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辅导员如何与大学生交流

辅导员如何与大学生交流

发布时间: 2021-01-03 05:47:07

A. 大学如何和辅导员沟通

辅导员都年轻,很多想法和咱差不多,其实是很聊得来。
首先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知道他们想要与你交流的渴望要远远大于你想与他们交流的渴望,他们是很期待我们学生能主动找他们交流的!
如果怕没有话题讲,就提问题,关于平时自己学习,生活之类的疑问。他们很愿意向你传授经验的,并会因此认为你是值得放心的学生,对你的好感慢慢就增加了。之后的话题就可以扩大了,不用太拘束了,当然要在他有空的时候找他,要是他有事可要赶紧闪人!

你想要专升本很好!祝你成功!!

B. 大学生不想上课,怎么跟老师,辅导员沟通

这种事最麻烦咯,给他讲清楚吧,毕竟自己真的是无能为力咯,再帮他说下,其实留级也没那么可耻..还能再锻炼下,多好呀...

C. 大学怎样与辅导员交流思想都说大一新生于辅导员交流

行政人员。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是连接学院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学院的具体工作都是需要导员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算是行政人员,但是辅导员也是需要给学生上课的,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上课任务。后勤人员一般是指不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也没有上课任务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完成高校的各种工作任务,服务对象是高校。‍

D. 一个大学生应该怎样和辅导员搞好关系

坦然的面对 有什么说什么就可以了 不用刻意的去改变什么的

E. 大学生应该如何与辅导员相处

多跟辅导员交流。
其实辅导员不会出现得太频繁,建议你开学时就跟辅导员混熟——其实就是多在其面前出现,多打招呼,多问问题,多找其帮忙……一来二去就熟络了。

F. 如何做好大学生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面对的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幸步入高等教育殿堂,在这里他们不但要学会学习,完成繁重的学业,而且要学会做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处事,为适应未来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作为年轻人,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思想、性格、心理上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比较淡薄等等,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可以说是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正确加以引导,以理、以情、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轨迹走过他们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段时光。因此,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应侧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理清思路、掌握动态、把握脉搏,根据不同阶段或事情的学生思想状况以及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等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分析、归纳、总结,找出适应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键阶段,她们的观念很容易受外界现象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是最有学习愿望的人群,因此,老师的行为,人格是影响他们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为大学的辅导员,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处处以身作则,注意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用行动感召他们,用人格魅力影响他们。 2 选好班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前提,只有选取到可塑之材,才谈得上队伍的培养建设,在选拔干部过程中,首先应在学习相对优秀,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圈子中挑选,担任学生干部就意味着任务重,比其他同学要投入一些精力到社会工作中,要做好一名学生干部势必要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3 现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很少受到激烈的批评,自尊心比较强,所以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到你的诚恳,感觉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样才使他们信任你,愿意向你倾诉,敞开心扉, 作为大学生思想辅导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将是一项繁重中的、系统地、复杂的,但有是非常忠德的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教育灵魂的工程。

