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辅导课程 » 孩子期中考试之后辅导的心理

孩子期中考试之后辅导的心理

发布时间: 2021-02-17 10:07:17

A. 对孩子期中考试的感想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样重要,有时还意义非凡。考好了,心里甜滋滋的,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羡慕和父母的喜悦;考得不好,老师会失望,父母会生气,还可能会面对同学轻视得眼光和讥讽的话语。以我微薄之见,考好则已,考不好也别灰心。说到容易,做到却难。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吧。我是抱着考双百分的信心来应考的。从早到晚,考试以后,都十分疲惫和担心,时间仿佛静止了,度日如年,考好和考不好这两个词在心里打架,晚上一觉酣睡才觉得好些。期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我以二分之差与每一名失之交臂。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面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动又不有趣,既不是立体的又不是鲜活的事物,只有我们明白它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前有古人可鉴,我们这些新世纪的青年该怎样去做呢?这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朋友,请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

B. 明天孩子就要期中考了,可是他的考试状态十分不好!听说五佳教育的老师对考前辅导做得很好!跪求意见

孩子的状态来源于我们对他的期望值,其实我们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妥,但是对于孩子内来说会产生一容定压力,另外如果是孩子因为游戏而分心的话,那我们就要多给他积极的心理疏导,争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陪着孩子去进行户外活动,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是出自于真心而不是想让他上个好高中来替父母撑面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C. 期中考试结束了,孩子考得不好,心理很难过,怎么安慰他呢

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而已 这次没考好,肯定是你在哪方面没有复习到 要抓住这次经验,去好好复习就行,不要太自责了

D. 期中考试之后家长们最应该做什么

期中考试后,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的几件事: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今天就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在看到后能够有所启发。

作为一个在教育行业6年的老师,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家长特别在意学生的成绩,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考得好的同学开心,考得差的同学难过。其实,期中考试只是对学生在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的测验,从而认识自身的学习水平。帮助同学们分析和把控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祢补。学生可以根据期中成绩,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和方法,更有效率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但是有的家长却孩子要求分外严格,只要孩子不是班级第一名,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没有考好,进而数落孩子学习不认真。其实家长们的情绪化的行为并无助于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只有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学生经历考试后,内心一定有很多波澜。考好了,内心喜悦,这次总算是过关了,但是也担心家长会将自己的期末考试目标分数上调;考察了,就更不必说,试卷都会藏起来,不给家长看……

所以家长在考试后不妨给孩子给孩子一点空间,先不急于询问孩子成绩。期中考试只是一个测验工具,所以应当正视学习中的不足,而不是去在意成绩、名次。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同样重要,两者相权,取其利大者为益。

1、尊重孩子的隐私,但并不等于不关心孩子的成绩。一些孩子没有考好,心情本就很差,家长一问便会更觉烦躁。其实,家长不过问孩子的成绩也几乎不可能,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总会慢慢流露,这个时候再让他尽情地说,他会说得滔滔不绝,也是给他一个发泄的机会。

2、一定是以鼓励为主,帮孩子树立起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考得不是很好的时候,要循循善诱,帮助孩子找出不足之处,以及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他表示同情,也相信他下次能超越自己。

3、不要过度强化孩子的弱科,如“你的英语好差啊”、“你的物理不行”等等,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和误导。此时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只是没发挥好,还没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等等。

4、要提前和老师沟通,比较彻底地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然后有的放矢地和孩子沟通,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让谈话更具针对性。

5、以民主和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让他感觉到父母是真的在关心他、帮助他。比如,这次你没考好我们也有责任,你认为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帮助到你学习呢?

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没有好与不好,差与不差。每个孩子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缺点嘛,改掉了就是优点。又如华语作家张德芬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匹好狼和一匹坏狼。最后,哪一匹狼能存活下来?这取决于你喂养了哪头狼,你喂养了哪头狼那头狼就会活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抓住一切机会,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成长的养分。

E. 期中考试后的心理描写, 200字左右

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这次考试让我明白了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以后会好好的弥补的。

F. 孩子考试成绩波动性较大,考试心理紧张,影响正常发挥,有针对性的辅导班

每一个孩子都有学来习的压力,无形自之中压力使学生无所适从,考试发挥紧张,甚至失常,这都是正常情况,考前可适当给学生减减压,听听歌,打打球,运动运动,使学生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但也不要刻意的如给学生心理辅导

G. 期中考试后的心理活动

紧张

H. 从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一、心态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心态和考试心态,不利于备战高考,从期中考试中,已经一些学生的心态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这次考试,海淀区的试卷不难,一些学生考不出真实水平,甚至笔误的地方很多,平均下来,每个学生都有20分左右的不该被扣的分数被扣掉,导致这样的情况,有以几种心态决定的:

1.指望通过期中成绩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去完善自己。
在期中考试之前,就有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期中考试,甚至有的在期中前两周就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想把期中考好,通过成绩证明自己。可是在成绩公布之后,很多学生遭受了打击,特别是花费大量时间来准备的学生,很多有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其实,他们已经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考试之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考试的时候要花费了三天时间,考试之后学校再总结一周试卷,然后没有考好的学生,在信心不足,那么一个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可是说被“浪费”了。那么等到信心调整过来,就是12月月考了,然后在去准备期末考试,因此这样的恶性循环,注定一些学生就是考不好,即使考好也不利于他们备战高考。

2.通过期中成绩来竞争自主招生的名额。有很多学校强调,要通过期中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自主招生的学校。于是就有一些学生,被动的投入到期中考试中,背负着一种心理压力,生怕自己期中考不好,自主名额就一定没有自己的份了,结果导致一些学生“一败涂地”。这个方面我专门写文章说这事情。

