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心理辅导方案
1. 亲子沟通的12种好方法,你用对了几种
1教导孩子解决问题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
2.给孩子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
3.让孩子随性玩耍
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4
教导孩子关怀他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
5.鼓励孩子多运动,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6.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7,有创意地赞美孩子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8.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9.激发孩子的艺术天赋
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10.常常拥抱,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
11用心聆听,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12.放弃完美主义,
2. 如何做好青春期的亲子沟通 教案
其实所谓亲子沟通,更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问题,再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个顺延的过程,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帮助爸爸妈妈更顺利地开展育儿生活。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我们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我们才会找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笔者曾经听一位妈妈聊起他淘气的儿子,这个4岁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连刷牙时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对着镜子扮各种鬼脸。妈妈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妈妈自己在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蹲到了儿子的高度,来尝试一下令儿子百玩不厌的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儿子的高度看过去,镜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镜的效果,这个发现让妈妈都觉得很有趣,更别说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儿子了。 唯有信任,才可能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交给你。其实宝宝年龄越小,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小宝宝看到爸爸妈妈总会伸出手让爸爸妈妈抱,这便是对于信任最好的诠释。然而,随着宝宝日益长大,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却可能呈下降趋势。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便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怀。父母要扩大与孩子的沟通范围,除了学业,更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在这里,推荐使用跨级培育法,即用超过其年龄段的一些内容,如用教育6岁孩子的态度去教育3岁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孩子创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跃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是有信心的,从而可以提升亲子之间的信任感。比如,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厨房,做一些亲子料理,让他品尝家务劳动的喜悦,或者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去完成,考察他独立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亲子信任度也会得到提升。 第三计:尊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会像指路明灯似地帮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当自己犯错误时又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当孩子有了积极的成长心态,亲子沟通当然也会变得更为顺畅。所以,不妨让孩子做一些小的选择,练习思考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比如吃饭、上幼儿园、过马路,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对话,并让其学会思考,千万不要事事包办。 第四计:观察孩子的个性,发展其兴趣特长 我们知道,让孩子成为全能宝宝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所以要观察其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尽量发挥其特长,抑制其一些不好的习惯。当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的特质后,才不会盲目地施教。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引导其特长,从而弱化不好的习惯。 第五计:与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从孩子的成长与情感需要出发考虑问题,与迁就、溺爱不同。当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基础的,而不是靠威严来形成的。父母既要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乐于与父母玩耍、游戏,又要建立起父母应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亲子沟通的过程来说,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长辈。始终要记得,我们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还是要让他了解我们家长的角色。爸爸妈妈应该在世俗的成功与快乐间找一个最好的平衡点,从某种程度上,孩子的未来是父母的选择。 不妨通过孩子的绘本读物来了解孩子的世界,还可以通过bedtimestory或晚安吻、拥抱等肢体接触来建立亲密沟通,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亲子关系,也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固有的原则,尽量不要让孩子觉得哭闹可以达到目的,同时又要给予孩子同理心,让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等孩子发泄完不良情绪后,再做进一步沟通,告诉他对与错,这时效果会很好。
3. 亲子沟通良好家庭的沟通模式案例
建立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无规则不成方圆。有了规则再告诉他在哪一条上犯了错误,不过不要太过于拘谨和失败,因为那会约束孩子的成长
