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辅导的好处
1. 怎么对初中生进行心理疏导
初中生属**期,也是青春期,表现为和家长不合作,和老师对着干。因此,对初中生的心理辅导我把握这个特点进行,就会有效果。
首生要明白**期发生的原因。大家可能在电视上看有,有动物世界中,小动物长到一定年龄,就会离开妈妈,独自生活,这就是生物的**的生理原因。人也一样,如果按生物的生理**期来说,就是长大了,要求独立了,从面表现在生理上的一种反应。
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很好的引导,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1、以疏为主。给孩子以独产的空间,不要管得太死,不要总是说理。这个时期大道理让孩子明白就行,不要总挂在嘴上。不要把有些情况看得太严重,比如说孩子看了**电影了什么的,你再管得严,孩子还是有办法看到,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既使你知道了,也不要小题大作,很正常地说说,好多东西要自已明白,体现一个“疏”字。
2、以引配之。如治水一样,以引为主,不要堵,越堵会越糟的。
3、以导助之。道理还是要讲的,只不过让防子明白了就行,有时做个提示,孩子知道就好。
4、和孩子交朋友。甚至一块儿八卦同学,八卦社会上的事,甚至一块做些小“坏事”,比如捉弄一下孩子的妈妈等。
别忘了给金币。
2. 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 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 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 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 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 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 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 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 ,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 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优良的道德品质 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 质进一步提高。《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健康 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所指出的:“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 的能力。”
再次,心理健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 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 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 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以及中学生性发育的前 提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 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 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 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 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 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 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 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 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1 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 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 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 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三、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学生年龄的增长、主客努力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 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的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 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1994年,国家教委明文规定:“中小学在活动课、科技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5课时用 于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点有哪些
开展心理来健康教育课程自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2、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完善和情感的转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3、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配合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彰显学生多彩的个性特长,从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4. 初中生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来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的实质往往被学业成绩所掩盖。大多数家长只关心中学生的分数,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走向成功。其实,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能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无论较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因为,进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种成功。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家长们应该对孩子说:“孩子都已经高中了,爸妈相信你,你自己的事自己定,爸妈给你说的事都做参考”。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为什么要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现在在国内,很少有中学会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其实中学生现在正处在青春期,很容易受到外在社会的影响,他们现在还小,心理不够成熟,很难分清事物本身的好坏,学业上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在外国,中学里会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一定的生理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对社会也有一定的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大都有叛逆性,这时期的父母,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一方面要照顾老人,还要忙工作上的事情,压力很大,有时他们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而父母往往会忽略到这方面,认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忽视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现在青少年的犯罪也不少,中学教育,也应该加入一些心理教育,国内不是也在提倡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应该被重视了。
6. 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发展的意义
都知道 健康分为两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有能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意思比较清醒,没有人格缺陷等等....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健康的7要素: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那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符合一下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状态,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能显示出人的精神面貌。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于其心理健康分不开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还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利于中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心理健康就会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嗯.... 实在想不起来其他的了。。。 呃
7. 积极的心理疏导活动有什么作用
收索对初中生心理疏导有积极意义的影片的名称动目标:1、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2、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活动准备:1、主持人报名,从中确定两位,写好开场白及过渡语;2、会前要求每个同学搜集准备有关中学生交友、友谊等资料,自由选择,加入相应的话题组,组织好发言材料;3、班会活动前由值周班长负责布置好场地。活动过程:主持1: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在不知不觉中远去,步入中学的少年陆续受到青春之神的点化,渐渐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成熟与长大的脸”。主持2:稚气日颓的身影闪烁着青春的光彩,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主持1:颗颗年轻的心,翻腾着青春着浪潮;主持2:颗颗年轻的心,品尝着青春的滋味。主持1:在这花季雨季的岁月里,给我们这些少男少女带来了兴奋和惊喜,也带来了焦躁和烦恼。主持2:在这五光十色的妙龄里,多了些梦幻,多了些朦胧的“爱”。合:同学之际,男女之间——《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主持人1:今天,主题班会的主要议题是:“走出同学交往的心理误区”。在本班会召开之前已按要求,由同学们准备话题,按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主持人2:下面先请班主任老师讲话。班主任:同学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你们长大了,然而在你们成长途中,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今天特地把你们平时谈论的热门话题——“同学的交往”摆在你们面前,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正确处理。我只是希望大家说心里话,要实话实说。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吧。(每组组长提出话题,集体讨论,组长代表本组小结)话题一:友情是亲密的,要不得距离话题的小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从这个角度看,彼此之间心理距离近是件好事。然而物极必反,两人距离太近了,也会令人不舒服。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此空间叫人际空间。由于它像一个大气泡包围这一个人,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了,“人际气泡就会相互挤压,其独立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人于是就有了被侵扰得不舒服感。可见,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得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一度关系很好,无论做什么都要结伴而行,甚至入厕也要同行,可结果往往是好景不长,或渐渐疏远,或不欢而散。以致有的同学抱怨说,我对他很好,他为什么疏远我,背叛我?其实,这哪里是什么疏远与背叛,很大程度上是对方感觉到“人际气泡”的“拥挤”,想尝试着拉开一点距离,而这种尝试一旦得不到另一方的理解甚至被误会,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距离实在是很微妙的东西,太远了,不行,无法沟通;太近了,也不行。适当地拉开一点距离,不仅可以使双方获得足够的心理自由度,感到舒服和自在,还可以增加距离美感,从而让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如何亲密而又有间?有人说若即若离,这万万不可,因为它给人的是一种对友谊不忠诚的感觉。但我们可以从调整空间距离入手,来控制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距离的远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双方日常活动保持一些独立性,不要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我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好友之间多培养些独立性,减少些依赖性,;行动上就自由了,心理上也就自由了,距离感也就恰当了。适度的距离更会使人享受到友谊的快乐。话题二:友情是和谐的,来不得冲突——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但产生了冲突该怎么话题小结:同学交往中的冲突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