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辅导员岗位实行职级制
⑴ 高校辅导员是什么编制,
一般是行政编,但是很多学校可以走教师系列,就是可以评讲师、助教,以后也可以当教授。待遇应该是学校里中下水平的,具体多少要看地域和什么学校了。聘用3年满后可以到机关工作,也可以去教课,当然可以继续当辅导员。
辅导员这个岗位很锻炼人,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方面,你要是带了一届学生,应该什么人都见过了,经验也有了,转其他岗位比较容易。
辅导员工作比较忙,主要是杂事多,把你的时间都打断成一段一段的了,所以感觉忙忙碌碌就一天,不过要是闲的时候确实很闲。另外辅导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硕士,博士。
(1)专职辅导员岗位实行职级制扩展阅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培养与发展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第四章中: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十五条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
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第十八条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⑵ 高校教师,当兼职辅导员有行政职级吗
目前来说我们单位只能评一种职称,如果你评教师职称,就是讲师教授专这类,就不能参与评属科长处长这类的。我想大部分高校都是这样的,具体你应该问一下你们的人事处。所以你已经评讲师了,应该是不能再评科级处级之类的了。
⑶ 大学里的辅导员算个什么岗位
辅导员在学来校里一般属于源教育职员,实行教育职员聘任制度。
辅导员不是教师,也不具备教学的能力,他们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人员,主要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辅导员不一定从社会上聘任,也可以由本校毕业生担任(类似于留校任教)。
担任中职辅导员一般要求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担任大学辅导员一般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辅导员由于不是教师,因此工资一般比较低,大约在4000元/月。
⑷ 辅导员双重身份,双重待遇,双线晋升是指什么
1.辅导员双重身份: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行政管理干部。
(1)作为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2)作为行政管理干部,是学院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2.辅导员双重管理:实行学院、系部双重管理体制。
(1)学工部(学生处)负责对辅导员进行宏观指导与绩效考核;系部对辅导员进行具体指导和全面考核。
(2)学工部(学生处)建立辅导员业务档案,将辅导员的聘任、考核、奖惩等情况及时记载备案,作为评审职称、行政职级晋升和干部任用的考核依据。
3.辅导员双线晋升:辅导员既可正常参评职称,也可按照《辅导员工作条例》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1)从事辅导员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者,可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
(2)享受科员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其中有一年为优秀),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
(3)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其中有一年为优秀),可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
(4)享受正科级经济待遇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其中有一年为优秀),成绩优秀者,可享受副处级经济待遇。
(4)专职辅导员岗位实行职级制扩展阅读:
规定明确,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要坚持“同工同酬”原则,保证高校辅导员人事聘用要参照专任教师聘任的待遇和保障。
规定对制定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实现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高校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要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要注重考查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的方向,要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