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防患于未然”。

(二)辅导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并且使学生意识到双方在人格、权利上享有同等“待遇”。将居高临下的教训、说教代之以彼此平等的说理、说服。重视学生意见,并且充分地表示理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尽可能予以采纳。尊重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讽刺、嘲弄学生,不揭学生“短”。

2、活动性原则

围绕活动目标,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获得体验,并且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活动教学这种模式。

3、参与性原则

不仅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教学,还要使所有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保证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参与机会,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帮助,必要时教师可以自己的经历启发学生。在可能的场合,教师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参与交流。

4、多样性原则

教师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主动、自觉地以多样性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保证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灵活地调整或另行设计方案。

5、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备课,教学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要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善于体察和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6、保密原则

处于对学生的保护,在辅导过程中的一些涉及到隐私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做好保密工作。

6. 心理咨询有哪些方法技巧

第一肯定需要心理咨询师本身的一个职业道德素质,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状态,第二需要和咨询者简历信任关系。态度要平和,第三就要运用心理学上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系统脱敏疗法和冲击疗法等等

7. 心理咨询师们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核心

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技巧实际上就是观察对方掌握对方的心理,如果你掌握了对方心里那么就容易的多。

8. 心理辅导方法包括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