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小学生心理辅导小游戏

小学生心理辅导小游戏

发布时间: 2021-02-11 11:17:50

『壹』 求助几个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

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据小学教学内在机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构筑和优化育人环境。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斑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所体现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凝聚,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2.丰富班级活动
有活动,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质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完美的践行和发展。
3.发展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积极营造和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张扬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4.优化班级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着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少地约束人、限制人和压抑人。优化班级管理要在实施民主管理中发展民主意识;要在自我管理中发展学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发展学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发展无形管理。
5.构建班级教育合力
班级不是封闭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质都是在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构建整合一致的班级教育合力进行心理辅导,有赖于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设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整体的、特色的集体风气。班风需要靠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的思想、品德、作风来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来形成。而一经形成,可以对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较为积极、稳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激活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时空,唤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园文化的阵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物化工程。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这种基础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阵地,如:
1.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园落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
2.随着学校的园林化发展步伐,不断创建出“开心园”、“舒心廊”、“交心亭”、“谈心室”等等。
3.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站);—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在这些阵地的建设中,“开心园”、“心语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乐小屋”的功能,让希望获得心理帮助的学生从中感悟愉悦,体验愉悦,释放烦恼,消除烦恼;从中获得欢乐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热线”要不断延伸、畅通,成为“宽带网”,它由师生双方或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建起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师生通信、电话、上网联络、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的局部性和个别性心理教育与沟通。“心理热线”较偏重于保守秘密、尊重隐私、尊重人格。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主体性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就要充分让学生畅心地生活在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
1.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在班主任组织下,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活动。活动课可以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科技文体活动课等活动课时进行,也可以利用周会、晨会进行,有条件的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内外、校内外进行。活动课体现主体性、实践性、系统性、组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游戏、讨论、辨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训练、检测等方式方法,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活动课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的准备,有确定的内容,有具体的步骤,有恰当的技巧。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发展趋向、防范要求等作认真细致的处理。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少心理活动课,相比较它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活动时间一般利用课外、晚间或双休日进行。场地选择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师生家中。活动的主题也较为集中,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级、团队干部,或单亲家庭学生,或贫困生,或存有某向类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心语沙龙更重于心灵沟通,情感体验,更重于加深理解,求取共识。
3.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作为“心育小报”的“双胞胎”,还可办出“心理画报”和“心理漫画”,借助美术表现、欣赏的功能,提高心育效应。
4.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在小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5.心理小剧
心理小剧包括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心理故事会、心理训练操等等。心理小剧的素材来自学生,心理小剧的写、编、演、看、评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发挥支持、帮助、辅导、组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或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或由教师演学生看。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于乐的作用。
6.“心语日记”
结合小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认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班主班老师通过浏览学生“心语日记”(以学生主动愿意提供为前提),能搭通学生的“脉搏”,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7.“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班主任主动向学生作心理冲击。班主任的“心语赠言”可出现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本的改评批语中;可出现在“学生素质报告单”的操行评语里;可出现在“家校联系卡”内;也可以是老师专门设置的“心语赠言”卡(由老师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学生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折时、心烦苦恼时、学生生日、毕业升学时等等。要选准火候,把握温度;要击中要害,引发震动。“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能以“美”和“爱”来激活学生,在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成为学生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是无止境的,尤其是“软件开发”凝聚着教师的创新和智慧,同样,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贰』 有没有学会欣赏别人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相关小游戏

就是“夸夸我夸夸你”,首先选出一名同学,让全班同学踊跃的说出他的优点,写在黑板上,说完以后,把黑板上的优点逐条念出,每念一条就让全班同学说:“你真棒”,比如教师念“张三同学对人热情有礼貌”同学就说:“你真棒。”说完以后,总结: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然后全班同学以同桌为单位,互相说出优点,比如:某某你写数学题又快又好,你真棒。时间约为5分钟。最后鼓励大家,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共同进步。

『叁』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游戏

游戏之"松鼠搬家复":制
将同学们分成几个组,三人一组,两人搭成"房子",一人当"松鼠"。一声令下,"松鼠"们必须走出原来的"房子"搬往新的"房子"。游戏开始前,有几个"松鼠"显然结好了对子,但游戏一开始就全乱了,看见事先谈好的"房子"被人占了,有的同学站着不知所措。这一场"考"的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看看哪儿变了":
让同学们改变自己身上的装饰,让对方猜。有的同学卷起了裤腿,惟恐别人不注意自己;有的同学只把衣服拉链拉下了几厘米,变化让人轻易察觉不到。这个游戏的"潜台词"是:要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

