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黑板报
❶ "关爱留守儿童的黑板报"怎么做 帮帮忙 急需!!
标题: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
内容: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胡迎晨,女,1994年3月出生,蒙城县葛桥中学九年级(1)班班长。胡迎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长期卧床不起奶奶,还要靠贩卖青菜、喂猪养鸭挣来的钱交每学期的学杂费。她学习非常努力,被评为市级和校级“三好生”。虽然自己的家里很穷,她却经常资助比她困难者,带头为班里面临辍学的同学进行捐款。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主动帮助班里后进生补习功课。组织班级学生护送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上下课,而且她自己还坚持天天参加。胡迎晨总能对比自己困难同学伸出温暖的手,无私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
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这东西还真不好说,我的建议还是多建远程留守儿童视频点,跟远方的爸爸妈妈免费通话
❸ 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现阶段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他们中的多数孩子是父母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为监护抚养;还有少部分是父母离异,由他人代为抚养。因为隔代溺
爱,或者部分爱的缺失,这些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表现为自私,唯我独尊,懦弱,以奇为美……行为习惯千奇百怪。这些孩子心理更脆弱,应该给与他们特别关爱,
否则很可能成为问题孩子。
如何做好做好这部分孩子的心理辅导?做为资深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细心观察,发现问题
1.1 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观察孩子的细微情绪变化。可以从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程度、活跃情况、与小伙伴们协同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中发孩子们心理异常表现。
1.2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如在课间活动中,观察孩子活动中表现,是郁闷,或者是暴躁,或者情绪低落,不言不语等情绪异常表现。也可以在午饭中,从孩子饭量变化,来发现孩子的异常心理表现。
1.3 在活动课中,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教师要做有心人,在任何时刻都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2.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巧妙疏导
2.1 首先要与孩子沟通,要求教师与孩子交心朋友,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其次,要与家长保持沟通顺畅。这里也有一定技巧,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家长因此有自豪感,以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2 在沟通中,会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因为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多数会有爱的缺失。渴望得到关注、关爱,希望被认可。还有及少数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
2.3 真对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a、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释放压力的机会,渲泄出负面情绪。
b、善于发现孩子们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激励。
c、因势利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d、可以利用班队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讲演比赛,讲积极向上的少年英雄故事等鼓励孩子。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e、树立典型,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对于学习有些困难,但能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孩子,可树立为助人为乐标兵。对于纪律差,但热爱劳动,能主动承担班级各项劳动任务的孩子,树立他为劳动标兵。
f、利用动机迁移,及时肯定孩子们相应优点,巧妙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使孩子们能自觉地形成赶帮超的习惯。
3.利用班集体的力量,使这些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班级分几个小组,每周评比流动红旗,可以分为几项评比,可以比纪律、比学习、比劳动、比体能、比爱心、比有益的兴趣爱好工艺品等。在评比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素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的方法也各有千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们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❹ 如何设计留守儿童的黑板报
我只能说主题就是家的温暖.具体怎么做你就要根据情况来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