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中学贫困生心理辅导情况记录

中学贫困生心理辅导情况记录

发布时间: 2021-01-27 05:20:10

❶ 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辅导

依我看,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人都是缺少真正关心他们的的人,特别是中学生,如果用心去关心、爱护他们,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也不能忽略个别学生,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做认证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和学生谈心,沟通,从精神物质方面去关心他们,不要学生一有问题就找家长,这是学生最反感的,做好沟通,能与学生沟通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找家长,在家长面前要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学生,还有对学生不要有等级观念,那样你离学生就会越来越远,一视同仁很重要,不管他学习好不好,品德、性格上有没有缺陷,都要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孩子更应该多一些关心........做一个好的老师很不容易的,不仅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与时间,还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爱心哦!

❷ 初中生心理辅导--自信

那你就应该再一次小抄考中尝试一下自己掌握的感觉,不要考虑过多,及时对错也不要考虑,你只要奋笔疾书,写下你想写的,写完就交卷,然后去操场泡上一圈,深呼一口气,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做自己!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和你一起一辈子,所以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做自己!

❸ 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掌握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是必须的,同时还要了解各个流派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关注心理剧方面的内容,因为有时候举行大型的心理活动一般都会有心理剧作为节目。
心理健康课的主要内容,该怎么上
京师博仁:兰祁蓉 心理健康课教师指导手册
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际、社会、素质等方面,但在这些方面之外各个年龄都有不同特点和问题,但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探讨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侧重点。
首先应该帮助中小学生建立明确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与心灵素质。建立明确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过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强自我价值来实现:2.能够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同时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3.发现自身的特点可以接纳认可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与心灵素质则有两方面要培养:1.树立个人信念与价值观,体会生命的意义。2.增加自我的肯定与成功经验,学会归因及改变负面认知,增强自信心。当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对所犯错误有个正确的认识,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观认识到现实的各种不利因素。
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与心理的发展,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促进认知能力。因为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学生都会有一个成人意识的发展以及逻辑思维的过度。经历这一变化的中小学生都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像以前那么渺小幼稚了。这个时候要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或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思维上:小学会步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初中则会步入形式运算逻辑思维阶段,高中则会进入辩证逻辑思维阶段,所以要针对不同学龄段进行思维逻辑的训练与教育。
而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有个重要的因素是贯穿始终都要进行培养的便是人际关系与团队竞争关系,在人际方面的能力培养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沟通能力。健康的人际关系要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要建立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及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师要教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以及拒绝诱惑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益友,建立健康的关系。在人际关系技巧方面包括沟通、自我肯定、拒绝及抗拒、解决冲突及人际协商的运用。要认识不同性质的批评及其效用,鼓励学生应作善意及具建设性的批评,还要认识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励学生养成道歉的习惯。在团队竞争与合作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促进成长,还要帮助学生体会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优秀品质以及积极正面行为,和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在长大以后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培养优秀潜能方面要侧重几个方面:正面行为、乐观心态、道德效能、目标抉择、情绪控制、表达能力。
在情绪方面既要做到对自己情绪的把握还要做到对情绪表达的控制,具体要做到认识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达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绪反应或冲动的技巧(延后享乐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绪的策略。而在目标和抉择能力方面要掌握订立目标、规划、并选择方案的方法,培养树立目标的意识,掌握设定目标的原则。了解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计划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规则、标准及社会公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长大之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很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识到自己违法之后的严重性以及所承担后果的,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唠。
培养正面的行为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长大之后才能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正面行为(亲社会行为),建立标准,并有所行动。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的态度,学会放松减压,调整认知。
以上是中小学教育当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侧重点,而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和学期学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心理健康课并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样,它的教学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师是否能有所作为以及学校相关领导是否支持。

❹ 中学心理辅导考试

对错1-10 T T F F T T T F T T
选择1-6 BDBDAD

❺ 如何对初中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毕业班,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家长、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智育成为重头戏。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进入初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学习节奏加快,总有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二是学习负担加重,一种新的知识刚刚学完,另一种新的知识又跟上,学生感觉很难应付,时间长了,他们会觉得很累,内心深处有一种失落感;三是面对家长的希望和老师的更高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精神恍惚,本来简单的问题也变成了难题,出现知识恐慌和能力恐慌。这些都说明,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为此我认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学生心理状况调节好了,班级管理就顺手了,学生成绩也就容易提高了。
一、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敏感,缺乏自信和恒心。
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
2.注意力不持久,爱隐居,经常做白日梦。
临近毕业,一方面由于升学等烦恼的事情多,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想通过隐居的方式逃避现实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对未来的中学生活充满向往,经常做白日梦。
3.想驾驭别人,不服从,易激动。
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喜欢质疑和争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喜欢“对着干”,情绪易激动,难控制。
二、造成初三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关,也与教师、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有关。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入少年期的毕业班学生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在身体技能和形体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大脑发育趋向完善,智力提高很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些生理变化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但由于世俗文化的牵制和约束而无法表达出来,造成情绪困扰,出现青春期焦虑,如注意力下降、爱出神遐想、对自己的身材或皮肤不满意、情绪起伏明显,从而对学习和身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己把成绩看得太重,过分追求成绩的完美。
初三学生正处于未成年与成年的转型时期,价值观与世界观善未成熟,他们多数用外界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因此,他们爱面子,自尊心极强,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会因高度重视考试分数而忧心忡忡。
3.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盼铁成钢”的高期望值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会日益加重。
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家长把重点高中看成是孩子成才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对他们另眼相看,家务不用做,零用钱也比平时给得多,语重心长的嘱咐也多起来。评价体制是束缚教师教学的锁链。为了追求升学率,提高教学质量,他们加班加点,不怕苦累地奋战着,既要看好尖子生、中等生,又要兼顾后进生。在家长和教师的“补贴”下,学生只能埋头苦读,就算背上的包袱再重也不吭声。
4.班级中的后进生,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不如他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
他们或者很自卑,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世界里,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或者自暴自弃,彻底放弃学习;或者产生敌对心理,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或者寻求其他发泄方式,如沉迷于网吧、逃学、抽烟、喝酒、打架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班主任应“平视”学生。
毕业班的学生是即将成人的学生,其基本的认识水平、辨别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以“平视”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仅是人格上的原因,更是师生情感因素决定的。只有“平视”学生,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平视”学生,班主任才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严格对待,宽容待人。“平视”必将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扶正,必将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保证。
2.有效地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
人际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除特殊情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基本上脱离了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由此看来,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毕业班班主任,注意对学生人际关系的指导,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优势,来调节学生心理,实施教育。可以说,健康的个性是离不开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际环境是班主任用以调节学生心理的重要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三点一线”的范围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可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体育方面可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文艺方面可组织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等,让有各方面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长。
4.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认清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只要自己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悔。这样可以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下精神包袱,使他们轻装上阵。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树立自信心,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信训练。考试意味着与别人竞争,但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学生通过挑战消极的自我意识,可以找到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面对学习、面对考试。
5.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取得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也有重要影响。有些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探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工作中看到学生进步,就会感觉到班主任工作充满着魅力。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为学生考虑,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答学生心里的困惑,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