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教师具体任务
①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回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答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相关心理健康教案工具箱的普及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心理咨询室的完善。
② 班主任怎样做心理辅导
一、 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就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亦是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先决条件。
我们知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变化的人,是中学生。其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如青少年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卫生学等等,而且讲究方法和技能技巧。青少年时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又是人生的“暴风骤雨”时期,其心理是处于非常活跃又易出现问题的“危险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做好前期的知识储备工作,加强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学习,积累经验,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作为中学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班主任既可以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走访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进行家访,又可通过平时观察,交谈,倾听和科学的心理调查来确定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生活和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等,依此整理归类建档。同时制订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整个计划应符合班级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心理辅导的通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充分理解,彼此坦诚相信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其有利于为进行各项班主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具体做法:第一,班主任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需要。其次,处理事情时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将自己置于学生的现实环境与心态中。这样,才能达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心理辅导疏通障碍,有利于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
四、以心理辅导来促进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意班风、学风的建设,通过心理辅导途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人际协调、自主独立、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某些枯燥单调的课内外活动,而是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中学生对班级活动非常感兴趣,渴望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所以,班主任应尊重他们的意见,满足其合理要求并协助班干部做好组织工作。这有助于师生关系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班级体,从而增加班级体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级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满足和发展,也能使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全体学生情绪饱满,显示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总之,班主任只有把心理辅导作为自己改进工作的基本原理并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去,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③ 心理健康课的心理健康课的任务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④ 如何当好中学心理辅导老师
想要当好中学心理辅导老师
这方面还是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能够从心里认同,并且跟老师谈谈心,能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方面,都能够取得进步,才是最关键的。
⑤ 中学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掌握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是必须的,同时还要了解各个流派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关注心理剧方面的内容,因为有时候举行大型的心理活动一般都会有心理剧作为节目。
心理健康课的主要内容,该怎么上
京师博仁:兰祁蓉 心理健康课教师指导手册
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际、社会、素质等方面,但在这些方面之外各个年龄都有不同特点和问题,但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只探讨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侧重点。
首先应该帮助中小学生建立明确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与心灵素质。建立明确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过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强自我价值来实现:2.能够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同时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3.发现自身的特点可以接纳认可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与心灵素质则有两方面要培养:1.树立个人信念与价值观,体会生命的意义。2.增加自我的肯定与成功经验,学会归因及改变负面认知,增强自信心。当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对所犯错误有个正确的认识,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观认识到现实的各种不利因素。
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与心理的发展,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和促进认知能力。因为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学生都会有一个成人意识的发展以及逻辑思维的过度。经历这一变化的中小学生都会有一个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像以前那么渺小幼稚了。这个时候要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或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在思维上:小学会步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初中则会步入形式运算逻辑思维阶段,高中则会进入辩证逻辑思维阶段,所以要针对不同学龄段进行思维逻辑的训练与教育。
而在整个中小学学习过程中有个重要的因素是贯穿始终都要进行培养的便是人际关系与团队竞争关系,在人际方面的能力培养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沟通能力。健康的人际关系要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要建立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及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师要教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以及拒绝诱惑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益友,建立健康的关系。在人际关系技巧方面包括沟通、自我肯定、拒绝及抗拒、解决冲突及人际协商的运用。要认识不同性质的批评及其效用,鼓励学生应作善意及具建设性的批评,还要认识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励学生养成道歉的习惯。在团队竞争与合作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促进成长,还要帮助学生体会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优秀品质以及积极正面行为,和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在长大以后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培养优秀潜能方面要侧重几个方面:正面行为、乐观心态、道德效能、目标抉择、情绪控制、表达能力。
在情绪方面既要做到对自己情绪的把握还要做到对情绪表达的控制,具体要做到认识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达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绪反应或冲动的技巧(延后享乐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绪的策略。而在目标和抉择能力方面要掌握订立目标、规划、并选择方案的方法,培养树立目标的意识,掌握设定目标的原则。了解目标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计划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规则、标准及社会公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长大之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很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识到自己违法之后的严重性以及所承担后果的,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唠。
培养正面的行为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长大之后才能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正面行为(亲社会行为),建立标准,并有所行动。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的态度,学会放松减压,调整认知。
以上是中小学教育当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侧重点,而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和学期学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心理健康课并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样,它的教学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师是否能有所作为以及学校相关领导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