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文章
A.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自卑 孤僻 不合群怎么办
1.每天抄告诉自己我真的很不错。2.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没有阳光一样。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我也可以发光。4.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5.获知幸福的秘诀在于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6.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B. 论文《农村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及教育策略》的论点是
我会写的,要帮助吗。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员普通都请求学生编写大纲。从写作程序上讲,它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从大纲自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详细表现。
C. 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分析
小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在课堂上老师讲的问题,他不理解也不明白进入学习的状态特别慢。
D. 小学生自卑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小学生就自卑就说明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才会自卑,不爱说话不想跟小朋友们接触要多开导孩子,可能是平常接触的小朋友太少了,就不爱说话,要多鼓励孩子。
E. 怎么克服自卑 小学生 浅谈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一、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唤醒自卑学生的自爱心。
教师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帮助自卑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信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自卑心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所讲的“化性为伪”,意即教育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本性。小学生的向师性特别强,他们都十分希望亲近老师并得到教师的帮助,这对我们转化自卑学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的态度是矫治学生自卑心理的关键。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脸上长了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可他却一向以它为荣。原来年轻人的父亲在年轻人很小的时候,只要一有机会就这样一个故事:“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做一个记号。你脸上的标记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他这样做为了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年轻人对此深信不疑,他把别人的惊讶当作羡慕,他生怕浪费上帝给他的特殊才能,于是积极努力,不断奋斗,终获成功,并形成了友善、幽默、积极向上的性格。
2、提供经验,树立榜样,增强自卑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
,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3、提供机会,创造成功,强化自卑学生的自尊心。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知之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生战胜自己的弱点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学生,经常处于灰心失望之中,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为有自卑感的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现实的奋斗目标,用“心理折算法”把大目标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如开展辩论比赛、智力竞赛、歌咏比赛、学科单项竞赛、成语编故事比赛、体育比赛、猜谜比赛、朗读比赛,给一批在学习上没有名气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认识挫折, 锻炼意志,提高自卑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学生的自卑是由于失败后不能正确对待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智力不如人。实际上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克服和弥补。“扬长避短”,坚信“勤能补拙”。
有自卑感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让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的表现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下一此的欲望,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难中自然地摆脱自卑感的困扰。
我们还可以开放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作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
“春风化雨暖人心”,学生的心理需要园丁辛勤细致的松土、施肥、拔草、浇灌、修剪苗木……只要教师善于精心护理,自卑的学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消除他们的焦虑和自卑的心理障碍,长成苍天大树。
F. 浅谈班主任应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回信心,有了信心就不会自卑了。如果是因为穷的话,只要跟他说:搬砖工叔叔都在努力工作,你又有何担心
G. 小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那不争气的孩子干什么都不行,一做事总是出错,以后可怎么办呢?”虽然父母说这话是无心的,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却会想:“爸爸妈妈都说我不如人家,我是真的什么都不如别人了。我真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良的个性心理状态,它使孩子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害。自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方面,父母和老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或极端严厉的惩罚方式,父母和老师的过高期望与要求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情结;另一方面,自卑也会有孩子自己的生活环境及条件引起的,如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如人家的好,天生资质比别人差,或者生理方面有某些先天性的缺陷等。自身条件差不一定会导致自卑,关键是看如何正确去看待它们。老师可以经常告诫我的学生:人穷不能志短!客观环境的好坏不应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障碍,我们也没有理由产生自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时候,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谁能保证他的一生会一帆风顺。在我们身上都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缺点、不足本身,而是我们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足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意志坚强、有进取心的人,能把这些缺点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张海迪姐姐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张海迪从小患病导致高位截瘫,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她身残志坚,与各种困难作斗争,最终不仅精通了祖国的针灸医学,而且还掌握了多门外国语言,翻译了大量外国著作。你们看,海迪姐姐就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消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环境和条件稍有点不如意就可能产生自卑,然后,这种自卑往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不如人。外国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阿德勒,他说,任何人都会有点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关键是我们要战胜自卑,迈向超越。那么,我们应怎样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卑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一试:第一,自卑主要是由不正确的认识所引起的,澄清这种认识是消除自卑心理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能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相反,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克服不足,发挥优势,找回自信。第二,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经常对自己说:“我能行!”和“我能够做好!”,不断给自己增加勇气,树立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以这种自信与自卑对抗,战胜自卑。第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以及其他人的评价。让学生知道父母和老师说你不对和比别人差,其实并不是说你真的很差,而是为了给你一种鼓励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时的气话,并不代表他们的本意,我们应该分析他们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情境,不能捡起话来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们的不对,你也可以事后与他们评理,为自己辩护。对同学们的评价也应该采取这种态度。总之,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评价。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连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周围的人就更会觉得你没用了。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防止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了自卑也应当正确对待。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更好地发展。
H. 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可以解释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卑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每个人的自卑程度都不一样。那些自卑的学生为自己套上了无形的精神枷锁,使自己陷于焦虑和苦闷之中。具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影响,更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会产生自卑感呢?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1)学生自身(2)家长的期望过高(3)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高标准。下面我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真人真事来来详细讲解这三个方面。(1)学生自身学生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有的学生生活的无比优越,爸爸妈妈宠着他,爷爷奶奶护着他,要什么有什么,而有的学生生活的十分艰苦,就连买本课外书看看也是一种奢望。有的学生生来就幸运,四肢健全,头脑伶俐,而有的学生生来就有缺陷,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活动,下课只能自己静悄悄的爬在课桌上,其实他们内心无比的苦闷,他们是多么得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走,一样跑,一样跳,一样的嬉戏玩耍。我在实习的时候,班里有一个不幸的学生,他从小生了一种病,两腿的营养吸收不均匀,导致一条腿极细,另一条腿极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保住他的命,他爸妈只能忍痛割掉他的一条腿,帮他装上一条假肢。每次我进教室总是看到他趴在课桌上,周围有没有什么同学在跟他聊天,上课也不见他举手发言。在他的脸上我只看到了他的孤独和自卑。相貌的丑陋,生理的缺陷,经济条件的差距,都会使现在的小学生产生自卑感。 (2)家长的期望过高 现在好多家长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总是过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或是与同事的孩子做比较,但是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他们的做法是否会给孩子带了更大的压力,甚至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高标准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在其他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教师承受的多方的压力,对他们的学生要求过高,往往以高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则会失去信心,若在加上教师的不客观的评价,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实习期间。总是能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说自己的学生: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还能做什么。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已经深深伤到学生的心理。 作为班主任,我会在班队会上,结合一周来的班级工作情况进行一一表彰,让优秀者上台做经验介绍或工作感受,尤其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是细心观察他们的细小变化,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我还关注家长对这些学生评价,他们一旦有进步或突出表现,我就会告诉家长,并要求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学生的积极性高了,班级工作上去了,更主要的是学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卑,完善自我评价 做为教师的我要告知我的学生,当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比自己优越时,不要疑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只有当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才能提高自信心,在学习或生活上要学会取长补短。(3)发现闪光点,给学生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教师的表扬对学生的进步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自卑学生而言,教师更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平时的活动中,多给自卑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体验到活动的喜悦与成功。课堂回答问题时,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自卑学生会回答,从而产生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逐渐退去,重拾自信,使他们迈向成功的彼岸。 (5)与家长沟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的自卑有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高要求。所以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双方不要过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给太多的压力,有时候压力不一定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成为前进的阻力。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有效的帮助自卑学生克服自卑,找回往日的自信,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