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聋学生心理辅导健康咨询

聋学生心理辅导健康咨询

发布时间: 2021-01-29 15:54:31

㈠ 聋哑人能当心理咨询师吗如果可以,怎么辅导聋哑人怎么安抚他们的情绪

1、聋哑也可以报考心理咨询师,但要符合学历、专业等其他条件。
2、可以通过手语、写字等方式与求助者进行交流。
3、什么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求助者其他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

㈡ 怎样培养聋儿健康的心理素质

——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基础 摘要:残疾人虽然是一个特殊群体,但他们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生理残障,残疾人在生活中与人接触存在许多不便,要使他们与正常人和谐相处,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首先就应从学生的心理上入手,促使残疾儿童与正常人的融合。 关键词:心理素质 加强 健康 聋生由于身体残疾,社会的歧视,生活圈子窄,大都有着孤僻、自卑、性情急躁、自私等毛病,他们由于交往困难,容易不合群,失去了参加任何活动的愿望,害怕新鲜事物,害怕陌生人。 俗话说:一切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要使特殊儿童融合到普通人群中去,首先特殊儿童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让特殊儿童正视现实,充分相信自己,放宽胸怀去接纳别人、认识社会。 下面谈谈我对聋儿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特殊教育的价值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怎样转变观念? 1、①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即把聋哑学生看成与正常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作风,平等地对待学生,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赢得学生的信赖,时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他们听,再鼓励他们把忧愁烦恼说出来。让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班会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提高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能力,开拓了视野,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了解。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特殊儿童人道主义的生命关怀,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起融合于一个真实、民主、多姿多彩的教育时空。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时时鞭策和激励学生,夸大学生的优点,慢慢淡化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③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待有缺点或犯过错的学生,不动辄训斥、讥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毫不吝啬地提出你的期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平等、亲切感,让他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进而充分认识并注意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曾凡凡书写马虎,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评语“马虎!”、“潦草!”、“重写!”没有效果,有一次甚至把句后的感叹号改得大大的,以示反感。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他码的砖头又快又整齐,于是我在他的又一次作业后批上:“老师和同学都很钦佩你的劳动能力,如果你能把中国字写得如同你码放的砖一样整齐,我该多高兴啊!”后来他说:“我要写好字,老师真关心我!”此后他的书写大为改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有奇效。 2、承认并允许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而在学习上造成一定困难,评价时,应看学生自身纵向发展,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课堂上要从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出发,分层施教,分层达标。例如同题作文,要求A类同学语句通顺;B类同学语句通顺,结构合理;C类同学须语句生动,结构合理,详略得当。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学生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口号是:“天天有进步,日日不虚度”。在班上设置“进步最大”、“书写最整洁”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成长的特点,培养聋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1、健全人格、培养自信心。 聋哑学生由于存在听力缺陷,在与正常人交往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在聋生平等的参与社会的心理上起到消极的作用,造成聋生自卑感强。例如有一次看电视时,当同学看到一台文艺节目时,同学们比划说:“老师,你真好,能听到、看懂电视!我们真不行。”我认为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品质,当从培养自信心入手,教育学生挺胸抬头做人,为他们走出阴影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认定。教师的鼓励对聋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相信聋童,鼓励聋童大胆地去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是培养聋童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意识的好方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应经常相互交流、相互接纳,以达到心理上的共融。让聋儿参加正常儿童的各类比赛,在公平中竞争(如美术、舞蹈、电脑等)。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如:我校创办了刺绣班,现在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刺绣,一个月能完全攒到自己的伙食费、零用钱,为父母减轻了负担,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带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活动,多接触多层次的人群。 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挫伤聋童自尊心,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2、跟上时代节拍,学会竞争与合作。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公民应当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如果能让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取得一种巧秒的平衡,那么这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以一种轻愉快的心情,以一种持久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动员学生合作: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谁懂谁回答,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答题的同学所在组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反馈与矫正是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据教材把目标检测改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表演题”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竞赛,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不仅能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巩固知识,矫正错误,培养分析、思维、表演等综合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心理素质有积极意义。“合作”与“竞争”还可以扩展为师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之间。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找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都有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师应巧妙把握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有很多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就叫他做作业,恨不得要把他所有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常喋喋不休,而且禁止参加任何活动,学生没一点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有的家长不关心子女,整天玩麻将,许多家长与子女之间产生隔阂,由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在语文课中,理解“亲情”时,我先阐述对“亲情”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讲家庭中的亲情故事。有的同学就质疑:“打骂”也体现了“亲情”?借此机会我引导学生分析家长爱子教子的几种方式,并发表看法。然后我以《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要求学生写短文,哪怕是一句也行。最后帮着学生把句子写通顺以后,建议学生把它作为礼物寄给亲人,用笔与亲人作一次情感交流,当他们把写有详细地址的信投进邮筒时,我想:我放飞的是学生的期盼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样,家长也会受到教育,学科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是“润物细无声”。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尽的内涵,特教教师都应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互衔接,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超越与回归。

㈢ 请问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主要是聋哑、盲、智力残疾儿童)做团体心理辅导要怎样设计方案

团体辅导的对象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一般问题一样的放在一起,有心理畸形的不适合团体治疗,治疗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得认同感,并一起解决问题,同类人的示范是积极有效的,
心理治疗需要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相结合。所以每一次都该树立治疗的目标,残疾儿童的主要问题是自尊,自我认同,还有归属感,以及生活目标。以及如何面对歧视,如何在公众面前表达。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所以治疗的方式也是游戏。穿插一些解释和干预就行了。团体治疗里,心理医生的作用会近一步降低。

㈣ 怎么样做好聋哑学生心理咨询

这个我也没有经验呀,不过我在精神病院病房工作时有病人很多年不说话的,我们是通过画画和她交流的

㈤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意志力很重要,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学会转移注意力,再与同学发生摩擦时要先想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错误,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事情的发展情绪化,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以上的方法试一试吧!!

㈥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㈦ 如何培养聋人健康的心理

聋哑人心理康复工作------
1. 做好个人心理调节工作
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残疾人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让残疾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
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2. 做好家庭及同事(同学)协助工作 残疾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之中,家属、同事、同学等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残疾人的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复不仅仅要关注残疾人本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残疾人造成残疾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给残疾人以关爱,从而缓解残疾人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进一步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扫清障碍。
3. 做好心理专家协助工作------最好懂得聋哑人手语,边于交流......
心理医生是接受专门训练的人员,他们不仅仅掌握心理治疗的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大量临床治疗经验,对正常人和残疾人的指导与帮助是其他人员无法取代的,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残疾人找到心理专家及心理医生,邀请心理医生走进家庭、社区、康复中心等地方为残疾人驱除消极心理的影响,恢复正常人的心理......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