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里健康辅导案例摘要
Ⅰ 急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四年前,我接了一个新班级,预备(3)班,当时见到他们的第一天,我一开始觉得这些孩子都小小的,活蹦乱跳的,可爱极了,但不一会儿我就发现其中有个男孩一直用敌视的眼光看我,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暗想这孩子肯定有问题,果然开学不久就开始骂人,打架,坏事不断,后来越变越烈,还去敲诈别的小同学,真的是班上最让我头疼的学生,我无论怎样教育他,他都没有一点改变,有时我在心里想:如果他拒绝上学,也比他现在天天到教室里来上课要好,当然我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他的最大优点可能就是每天按时走进教室,他很少迟到,这是事实,但是只要他走进教室就从来没有安分过,尽管我把他安排到教室最后一排,但是他总有办法把班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那儿,他不断地招呼周围的同学,与前面的同学或旁边的同学嬉闹,如果你要他不说话,他最多沉默不超过5分钟,如果不是为了把课上下去,我已经失去了批评他的兴趣,他几乎从来没有交过作业,考试成绩都是十几分甚至个位数,我觉得他根本就不要学习,他到教室来,似乎就是来破坏课堂学习气氛的,但是我又没有权力不让他上课,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真是糟透了,后来由于我生孩子不带这班了。但有趣的是一向很敌视我的这个男孩一下子对我友好起来了,见面总是打招呼。有时还问长问短,后来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再教他的缘故吧,他可能仇视所有教他的老师,虽然我不带这班级已约有两年了,这学生也已初三毕业了,但我总是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呢?这个学生怎么会变得这样呢?现在静下心来想想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对于学习,他可能根本就存在着恐惧的心理,他不愿意听课,是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而让他硬去听课,无疑是一种惩罚;让他去完成作业,简直就是让他等待老师的批评,这样还不如不听,学习不好就可以归因为不认真听讲;作业还不如不做,不做作业,好坏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他在课堂上,不断地寻找着他的活动目标,他试图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获得他所期望的关注,价值上的承认,以此来补偿他在学习的活动中所失去的。虽然当时我也有决心想去改变他,但他已在小学5年中形成了这种学习习惯,也形成了对老师仇恨的习惯,很难改变,当然我也缺少了足够的耐心,假如重新开始,可能事情有所改变,这是我的遗憾,但我想对我以后的教育生涯是一种启示吧。
(案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从小学会关爱他人
一、案例
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生字“爱”的读音、字义和写法后,我请大家用“爱”字组词、说话。有的说:“我爱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爱爸爸妈妈”,有的说:“我爱老师同学”,还有的说:“我爱学习”、“我爱劳动”等等。忽见一位同学身体前倾,把手举得很高。我暗自为他爱动脑筋感到高兴,马上请他说。谁知,这位同学站起来一语惊人:“我谁都不爱,我就爱我自己。”
二、分析
听了他的话,身为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又扮演母亲、妻子、子女的我,心里感到很沉重。我真不相信这是他的心里话。我问道:“你爸爸妈妈对你好吗?”“好。”“他们爱你吗?”“爱。”“那你为什么不爱他们呢?” 孩子的话,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从他的话语和态度分析,他是诚实的,俗话道:“童言无忌。这件事让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重在于人。
于是我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父母,爱集体,爱老师的教育,给学生讲述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像《刘胡兰》、《王二小》等;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中外科学家刻苦专研,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通过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初步懂得了,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懂得珍惜,努力学习;父母亲人把我们抚养成人,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关爱,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老师叫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引领我们走进科学知识的殿堂,给我们以聪明和智慧,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虚心接受教育;我们生活在集体中,每个同学都应热爱集体,积极进步。
教育中,我们还通过对具体事情的具体分析,使同学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事情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样做。如有的同学随意撞倒桌椅,乱丢垃圾,主要是他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一会损坏公物,造成脏乱的环境,二给别的同学学习、活动带来不便只想到了自己,没有替别人着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也应该多替别人着想,给周围的人以方便。大家不乱丢垃圾,我们的环境干净整洁,同学们学习时,既心情舒畅,又有利于身体健康;不损坏课桌椅,可以延长公共财物的使用寿命,节约钱物,让更多的同学使用和学习。
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损坏的要赔偿;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要扔进垃圾筒;做一名爱劳动的孩子,在家经常帮助大人做家务,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思想品德课上,我请大家说说:放学回家后,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有的同学说:妈妈下班了,我帮妈妈拿来拖鞋,请她换上。有的说:爸爸工作累了,我给爸爸送上一杯热茶,请他休息一下。有的说:吃晚饭时,我帮妈妈端碗、拿筷、摆椅子;吃完饭,我擦桌、扫地、洗碗。
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环保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不断提高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让孩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心中有他人,心中充满爱。
教 学 案 例
------ 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些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在我分饭的那个班级,有一位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在她们班级分饭,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小薇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小薇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小薇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虽然,我只有每星期分他们一次饭,但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Ⅱ 家庭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我就有来一个案例。
