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心理辅导活动
㈠ 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主题策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回报得三春晖。
浪漫无须苛求答,尤其是在母爱面前。母爱并不等于一束康乃馨,或其它贵重礼品。一个微笑,一句祝福,只要里面有你的真诚,就是最好的礼物。 母亲并不在乎自己的子女送的礼物的贵重,而在意的是其中蕴涵的一片感恩孝敬之心。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让我们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铭记他人的恩情。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报答师长、报答社会,报答所有关心爱护和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灿烂。
㈡ 如何培养感恩心理
一、识恩,知恩
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识恩、知恩。感知大自然的恩赐,感知祖国的无尽恩情,感知教师的教诲之恩,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感知同学的点滴帮助……
1、从教学中认识,用心感受。
(1)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在语文课本中,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读的重点,可以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可以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可以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发挥想象,用心体验
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可通过电脑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桂林的山水之中,通过欣赏、想象,渐渐的孩子们就像身临其境,在享受幸福的童年时,油然升起了对祖国、对生活、对党的热爱。
2、从活动中认识,实践体验
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平时可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当同学们背诵唐诗、宋词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祖国有无限的文化遗产供学生学习。当学校组织学生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当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朗读描写某地风景文章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我们的祖国多壮美!
学校少先队可举行 “感恩的心”主题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就懂得了互帮互助,也懂得了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要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最后全场再唱起《感恩的心》,爱的旋律就会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
母亲节、父亲节都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大好时机,唐代的诗人孟郊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费占家庭支出比例等。从而去感受父母好多年来义无反顾地呵护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艰辛和不容易!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白发亲娘”等歌曲都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让学生产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心愿。
二、感恩、报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懂得并不是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要学会真诚的感谢,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关心、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正是报恩的表现。
(一)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宋朝苏轼的“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都是立志报效祖国真实的写照。作为班主任,要经常结合班级 “学雷锋活动”、“德育基地活动”、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尊师重道,热爱老师:
教师节来临之际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做一张贺卡,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并且声音宏亮等。
(三)点滴做起,孝顺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往往是无偿的奉献,不求回报。教育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的活动: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渐渐地学生会想到: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这样学生就会在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到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