3.一些学生心态浮躁。考试之后,总有一些学生找我,说某某题目是自己看错的,某题又是自己笔误,甚至还有的是老师故意不给分,等等,其实他们应该知道,我既然分析他们的试卷,在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我当然能看出来。有许多错误,就是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带着浮躁的心态,复习不系统,知识点总结不全面,对考试没有针对性的训练。

4.这次没有考好,指望用下一次考试来证明自己。每一次考试,都会有一些学生失败,同时这些学生中很多学生没有真实看待自己的问题,总是觉得自己能行,于是就把目光放到下一次考试上,可是到了下一次考试,还是暴露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成绩依旧不理想,去年就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从期中考试开始,就有“下一次一定考好”的心态鼓励自己,而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一意孤行,可是到了高考一样没有证明自己。我一直对学生说,我去年押那些高考一定失败的学生,100%的几率,因为他们在平时中,遇到的问题不是自己没有发现,就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

5.期中考试排名的压力。有很多人觉得高三学生期中成绩排名,就基本上等于学生高考排名,我觉得本来就不科学,毋庸置疑,把以往的数据拿过来分析一下,确实有70%左右的学生高考排名与期中考试排名相近,可是我们应该看到,那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仅仅跟着学校的学习方案,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就没有什么“变数”,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案,再结合学校的方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每次考试的内容不同,但是往往从考试中,反映出的学生学习的问题的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自我完善的过程,那么从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上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些学生的主干知识还没有掌握,甚至不理解。从试卷上可以看出,这次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经典题,可是发现一些学生对一些题目把握不好,甚至考虑不周全,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主干知识方面走存在问题。还有我已经分析上百份试卷,可是没有发现几个学生作文成绩很好的,包括我班上的学生,作文成绩都不理想,之前一直带着讲,可是这次考试之后,在接下来的课上,把作文,包括英语书面表达当作重点。

2.做题速度慢。做题速度慢,主要原因很明显,就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针对训练不够,考试的时候对时间分配不合理,甚至一些学生信心不足,知识点不全面,不敢相信自己的答案,结果导致自己答题速度慢。

3.计算能力弱。一些学生遇到繁琐的问题,特别是计算量大的问题,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计算,其实这是高考命题老师早已想到的,在高考试卷中总会有这样的题目出现,让一些学生花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导致试卷答不完,可是在计算题背后一些技巧,方法等却很少有学生看出来。此外,还有很多学生计算的时候简单的加减乘除都出错。

三、试卷问题:
期中考试卷质量怎样?我会专门写文章说这个问题,这篇文章中简要的说说期中试卷中存在的不足。

1.期中卷是以拼题为主,高考卷是命题为主。从这次试卷题型来看,基本上都是传统的经典题为主,创新部分的题目很少见。可以说,这次就是为了考查学生基础情况而进行的考试。

2.语文、外语两科题型与高考还是相近的,但是语文成绩普遍不理想,英语书面表达普遍阅卷尺度偏松。理综和文综与高考卷设置,无论是知识点方面还是试卷整体题型方面都不是在一个层次上。所以说这次考试只能考出学生前一个阶段的学习水平,不能直接决定学生高考走向。

因此说,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学生的期中成绩,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应情绪化,只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和排名上。因为还有很多时间来完善自己。

I. 孩子今年高三,期中考试已经考完了,不是很理想,如何才能做好接下来的复习呢

别气馁,努力就一定会进步

J. 期中考试后,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期中考试已经陆续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就是考试成绩的公布。孩子的成绩一直是家长心里的一根刺,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最近,家长见面时候的寒暄直接变成了:

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假期一天也别想玩了,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

福克斯 运动从此更智能
广告
福克斯 运动从此更智能
“甭提了!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我告诉他,假期一天也别想玩了,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你儿子呢?”

“我儿子倒是挺争气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

这些都是孩子期中考试后家长们的谈话内容。期中考后,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今天,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下:

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注重分数

家长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隐含着两个推理:

成绩好→上好大学→好工作→好前途

成绩差→上差大学(或考不上大学)→差工作(或失业)→没前途

为了证明这是个伪命题,我们不免俗套又要举例一番:

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10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能说他是差生吗?他叫爱因斯坦。一个孩子高考考了3年,第一次英语只有33分,后来他开了家名叫“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学校。他叫俞敏洪。一个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他叫马云。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性举例,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绩也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

试问,你想要一个次次考第一,但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兴趣爱好、沉默寡言的孩子;还是一个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活泼开朗的孩子呢?

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前提下,家长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对待分数的合理态度。

家长法则第一条: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分数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吗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么怎样解读期中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第一步,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

原因1:对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基础原理的掌握不广、不深、不透。

对策1: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认真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

原因2:对运用基础知识、基础概念解决综合问题的技巧不会、不熟。

对策2: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领,真正融会贯通。

原因3: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碰到大题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对策3:有意识锻炼自己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素质,保持平常心,养成答题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步,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单科成绩:

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

如果孩子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外在原因(对该学科缺乏兴趣?临场发挥适当?和该科老师的关系?)适时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总体成绩:

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早恋、网瘾、痴迷武侠言情小说、结识一些贪玩的朋友等,都会令孩子分心,这时家长要沉着冷静,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与孩子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的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如孩子空间想象力差可以多玩拼图、积木等游戏,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就让孩子多多大声朗诵)。在少年时期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智力全面发展。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