我小时源候比较聪明,学什么都快,但家长天天拿我和别人比,每天回家一定的批评我,没事也要找点事来。而且我的父母总是吵架,几乎是每天,而且每天都要动手,他们吵完架就找我吵架。我小学时就比较没有朝气,一停下来就想他们是不是又吵了,他们一吵架就忘了我还需要买衣服还需要其他的关心,搞得我常常没有合身的衣服,不是很小,就是他们丢给我的很大的衣服,同学们总的笑话我。我上学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喜欢自言自语,后来影响到学习,因为一天到晚总怕他们吵,总怕他们吵完了打我,我基本是没有心思学习,一天到晚防着他们。
Ⅲ 小学生心理的个案分析
增强耐挫力——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一、案例介绍: 欣欣,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既聪明又活泼。因父母忙于做生意,他在家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欣欣既是独苗,又是长孙,自幼在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成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一帆风顺,都能如愿以偿。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强的个性。在学校里,他“目中无人”,我行我素,喜欢在同学面前耍威风,出风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老师关系紧张;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经常赌气。二、原因探究:1、 家庭教育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针对欣欣的个性心理,我进行家访,从他家长的话语中,我了解到欣欣耐挫力差属“遗传”,而“遗传”的结果并没有给他家带来什么大麻烦。再说,他的学习成绩优异。于是他家的长辈就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极少对他进行针对性教育。2、 前期教育的影响。我是在二年级时接到欣欣这个班的。本来,我对他的名字就不陌生,因为他有个“调皮大王”的雅号,这是在办公室闲聊时听他一年级的班主任提过的。刚到我班的第一天,他给我的印象挺可爱的。而一开始上课,麻烦就来了,他蹲在椅子上,双手一直摆弄自己喜欢的玩具,课本放一边,这哪象“学生样”?我一看,真想狠狠训他一顿,可仔细一想,第一节课总也得留一点面子。于是,我走到他身边,靠着他的耳朵说了一句;“请坐端正些,好吗?”他一听,眼睛直盯着我,也许是看见我脸上的笑容,不一会儿,他果真坐得端端正正。过后,我了解到,他当时闷了一肚子气,心想:“以前的老师,什么事不依着我?今天可倒好,干吗和我过不去?”我暗地里高兴,这一“感情处理”果然见效。因此,我相信呀 要老师对学生多些谅解,即使是“调皮大王”,只要“精诚所至”,也能“金石为开”。三、理辅导及措施: 采用综合心理辅导方法,重点培养他随挫折的能力,分析他耐挫力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排解,增强他的抗挫力。提高欣欣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稳定情绪,承受挫折心理,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1、 引导正视挫折。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他加以引导,让他认识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记得在期初竞选班干部时,他狂妄自大,以为能“轻而易举”,没想到结果却落选了。因此,他大发脾气,同学们也避而远之。后来,他正视了自己的缺点,但对自己的第二次竞选缺乏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对他说:“其实你很优秀。”一听这话,他红着脸问我;“老师,这是真的吗?”我点了点头。只见他又犹豫了一下:“假如选上了,我能行吗?”我说:“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发扬自己的优点,纠正自己的缺点,你准行的!”听完这句话,他高兴地走了。竞选会上,他以坚定的信心——“痛改前非”,博得同学们一阵热烈的掌声,赢得了个“学习委员”。2、 体验艰苦劳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抗挫折能力要在挫折中获得。我故意在劳动中让他做一些消耗体力大的劳动,让他真正体验艰苦劳动的感受。因为这不仅能培养他的吃苦精神,还能培养他坚持忍耐的精神。开学初的劳动,他尽量挑些细小的活儿干,还在同学中虚张声势,遇到重些的活儿,他就退却了。这时,我就采用“激将法”,对他说:“你长得又高又胖,力气最大,这活儿该你包了!”他听后,吐出了长舌头,硬着头皮干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得了个“大力士”的雅号。有了这个雅号,他干活再也没有偷懒过。在劳动中,他不仅出尽了风头,也尝到了战胜挫折的甜头。3、 搞好家校配合。纵观欣欣的这一心理障碍,我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我常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等途径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建议他的家长适当让他做些家务,以增强他的耐挫力。经过一段时间,他逐渐懂事了:父母下班,他能端茶送水;爷爷奶奶生病,他就急忙去探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经常反思,改进不足,提高家教水平,不能“只养不教”。学校是强化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密切配合老师,与老师一道齐抓共管,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让孩子永远心情舒畅,永不受委屈,这是家长所希望的。可是今天你为他诉“不公”、平“冤屈”,明天谁为他披荆斩棘、遮风挡雨、铺路垫石呢?因此,做家长的应时时提醒自己:今天要为孩子准备他在未来生活中乘风破浪前行的条件,也要为他打下在逆风中行进的基础。4、 学会克服困难。应付挫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只有让他在竞争中经受锻炼,磨砺坚强的意志,才能培养他的韧性、耐挫力和受挫后的恢复能力,才能使他学会从别人或外界给予中得到幸福,并从内心深处激发一种自己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他才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去年,我推荐他参加数学竞赛。然而,他因第一次参加而怯场,结果“名落孙山”。我鼓励他:“虽然这一次发挥不好,但毕竟是第一次,只要你有信心,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你都能战胜的。”他听后喜笑颜开,答应我参加下一次竞赛。5、 经过努力,欣欣恢复了理智状态,内心达到平衡。能主动经常去接近同学,跟同学谈心,沟通思想;能主动把憋在心里的苦闷向老师、同学吐露,解开自己心理的疙瘩;能在挫折面前自觉摆脱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四、小结 该同学由于耐挫力差,经一学期的不断感化教育和多次的心理疏导,情绪忆较为稳定,心理状态能保持平衡,达到预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本案例表明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要把握时机,调整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运用综合的科学心理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Ⅳ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看了上面的内容后,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心理障碍的形成,家庭的因素占主要作用版。所以,在辅导孩权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疏通孩子母亲的爱之渠。母亲给予孩子的爱是任何一个心理辅导老师都无法替代的,但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帮助母亲,重新拥有爱孩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代表母亲的言行是对还是错,而在于爱的表达方式是否被孩子接收到,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不是,那么,只有去换其他的方式去爱,换不代表无能,换只代表去寻找更好的途径。
愿我的感受能够对你有所启迪,能够帮到孩子的母亲学会爱的方式,帮到孩子健康成长。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