4.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那么,家长怎样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呢? 一、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摆尽做家长的威风,板着面孔说话,那么,还怎能要求孩子向你说心理话。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和孩子做朋友,还要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二、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孩子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那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以表扬,家长不妨感谢孩子的进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享受,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和责任感,他会更加再接再厉。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三、与孩子一起做事。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这点也很重要。比如说,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玩球,母亲和孩子一起布置布置房间,一块给家里做一个梯子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跟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
5.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朋友你好。从你自己的描述中说,家人对你管教比较严,而你自己13岁就在外边上学,离家也很早,一个月回一次家,和家人的沟通相处的时间也较短,而现在和家人处于一种矛盾的阶段,很渴望改变。从你的这些话里,不难看出,你认为你缺乏家庭的“关爱”,所以甚至于你的标题都用了“亲子”,侧面反映出你渴望家人对你亲近。 其实,血浓于水。或许每个家长对待子女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家长则喜欢子女自然成长,有的家长希望子女有出息,成龙成凤!每一种家庭模式下,都和家长自身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不同而不同。但不管是何种异样,不变的却是亲情的“爱”!你不认同的关爱方式,家人却偏偏给你,这让你远离他们,甚至觉得感觉不到他们对你的爱。而做父母的内心也同样很受煎熬,因为他们给子女爱,但是子女却不领情。矛盾就越积越深! 而找到这个矛盾的根源却只是化解难题中最简单的开始,并不是一把一拧就开的钥匙!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接受的信息,以及这么多年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简单就改变!你也毕竟22岁了,也有22年的生活经验了,两个不常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的两代人,接受的观念,和期待的“爱”,以及对爱的理解肯定都是不同的!但是想化解就必须为之努力,找到矛盾的根源,就平心静气去和对方表达!家人不接受你的观点,只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个孩子!他们没看到你的成长!试着先改变一下自己,不要太内向,什么感情都内敛起来,你不说,谁知道呢?但是也不要吵,因为你吵着说这就只能说明你是个孩子!先试着去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没有那个父母不会被子女子女真诚的感谢而感动的?!他们辛苦生活,管你很严,只是他们的爱,他们不求你真的汇报什么,但是你一句真诚的感谢,他们会真切得看到你的成长!经常得沟通,在沟通中表述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你对爱的理解,你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亲情之间的矛盾,不要指望一下就化解!去改变你能改变的,然后坦然得去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6. 如何解决亲子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
父母和子女之间总是存在隔阂,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难以互相沟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的心理结构、人生态度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父母和子女的人格形成时间相差了二三十年,从而具有了不同的世界观,双方在兴趣、品味、观念、做人尺度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很难调和。 父母的责任在于抚养、教育、关爱子女,至于理解子女是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而且往往是父母费尽心力要去了解子女,但子女不愿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亲子之间的深入了解并不是必要的事,如果我能够互相理解,就该当作额外的获得来珍惜,如果不能够也要坦然相对。 爱与理解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爱是天性使然,是生命最初的本能,与生俱来,无需培养与练习,而理解则要基于理智、共同的生活等外在条件的基础之上。爱与理解虽然并不矛盾,但也无法融合。 父母渴望理解子女是因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付出更多的关怀;而子女渴望被理解是因为他们想得到更多的关怀,所以理解只是爱很小的一个方面,一种表现形式,它不是必需的。 爱是联系父母与子女的最重要的方式,父母是子女所需要的爱的唯一供给者,而理解是很多朋友都可以做到的事,所以不能因为得不到理解这种额外的赐予而对爱本身失望。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理解也许是一种小小的缺憾,但爱有稳固的根基支撑着亲情的重量。 理解远不如爱有力量。在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理解和爱虽然同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作用,但父母通过爱而传递给子女的勇气往往比得到理解更为重要。 理解是表象,爱是实质;理解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爱是掩藏在海面下的伟大。
7.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让父母头疼的时候,他们的情绪时好时坏。
他们也不愿意给父母沟通,每天都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让父母踏进自己的地盘。
他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喜欢把自己的心事告诉朋友,但是却不对父母说任何关于自己的事情。
很多的父母都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当然有责任,但是父母也应该负责任。
有的孩子也有青春期,但是他们却和父母相处的很好,当他们有心事的时候一样愿意和父母说,这是因为父母处理方式的不同,所以才造成了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
想要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沟通,首先,父母应该尊重他们。那时候的孩子是为自己长大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所以家长不要再为他在安排一切,认为他们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然后一直在他们身后念叨,其实这是让他们厌烦的。
尊重他们,就要尊重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想,当然这并不包括他们坏的思想。
但是像那种偷看日记之类的事实,父母就不要再做了,因为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拉开与你们的距离。
我初中的时候就是这样,我发现我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但是我真的特别生气,我认为她特别不尊重我。
因为那是我的隐私,即使是我的妈妈,她也没有权利偷看的,于是那段时间我和她的关系很僵。
父母多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要自己太过专权,有时候孩子想说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父母打断了,这只会让他们不想和父母交流,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耐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