『肆』 关于心理辅导小游戏

去178找个来

『伍』 急!!小学心理健康班会的小游戏

1、生死与共
规则
1.主持人挑选6对选手上台(1男1女为1对,男强壮,女瘦小),助手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大张报纸。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最后从报纸上站不住的一对选手即为第一,并与助手示范一次
3.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
4.助手把进入第二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撕掉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
5.助手把进入第三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再撕掉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依此进行,直至产生最后一对坚持住的选手
2、即席联诗
规则
1.主持人宣布以区为单位,比赛联唐诗宋词。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由主持人先读出两句含特定字眼的诗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含“月”字)。接着,各区按照指定的顺序,迅速联上两句也含该字眼的诗或词。若有停顿,主持人与观众一起喊“5、4、3、2、1”倒计时,完毕后仍联不上者,遭淘汰。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区获胜
3.主持人宣布获胜的区,请区主任上台领奖。
4.注意事项:两句诗词限唐诗宋词
5.(此游戏诗词可换为歌词
3、心灵相通
规则
1.主持人请各区选派一对选手上台(最好1男1女为1对),助手预先准备好写有动物的白纸(有几对选手,就准备几张)。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由男士先看白纸上的动物,再用形体语言表达给女士看,女士猜出这个动物即为获胜。强调:男士只准做动作,不准出声;
3.主持人请第一对选手中的女士面对墙壁站立,助手打开白纸,把成语展示给男士和观众看
主持人请男士向女士表演他所看到的,若猜对,请这对选手站到主持人的左侧;若猜错,则站到主持人的右侧。第二对、第三对、……,依序进行。
4、谁是最可爱的美女
规则
1.主持人请1名选手上台,请其面墙站立。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选手通过回答一连串二择一的问题,选出今天职场上最可爱的美女
3.主持人请全体女同事起立,待选手回答问题后,不符合条件的坐下
4.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爱的美女身高超过1.62米,还是低于1.62米?”
5.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爱的美女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6.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爱的美女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7.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爱的美女是穿浅颜色衣服,还是穿深颜色衣服?”
8.当只剩下最后一位女士时,主持人停止提问,请选手转过来,欣赏自己选出来的最可爱美女。
9.主持人请美女上台,与选手并肩面对观众而立,给予祝福,颁发纪念品
10.注意事项:主持人结合现场具体情况,不断提问,直至剩下一位女士为止

5、鸡对鸭讲--讲让你笑破肚皮的团体游戏
配备:两个大碗,一本便条簿,一群人。
玩法:最少要有四到五个人玩,人越多越好。每个人发一张纸。每个人在纸上针对另外某个人写下问题例:小王的头发为什么那么短?)。写完后丢在一个大碗里面。每个人轮流抽,如果抽到自己写的就丢回重抽。随意想一个答案,写在另外一张纸上。答案丢在另一个碗里,问题自己留着。问题抽光、答案写光后,开始玩:每个人轮流,先念出自己手上拿的问题,再从碗里抽一张答案,念出来(抽到自己原来写的答案就丢回重抽)。这种玩法可以一直重复下去,不会玩腻的。
效果:“命中率”大约百分之七十五,搭对时很爆笑,自己去试试看。
建议:要问“为什么”型的问题,以“因为”回答。可不要问“是不是”型的问题哦。
6、张冠李戴
5.先用十几张纸写上地点,人物,事件 让被选同学1-3人来抽 抽到什么就开始表演 主持人也要加进去表演 表演成功就OK 不成功就罚了 如抽到了公园,小摊,借钱 主持人就当小摊的人 被选人来向主持人借钱 看被选人是否成功.

『陆』 有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游戏

初夏时节,温带气候宜人,带着孩子在户外多玩耍,不仅对于孩子的认知、身体灵活度有助益,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

下面几种游戏大家可以尝试应用在3-12岁的孩子那里。

发展想象力的游戏:

心理建构:一些想象力的游戏具有自我确认的效果,孩子们心理层面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会在想象的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的,他们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与需求,也会在想象中呈现出来。

学习能力:我非常喜欢用这种游戏来和孩子对话,引导他们自由联想,并且发动想象力,把自己的想要表达的说清楚。不仅促使想象力的发展,还对于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

具体操作:带着孩子出游在参观的环境中,看到一些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比如美丽的花朵。可以引导孩子想象自己就是那丛花儿,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不大?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样的香味?枝条和根的样子是什么样的?这丛花生长在哪里?身边都有什么样的植物和动物?都是谁在照顾自己?等等问题。

发展自我呈现能力的游戏:

心理建构: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颜料等艺术类的材质,让孩子玩起来,具有疗愈心理创伤的作用。我们经常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中看到艺术治疗(比如画画、比如沙盘游戏、比如曼陀罗绘画等)帮助孩子重构自己经历过的创伤情境、呈现现实、接受并且解决痛苦的感觉、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个连续性的作用。

学习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运用画笔进行涂抹或用泥巴塑造,并不代表什么艺术,只是在呈现他们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而已。这种呈现方式带来了应用事物的信心,对于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在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引导孩子就他所塑造出来的物品进行描述,表达他们的情绪状态,在这些只言片语中交流,引导孩子自由表达他们内在的感受。

『柒』 小学心理健康的暖身游戏有哪些

大风吹。
一群人围成圈坐下,先挑选一人站在圈内,他随便报一个数字内,然后老师制定从容其中某位同学开始按顺序报数,那位同学报到中间同学所报数字边站出来,然后同学们对他进行评价,当然前提是发现其优点或提出建议,不能伤害其尊严。然后让那位同学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做出总结。

『捌』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游戏

游戏之"松鼠搬家":
将同学们分成几个组,三人一组,两人搭成"房子内",一人当"松鼠"。一声令下容,"松鼠"们必须走出原来的"房子"搬往新的"房子"。游戏开始前,有几个"松鼠"显然结好了对子,但游戏一开始就全乱了,看见事先谈好的"房子"被人占了,有的同学站着不知所措。这一场"考"的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看看哪儿变了":
让同学们改变自己身上的装饰,让对方猜。有的同学卷起了裤腿,惟恐别人不注意自己;有的同学只把衣服拉链拉下了几厘米,变化让人轻易察觉不到。这个游戏的"潜台词"是:要学会观察他人,了解他人。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