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辅导亲子沟通
① 亲子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1、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感受以及情绪:在亲子关系的沟通过程中,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为沟通的基础。认同并且理解孩子失落和难过的心情,如果孩子听到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感觉自己得到了理解,哭闹就会减少。因此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如果家长也是一脸不耐烦,或者批评责备,那么孩子可能会哭闹的更加激烈。
2、尊重孩子的情绪: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对于成人与孩子之间,尊重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沟通。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引导孩子纠正错误,用行动告诉孩子,只要知错改错就好,让孩子知道家长永远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3、信任孩子: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有缺点,就可能会一味地批评、指责和埋怨孩子。有时虽然孩子没有把缺点完全改掉,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家长却认为孩子总是做得不对。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家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慢慢地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因此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要对孩子改变身上的缺点充满信心,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给予及时的强化,可以给予物质性的奖励或精神性的鼓励。因此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信任,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基础。
4、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孩子都不愿意听家长整日唠叨,也需要被倾听和被关注。如果孩子可以倾诉给家长,不仅能够锻炼孩子说话的能力,也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家长要敏感的捕捉孩子话语、身体动作中包含的情绪、情感。如果发现孩子有低落、忧伤的情绪时,家长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听孩子说,如果孩子感受家长的信任,不仅会信任家长,以后遇到事情也会乐于与家长沟通交流。
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张勤:如何和孩子沟通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③ 亲子沟通心主张:如何与孩子谈真正重要的问题(4-12岁儿童适用)
对许多父母来说,坦诚而有效地与孩子谈论性与生死 电视与媒体暴力、陌生人、亲人的死亡、 艾滋病、毒品、父母离婚、入学读书、搬家、 看医生等问题可能是个重大的挑战, 深感重要又觉难以启齿。 《亲子沟通心主张》由美国顶级亲子教育专家 C.E.谢弗和.F.戴盖罗尼莫联手推出。 他们融合心理学理论, 自己的临床实践以及养育孩子的经验, 对孩子可能提出的或也孩子切身相关的 “真正重要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分析 并为父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回答方法: 本书带给父母的也许只是观念的冲击, 给孩子的却会是一生的改变。 心理咨询师、教师及社区工作者 也可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④ 对孩子怎样做心理疏导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心理疏导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岗位技能。心理疏导岗位技能适用于很多职业岗位,比如管理工作岗位、教育工作岗位、绩效工作岗位、教育工作岗位、妇女儿童工作岗位、医护工作岗位、社区工作岗位、司法矫正工作岗位、调解工作岗位。甚至只是用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也是很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疏导也是一项个人社会技能,心理疏导对个体的情绪问题或发展困惑进行疏泄和引导,支持个体的自我调试和发展,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管理、人际关系。
⑤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亲子关系中,亲子沟通是这种功能的作用机制。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可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
沟通的时机
首先一定要选择孩子有沟通的欲望时,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兴的时候,家长要学会与他们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伤害时,要主动爱抚、关心;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告诉自己,人的成长需要经历,甚至需要创伤......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出现了令家长不满意的行为时,家长很容易情绪失控而发怒,经常出现过激的言行,事后又后悔自己的不理智给孩子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更有甚者把工作中的压力与家庭矛盾的不快,通过“教育”孩子得以宣泄。家长通过“教育”孩子获益了,孩子又得到什么呢?家长与孩子沟通,切记要选择理智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
第二,
沟通的内容
以孩子要沟通的内容为中心,家长要把自己的观点、理念隐藏其后。应该和孩子谈谈学校的奇闻轶事,电影、电视的动人情节,时尚音乐的感人之处,尽量使孩子在学习之余处于休闲的状态,使他们的身心尽可能地放松。切忌反复讲诉功课等学习方面之事。另外,在与孩子交流观点时,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当孩子被尊重时,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这能够很好地拉近心理距离。家长所要表达的态度、观点,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第三,
沟通的技巧
首先学会倾听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家长的“畅所欲言”,实际上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也希望自己的话被好好地倾听。孩子跟家长说话时,家长尽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贯注听孩子讲诉。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非常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其次,恰当运用一点非言语交流技术。沟通除了通过言语,还可以借助动作、表情和姿态等非言语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较早的情绪可以由此缓解和平息。人在情绪、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还有耳语,耳语比正常的音量表达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拍拍他的头,再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视他的眼睛,说:“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吗?我们知道你能行的。”看起来不经意的动作,简单的话语,会给孩子送去温暖,送去力量。
下面摘录有关专家就“沟通的好坏与孩子的成长”的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2、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打斗逞强
3、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4、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5、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
6、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7、友善中长大的还,,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⑥ 与幼儿亲子沟通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品行引导,生活能力,兴趣培养理想规划的案例
可以看看《哈佛女孩刘亦婷》
⑦ 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
父母切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这会对小孩心理造成很大阴影,父母关系融洽有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心里才会健康才会有爱
⑧ 我想对孩子一对一心里辅导
觉得你这个想法挺好,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这孩子。心理健康,对孩子长畸形我写了好多。都还有作为,证明你有责任心。你培养出一个给我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