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怎么辅导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怎么辅导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

发布时间: 2021-01-03 03:04:52

❶ 怎样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少家长关心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怎样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要使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必须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孩子有学习的自觉性,懂得要有目的地去学习数学。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造应用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家长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开始会感到枯燥无味,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并通过演算题目,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技能,应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的机会。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了元、角、分以后,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买小商品的办法熟悉元、角、分。
2.引导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或辅导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孩子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提起数学,孩子常会联想到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因此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艰苦的劳动。其实数学教材有它自己的特点,蕴含着可激发学习兴趣的很多因素。教师和家长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它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等。在练习中,同一类型的计算题可能使学生感到厌倦,变形的应用题可能使孩子感到头痛。由此,有的孩子往往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以至于将数学学习视为负担。因此,应根据孩子的特点,特别注意练习的形式,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因为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每个孩子的共同特征。在竞赛的过程中,这种心理因素能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家长要积极支持,热情鼓励孩子参加竞赛活动。

❷ 怎么给小学生辅导数学效果更显著

五年级属于一个非常时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将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级的数学难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级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具体有哪些.

(难度)


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使家长感到很头大,此时可以在假期借助辅导班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辅导,从学习的要点到学习方法,还有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好假期,使孩子在假期中不浪费时间,提高数学的成绩.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单单依靠家庭有时候是不能完成的,家长朋友给孩子找个辅导班或者是一对一家教,利用假期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坚持去做,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❸ 怎样让一年级孩子学好数学

最初打开一年来级的数学教材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剩余1204字)

❹ 怎么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教小孩学数学,不是教他算数啊、加减乘除啊,而是要教他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小孩子学东西都很快,不要刻意的教条主义形式会好很多的

❺ 家长应怎样辅导一年级孩子的数学

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期: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学期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王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2.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面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家里有5口人,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量一根长5尺的麻绳,时钟敲了五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能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一个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中间;7大于6,但7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首先,按自然数数列逐个出现以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利于对数序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儿童顺数、倒数或嵌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做基数。如1个、2个、3求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 一、第 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率,这是读数和写数的基础。 (4)正确的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1象小棒,2象小鸭,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称钩。6象电灯泡。7象镰刀,8象把子。9象哨子,指导孩子写数要求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区别易混的6和9、9和7,着重练习难写的数字8和0。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全面的。“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的前面。“0”还可以占住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❻ 如何教一年级孩子学数学

教一年的孩子学数学,看起来挺简单,其实挺难的,因为孩子初次接触数学数字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因此要一遍一遍的给他灌输,让他形成一个意识。

❼ 如何教会小学生学好数学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掌握的知识再雄厚,若教学方法不得当,收获也是微薄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学好数学,我浅谈几点作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发展主体性的教学应该使所有的学生......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掌握的知识再雄厚,若教学方法不得当,收获也是微薄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学好数学,我浅谈几点作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发展主体性的教学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信心百倍,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以及创造的机会,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满足每个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其动手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让他们想一想另外的解题思路和解法。当认识水平较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达不出词意时,教师应鼓励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可就是语言未组织好,请坐下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产生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由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成功上的满足就会转化为他的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由此认识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数学不难""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教法,指导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选用教法应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力图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实现由"学会"过渡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在教学中,一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二是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展比较、分类、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如面积概念的建立,就应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时要让学生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比一比文具盒的盖面和课本封面的大小,抽象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接着在图影仪上将四条线段围成一个图形,让学生判断两个平面的大小(学生难以判断),教师再将大小相等的方格,覆盖在图形上让学生观察,数一数有多少个?在此基础上抽象理解围成的平面图表有大小之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叫面积,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注意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后进学生,做到答题突出中、下生;板演侧重中、下生;提问题顾及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留心中、下生。二是教师要在上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帮助后进生补上学习新知识所要必备的旧知识,减小接受新知识的坡度。三是实行分组教学。主要在设计练习时,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学有余地的学生略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吃得饱;对后进生给他们补充些孕优题、针对性练习题,以帮助他们把基础知识务实。四是采用"兵教兵"的方法,让每个优生辅导一、两个差生的学习,这样做能使优等生得到锻炼,差生得到提高。五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学生情况交流制度,定期互相交流情况,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总之,数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即哪种方法效果最佳,就采用哪种方法教学。

❽ 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❾ 怎样辅导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

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口诀记忆错误。最容易出错的口诀是三六十八背成三六十二,四五二十背成四五三十。
2、乘除法应用题方法容易混淆。
3、一年级加减法口算淡忘。
鉴于以上几点,我建议如果您想在家度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行口算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2、可以利用一年级的口算卡片读一读。因为这些卡片是20以内的加减法,是计算的基础。
3、给孩子表述分析解决题目思考过程的机会,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字迹工整,及时检查等。
另外还建议:
1、为孩子提供多读书的机会。数学和语文是相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对分析数学应用题会有很大帮助。
2、不提倡让孩子在家额外做许多练习题,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适得其反。如有需要,把握好量。
3、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❿ 怎么辅导小学一年级孩子学习奥数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