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班课题研究背景
⑴ 课题产生背景怎么写
一般要写以下这么几项:
1、研究中涉及学科的背景,历史和现状
2、研究内容的研究进版展,国内外研究程度权
3、研究目标的已有研究成果
4、本人从事该研究的基础,如专业背景,从事过相似的研究历史,取得的成果,有什么样的资金和设备、资料、队伍的支持等。
⑵ 求一份“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汽车尾气与环境
研究课题名称: 汽车尾气与环境
研究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初三 研究学科 物理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设计日期 指导教师
课题组其他成员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现代热机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条件,但是,所有热机工作时都要排放废气,热机排出的废气不仅温度高,而且还含有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污染空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存。
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目前,我国的家庭轿车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何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尾气排放的总量?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严重影响,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而且通过学生亲历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提高调查、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
3、课题介绍
学生刚学习完热机,仅仅了解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还不清楚,因此通过这项研究性学习,可以详细了解汽车尾车中含有的成份,以及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的影响,了解改善汽车尾气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车尾气中含有什么有害物质;
2、了解汽车尾气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3、了解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影响;
4、了解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影响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理资料;
2、学习团队分工合作与交流技巧;
3、学习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
4、经历收集资料、合作交流、研究问题、评价与自我评价等 ;
5、学习、经历如何根据调查材料写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科学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
4、感受社会发展与政策决策对我们自身的重要影响,培养尊重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意识形态。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学生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稍微成熟的个人思想和意识形态;
2、学生学习的物理、化学知识已经可以对汽车尾气做初步的科学研究;
4、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的不多,基本都是停留在课本和简单的一些听闻;
5、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比较熟悉,基本能自己完成网络上查找资源;
6、学生由于毕业的压力,研究热情一般。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一、 通过网上查阅有关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污染物,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并用化学和生物的知识分析这些污染物对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危害。边查阅,边归纳下列问题:
1、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哪些污染物?
2、 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和危害
〈1〉 一氧化碳(CO)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碳氢化合物(HC)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 氮氧化合物(NOx)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4〉 铅化合物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5〉 炭烟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6〉 硫氧化物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7〉 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二、 分几个小组,去汽车流量大的地方,调查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1、 对家具、门窗金属外壳的影响;
2、 对小孩智力的影响;
3、 老人这几年得肺气肿、气管炎、神经衰弱等疾病的人数。
三、 查阅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了解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量值。
四、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为了减少由于汽车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各国已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推广使用无铅汽油的原因;
2、 安装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EFI系统)的原因;
3、 天然气汽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等将逐步取代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的原因。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了解,使学生对汽车排放的尾气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对各国为保护环境采取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研究的最终成果以小论文形式呈现。
六、资源准备
1、老师提供〈〈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教材中“背景资料”;
3、学生查报纸、科技书籍和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2、讨论研究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提供汽车排放尾气和城市空气被污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按老师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去讨论研究实验步骤、方法。 2课时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课题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的课题。 2课时
成立课题组 1、学生自己选定研究课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
2、选定课题组长,学习讨论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进行小组分工,可以分为收集资料小队、资料整理小队、数据整理分析小队。 协作学生完成课题小组的成立及完善小组中的各项事宜。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的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记录表”为学生调查记录提供指引;
3、设计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活动
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走访、上网下载、上图书馆查阅、问卷调查。
2、整理分析数据活动
第一步:从各方面搜集的数据;
第三步:由数据分析提出环保的措施和方法。 1、指导学生制定好问卷调查表;
2、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资料和数据的收集;
3、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引导和帮助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提出环保措施和方法。 一周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展示各小组的研究计划(方案)
2、展示各小组研究的成果;
3、交流研究中的感受。
4、对各小组进行客观的评价。 1、组织学生聆听各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商讨出有效的活动方法、步骤;
2、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建议;
3、为学生提供研究结果的评价量规 2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1、全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对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其优缺点,帮各小组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然后由各小组的组长在同组成员的帮助下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修改,对以后再次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宝贵的经验;
2、完成各种评价表。
⑶ 课题背景怎么写
一般要写以下这么几项:
1、研究中涉及学科的背景,历史和现状
2、研究内内容的研究进容展,国内外研究程度
3、研究目标的已有研究成果
4、本人从事该研究的基础,如专业背景,从事过相似的研究历史,取得的成果,有什么样的资金和设备、资料、队伍的支持等。
⑷ 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的课题背景
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的危害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开始时表现为亚健康,此时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发展为真正的疾病。如何正确对待亚健康?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参加健康体检活动。亚健康与基因分析最新研究发现:人体70%的疾病都与基因异常有关,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其患病风险就会大大提高。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体质和后天的外来因素共同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如:心血管疾病、各类癌症、遗传性疾病、肝炎、肥胖、老年痴呆症等)基因预防分析服务,通过分析人体基因序列,从根本上了解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提早了解自身的患病风险,进而调整生活或饮食方式,走出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
一曰均衡营养。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因此,既要吃山珍海味、喝牛奶,更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饮食合理,疾病必少发生。
二曰保障睡眠。睡眠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专家研究,睡眠应占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而当今因工作或娱乐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警觉,横下心来保障足够的睡眠。
三曰善待压力。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情绪使人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人在社会上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和曲折,必须学会应付各种挑战,通过心理调节维护心理平衡。
四曰培养兴趣。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五曰户外活动。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使一些人在室内有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从而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状态。因此,要每天抽出一至半小时,远离喧嚣的城市,到郊外进行光照,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新鲜空气,对调节神经系统大为有益。
现代人工作忙,竞争激烈,下班后回了家又有孩子、老人、家务在等着你,也很忙。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常常把自己逼得无路可退,无处可息,疯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这种不尊重健康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如此。
如果这种失调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成,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徒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复杂,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有专家将其错综复杂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这类拼命工作的亚健康状态的另一种最直接更可怕的称呼是“过劳死”。
“过劳死”一词缘自日本,最早出现于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它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在日本它被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诱因),导致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使患者死亡。在过去的5年,日本有几位市长因严重的疲劳而“过劳死”。有人统计,日本每年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
专家预言:“过劳死”正向中国蔓延,高峰期为2002~2004年。可见,“过劳死”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