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b证评课
A. 小学生心理团体辅导课怎么上的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对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有理可据、细腻,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灌”在学生头脑中,而留给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2、对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目标中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对难点知识无法突破,其结果是学生渴望得到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不懂的知识还是不懂,该掌握理解的知识没有拓宽加深,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3、对学生的知识、心理状态是否了解。老师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知识动态和心理动态,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一笔带过,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成长。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1、讲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学科都有着严密逻辑性,首先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错,推导要严谨、要有理论根据,使学生信服,层次之间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词意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书写端庄大方,切勿潦草。
B.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有的请帮忙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来进行观察,然后让同学互相指出对方做得好不好,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给以表扬,通过表扬再去说说他些许的不足,并鼓励互相学习。小学生的心理事微乎其微的进行的,我们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探索,这样他们得到具体的辅导,而不是语言的辅导而已。
C. 小学心理如何评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课标准 评课内容
评课项目
得分
教
学
设
计
目
标
明
确
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
活动课的课题要具体,含义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
内
容
科
学
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问题为重点
以发展性内容为主
方
法
得
当
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各有侧重,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调试为主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师生平等:教师始终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真诚与同感。课堂气氛民主平等
基本功扎实: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炼、幽默
调控得当: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心理暗示;点拨到位,引导合适;具有教育机智,能够随机处理突发事件
学
生
活
动
参与面广:尤其是自卑、内向的学生参与活动
体验真实:学生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充分暴露出了心理问题,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课堂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让学生内心感受愉悦、轻松
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教
学
效
果
效
果
良
好
绝大多数(90%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和应用当堂辅导课的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能够利用课上的空白时间自省自己的思想、行为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率、兴趣度以及问题回答的合理性、发散性较高,达成了当堂活动课的目标
教师留有课外延伸和实际应用的实践训练项目,并有随时对活动目标进行反馈调控和巩固强化的措施
D. 教师如何在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上体现出亮点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活动思路】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现在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没有经受过多少磨难,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学业上的挫败感却会增加,大考、小考都令心惊胆战。
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此时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紧张的学习,令许多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
本课主要是针对五、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挫折设计的,旨在转变看待挫折的角度,激发学生战胜学习中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获得精神的提升、唤醒、激励和鼓舞。
【活动目标】 1.知道挫折为人生的正常现象。
2.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动机,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要成功”的心理暗示。
【活动对象】小学五、六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游戏:小鸟长大 游戏内容:两个蛋猜拳,胜者变小鸟,小鸟找小鸟猜拳,胜者变人,人找人猜拳,胜者变王,如果输了,就倒退一个。
(蛋——小鸟——人——王)(3分钟) 明确规则: 1.真实,诚实。
2.不到时间不能停止,王也要找王猜拳。
音乐停止,活动停止。
3.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
(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分类采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是什么。 小结引出:在游戏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进也有退。
二、认识挫折 1.师: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哪些类似的不顺心的事。当时的感受怎么样。 师:现在做个深呼吸,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尝试放慢一点,对,就是这样。
再做一次。
注意一下,在呼气的时候,肩膀怎样开始放松。
对了,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每次呼气时它便会放松,再放松。
同时,每当肩膀放松时,发觉整个身体、整个人也渐渐地放松,对了,就是这样。
开始回忆,并慢慢地打开记忆盒子,在脑海深处,有很多是在学习中难忘的、不顺心的事,一件一件看过来,它们都一件一件地浮现出来,当时的感受又重现了,就好象回到了从前。
好,请慢慢地睁开眼睛,把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2.这些不顺心的事,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的同学都有,那么挫折是不是只有小学生才有。 3.出示幻灯:“幼儿学步摔倒——上学考试失利——青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挫折——中年的爸爸事业不顺利——老年的爷爷生病”,问: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出: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
(板书) 4.揭题:看来挫折就像的朋友和一生不离。
(板书:朋友)那么如何面对挫折这位“朋友”。这节课一起来讨论。
三、心灵感悟 1.师:前段日子一位同学也和大家一样,遇到了些挫折,来听一听: 材料1:大家好,是小弱,是五年级的学生。
以前成绩一直在中上。
进入新学期时,还暗下决心,要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各门成绩都要“优”。
两个星期前的期中考试,因为一些应用题不会做,数学考砸了,没能取得“优”。
考差后,被父母骂了,心里特别难受,不停地想:努力了,但还是没能取得“优”,挺笨的。
从那后,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也不想关心学习成绩,暑假里又迷恋上电脑游戏了。
现在成绩更差了。
2.开始小弱还是有决心的,是什么原因使他考后变样。 归纳对待挫折的态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3.同样面对挫折,他却为什么能成功。 材料2:有一位成功的人说:为什么傲推销会成功,记得有人告诉,大概拜访40个客户会成功一个,就这么想,如果碰了39个“钉子”后。
就会成功一个,那每碰一个“钉子”就离成功近了一步,所以每碰一鼻子灰时都会很高兴。
引出小结:看待挫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4.怎么看待挫折朋友,它就会怎么样对待,看来应该和这位挫折朋友握手。
(板书:握手) 5.一起来帮助小弱,如果是小弱,考砸了以后怎么办。可以联系自身情况,在情绪、成绩方面各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
写在“奋斗脚丫”上。
(音乐) 每组派个代表汇报,把“奋斗脚丫”贴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奋斗的历程。
师随机板书并归纳:寻找原因、合理宣泄、寻求帮助、自鼓励等方法都能帮战胜挫折。
四、激发动力 1.出示乙武洋匡的图片(遮住下半身)。
师:他上了日本最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当上了体育报道的作家及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
说说这个人生活得怎么样。 (呈现下半身)再说说看完的感受。
师:他并没有以自身残疾为借口,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他的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2.师:其实。
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放弃。
可见树立目标、确定计划可以帮助提高自己的认识,鞭策自己,让来制作一份“成功计划”。
(成功卡) 引导学生交流“成功卡”并予以鼓励。
五、总结升华 师: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只要把挫折踩在脚下,就一定会飞得更高。
一起来欣赏。
播放flash《飞得更高》。
师语言描述情境:有时,会像小鸟一样,刚刚出壳,孤独无助。
渴望天空,渴望飞翔。
第一次,站在山顶。
张开翅膀尝试着飞翔,但是失败了。
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倒,再次站在山顶,鼓起勇气飞翔,可是仍然失败了,开始怀疑自己,但看到别人飞起来了,也看到飞翔的希望,飞翔的梦一直留存,不停地鼓励自己: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总结:在人生的风雨中,刚开始,会像小鸟一样,会有许多坎坷在左右,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不断尝试,只要坚强、勇敢、自信,就一定会走出五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