G. 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辅导员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
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在实际学生管理的中,沟通障碍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困扰着辅导员,使管理效率下降。信息沟通的障碍会阻止信息的传递或歪曲信息,这些障碍可能来自信息发送者,也可能来自于信息接收者,或者来自于环境因素,但无论障碍来自何方,均会破坏整条信息沟通链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由于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讲话的人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怎么讲,听的人要怎么去听,往往会受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见解、处世方式、思想观点、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思维能力等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克服沟通中的障碍,达到有效沟通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辅导员(即发讯者)要怎样把话讲给学生听,也就是发讯者如何进行编码,这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沟通语言的组织。“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科学性、形象性对有效沟通意义重大。在语言组织中,讲话要有重点,要从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切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尽量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一些哲理性、科学性较强的东西,还要善用比喻。善用比喻,就是举例子。将鲜活的例子扩委婉、幽默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道理蕴含其中。
二是沟通渠道的选择。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如果使用的符号或语言不当、认知有矛盾、渠道有干扰、收讯者有偏见等均会形成一种扭曲,如果选择渠道不顺畅的话,不是听的人有误解,就是讲的人不满意。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渠道多样,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渠道,既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书信方式交流,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MSN、QQ、E-mail等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渠道选择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党的十七大代表、复旦大学化学系辅导员包涵,在2001年至2005年担任辅导员期间,每周坚持给学生写一篇周记,供学生阅读、交流,用笔搭建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三是沟通时机和环境的选择。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与辅导员沟通时,往往在心理上存戒备心理或紧张心理,这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辅导员必须注意时机和环境的选择,不要把任何的谈话都放到办公室,辅导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学生面对面,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心与心的对抗,处于被动的学生大多回答“是”和“不是”,沟通的效果就会比较差。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时机,营造独立、宽松、友好的沟通环境,如批评时就不要在公众场合,而要选择相对小而静的场合,保护学生自尊心;表扬时可以选择公众场合,以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
四是沟通中体态语言的运用。体态语言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心理学家梅瑞宾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另一位研究体态语言的学者伯德惠斯特尔教授也提出类似的统计,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声部分低于35%,而65%的交际信号是无声的。体态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和重要的。因此,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中要注意表情,面部表情是交流思想情感的晴雨表。对富于形象思维、情感易激动的大学生来说,非言语因素比言语的影响尤显强大,但在沟通过程中,非言语与言语所表达的信息要一致,如果表里不一、互相矛盾就会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口是心非”之感,沟通的目的难以实现。如学生有过失时,有经验的辅导员会降低嗓音,面部严肃,眼神平和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2.辅导员(即收讯者)要如何去听学生讲,也就是收讯者如何听音,如何解码,这涉及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集中精神。就是把自己的知觉、情感、态度全部调整起来,投入地听,用心去体验学生谈话所及的情景,从话中的内容、声调、神态,了解学生的需要、态度、期望和性格。尽量不要一边做其他的事情,一边回应他,也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或轻易下结论,更不要摆出一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神态,这些都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现。当学生的话题偏离主题时,可作适当的引导,不要让学生说话出现冷场,要真诚地鼓励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是利用反馈。当学生向辅导员倾诉时,不管是反映问题还是情感表露,总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里讲的“回报”是指反馈,就是辅导员在听学生讲话时就应有适当回应,身体应当稍稍倾向于学生,面带理解性的微笑,并给学生的谈话以适当的反馈,如点头或“噢”、“嗯”、“好”、“你真棒”、“你做得很好”、“后来呢?”等这样的词汇和语言表示对学生讲话的重视和理解。
三是不要批评。批评有两个缺点:其一,没有把学生的话听完就批评;其二,看不起学生,认为学生不懂。与学生沟通时,如一味地批评,学生就有可能把要讲的话咽下去,辅导员就有可能听不到完整的话,更为糟糕的是,会形成连锁反应,被你批评的学生马上与其他学生讲“这个老师很凶”、“说话要小心点”、“最好是不要说话”等。即使学生有某一方面的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使用情绪化的字眼,更不要破口大骂,这会损害辅导员的形象,有经验的辅导员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不怒而威,再火也不会发怒。
四是换位思考。辅导员与学生由于年龄差异、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不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辅导员倾听学生讲话时不妨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心理去感受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机会,才会更有利于促进他们思想认识的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分析原因,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只有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之,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对沟通艺术精益求精,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沟通的质量和效果,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提高辅导员沟通艺术技巧的重要途径。辅导员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自身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H. 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管理是人们对自己内情绪的自我容感知、自我控制和自我驱策的过程,情绪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受到信息爆炸、多元文化等的影响,其情绪可能受到的困扰因素更加复杂,同时较大的社会压力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其成长和成才。大学辅导员身处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第一线,需要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好学生的情绪管理。一、情绪管理的内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目前对情绪管理描述较为系统的理论是情绪管理过程模型,其代表人物是格若斯,他认为情绪管理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而对于情绪管理具体的内涵,各个学者的看法不一,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认为情绪管理就是以有效的方法认知自我情绪,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以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处于更加积极的状态中。这种管理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方法,可以提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大学生大都是年轻气盛且受思想多元化的影响较大,他们正处于由敏感性向稳定性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大学生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I. 大学生和辅导员闹翻了会怎样

大多数时候,话里都有话,有些是挺重要的,有些不是很重要。
因为说话的时候,会带入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就是基础,也就是话后面的意思。但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些习惯,往往不能从话的表面来理解。
这是个需要积累的过程。若是和人说话说多了,经常请教人的话,多吃点亏,你就能学会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