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学生工作辅导员
『壹』 辅导员怎样抓好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
1、意识是需要灌输的,天天讲,周周讲,月月讲
2、借助宣传工具,影视,宣传海报等
3、注意制造话题,在学生活动中植入意识形态,化有形为无形
『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基于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是这个特殊阶段的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进行引领。
二是基于人民价值观塑造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人民具有更贴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准则,也需要对存在的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奢华享受等进行纠偏。
三是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建设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贪腐等问题,让构建和谐社会矛盾重重,需要核心价值观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价值属性的深刻解答。
2、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
3、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促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正值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有便于团结人民,锐意改革,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和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相辅相成地并用,是现代国家真正强大的两根支柱。我们要充分相信中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2)意识形态学生工作辅导员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和辩证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是国家在现阶段意志的体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公民必须恪守的价值准则,只有达到这些价值观的要求,才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匹配。
『叁』 如何加强自身意识形态能力的培养
口中有理: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辅导员对意识形态热点难点问题的解释能力。在社会思潮极其复杂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当加强学习研究,自觉掌握意识形态理论、中外意识形态辨析、意识形态发展规律、意识形态工作范畴、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说服力,夯实其在工作中引导大学生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落后思想文化侵袭的话语权。
手中有宝:精通传媒工具,增强辅导员应对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化的把控能力。在自媒体时代下,各种言论和观点可以快速地扩散并获得反馈,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宣泄感情的重要媒介,而在这“观点自由的市场”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冲击。高校辅导员必须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去学习网络发展规律、新媒体运用方法,提高自身胜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要在网络阵地上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战斗力,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一切网络化的思想文化空间。
胸中有则:注重方法择取,提升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的感染力。教育方法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实现有效正向流通,所以辅导员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把握学生特点和内在需求,积极探索价值观教育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实践的体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高校辅导员要牢记使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切实加强自身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培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意识形态研究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