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及具体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1-02-05 20:02:37

A.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有哪些具体活动方式

快乐,生活可以更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竞争的气氛充满整个社会体,孩子就是在这一的环境下逐渐成长。他们面临着升学压力、心理脆弱甚至感到压抑,这些压力犹如一颗定时,为孩子们造成严重的威胁。此外,小学阶段,是处于青少年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具有稳定的情感;②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③ 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④智力正常;⑤ 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在这五方面要求中,伴随着学生青少期的心理变化,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与同学相处困难、内向及自卑等,意志缺乏、不能自控等现象容易出现。因此,我结合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教学经历,浅谈如何预防或者引导学生开心度过青少期,让生活更加美好。
二:小学生情绪调整策略
孩子的脸犹如六月的天。说的就是小孩的情绪极易波动,喜怒无常,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之间为了一点小事情哭哭啼啼,爱发小脾气。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学生本身的情绪问题,但是深入了解,往往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学校老师都有关系。
作为学校老师,都不希望发生学生吵闹现象。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类似情况的出现,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细心观察,发现异常情绪学生并加以疏导
古话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想要了解一个人,必须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作为班主任,在发现学生情绪异常的同时,要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谈。交谈中着重发现学生的内心需求,比如是成绩不理想问题、同学关系不融洽问题、家庭异常事情等,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可自己甚至以自己为骄傲,树立良好的心态。
2 创造条件,供给学生美好的班级集体环境
良好的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在我们失落的时候听听,在树林里散散步往往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同样需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环境。班级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客观环境主要是需要一个洁净的教室、一个安静的教室。主观环境是指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有着良好的友谊,彼此尊重,没有嘲讽,没有嫉妒。
3 教其方法,让学生自主调整情绪心态
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者课间时间,教导学生情绪波动现象的正常性,并且让学生知道情绪波动的危害,闹脾气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学生重视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不会过分担心而引起的恐慌。
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处于青少期阶段,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生活行为逐渐学习获得的,老师需要积极引导,使之有效掌握学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主体还是学生,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显得格外重要。
作为班主任,可以在学生中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学习榜样。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明事理知善恶,积极展开学生喜欢的活动,知识竞赛等,倡导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发挥好班级集体的作用。采取学生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与同学合作,培养合作与沟通交流,学会组织管理与被管理。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现实社会中的压力无形的影响着学生,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学生或许会困惑会迷茫,开展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

B.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生心理抄健康教育的目标袭出发,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心理发展的需要,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辅导 (2)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3)小学生情感和意志的训练 (4)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提高(5)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辅导

C.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本区域中小学学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个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培养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1.小学低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2)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小学中高年级
(1)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2)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学生交往,建立开朗、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五、具体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标上的发展性辅导为主,治疗性为辅;方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结构上知行结合,行动为主。
第一、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要列入教学计划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的学生活动为主,内容上选取充分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辅导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辅导活动中受益,将心理辅导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学生接受辅导的面广,有利于整体提高。
第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的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询、知心老师信箱、家访、班主任电话、个案研究等。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的分析成因与问题的性质,依据诊断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结合,则其辅导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心理兴趣活动小组),是一组学生在辅导老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的、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辅导方式。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有较好效果。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各科教师的协同努力中,通过班级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使团体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使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色。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应试心理、志愿选择辅导也属于这一类。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它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
第五、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
通过有关的知识讲座,结合校本课、校刊,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履行好班级团体领导者的角色,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和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第七、利用社会、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网络、社会主要事件,任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导,帮助其重视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进步生爱心捐助,一对一结对子,感恩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