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学生竞赛的措施和方法
① 竞赛辅导哪个教育机构做的较好为什么
立影教育
各类竞赛辅导,他们都是最牛的了!!为什么??老师啊 ,名校的老师啊!!
② 辅导学生竞赛获奖属于科研成果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既然是辅导,不管获奖与否,都是你在教授,而不是你在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它应该归于教研,相应获奖的辅导教师应该享受相关教研成果奖的奖励。这种奖励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相关的规定。
③ 高中数学竞赛该看些什么辅导书
高中数学联赛考前辅导 ,这本书当教材就好,内容少而精,适合巩固竞赛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 几何问题/初等代数/初等数论/组合数学/原创题集 《中等数学编辑部》
这些每本书都是由各种不同的作者写的小专题汇编而成,所以不同章节的难度差别可能很大。但其中不少章节都写的很有新意,读来也会有不少收获。整体难度不大、内容不多但还算全面。
④ 推荐初中物理竞赛辅导书
<<冲刺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浙江出版社,因为本书内容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内》为依据,不容拘泥于其界定。与一般的竞赛辅导书不同;采用“点击式”介绍高层面的物理知识,巧妙的物理方法;例讲选题注重给学生以解决物理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新信息传达;练习题、测试题全部给出详解或解答指要;选练习题尽少重复全国物理竞赛试题以增大新题容,总的来说本书以初中物理竞赛大纲为依据,按知识模块编写,以模拟试题为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例题讲解形式呈现知识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我还想推荐一本我用过的物理竞赛书,它非常的好,是<<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解题方法大全>>它的理念是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对了它的出版社是山西教育出版社
⑤ 初中奥数竞赛辅导课怎么上
我是一个老师,我觉的你要做的就是找几道同一类型的题目,自己要回回做,重要的是搞答清楚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和思想,然后上课时 ,先把第一道的解题思路跟学生讲一下,再把你体会到的思想讲出来,最后让学生做剩下的题目。我觉第一次上课做到这样就可以了
⑥ 数学辅导书是培优竞赛新方法好还是新思维好
要学复好数学,关键是要勤思考,多动脑制筋。我认为辅导书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自己学习思考。至于辅导书类型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新思维比较好,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觉得容易学进去的,才是最好的。
⑦ 高中生物竞赛在高一阶段如何辅导麻烦列举基本程序及相关内容,请有经验的老师回答,多谢!
您好:我是2008级的学生,高中阶段参加山东省的奥林匹克竞赛,关于复赛的试题,我想说一下辅导方向。
普通动物学 刘凌云 郑光美 高教出版社(必看,没悬念,看上五六遍也不算多,从纵向分类的角度讲解);
动物生物学 作者不记得了,北大出的,封面是只海狗(从系统发生的角度讲解);
植物学 陆时万等 高教(经典,比看,不说太多);
植物生物学 周云龙 高教(解剖部分很是混乱,分类部分很好,简介,典型,及不太多,有都能涵盖)
植物生理学 潘瑞炽等 高教 (很好的书,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化部分有交叉,可以强化记忆);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王玢 高教;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 丁明孝(经典);
微生物学 黄梨秀 高教;
微生物学 沈萍;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作者记不清了,高教的书,封面是一个胆固醇的分子式;(如果目标不是进国家队,北大教授的绿色上下册的大生化就不要看了,那个拿不稳会把脚砸坏的)
还可以看北大沈同的生化,个人感觉有生化简明教程就可以了,不到三百页,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基础生态学 孙濡泳等;
进化生物学 作者不记得了,是河北师大的老爷子编的;
遗传学上下 刘祖洞;
现代分子遗传学 北大教授朱玉贤的。
再说教程类:
教程一般都是一本讲解,一本习题。
较经典的是湖南出的,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北京川布兰公司组织专家编的精英教案,河北的(封面是只鳄鱼),其他的都不怎么好,这四家最经典。
不求深度只求记忆熟练,稍微的深入,高一开始必须打基础,高中的课程必须速度学完,因为生物竞赛是内容最多的竞赛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学完所有的东西。
高三上学期就开始复赛。
⑧ 怎样指导学生做建筑设计竞赛
谢邀~不过有点不谦虚的说,你真是邀请对人啦!我从大一到大四,一直都参加大学生设计竞赛呐,每年都拿奖。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是拿课程设计的图去参加比赛,没有固定的题目,得奖几率也比较高一点。 但,话说我并不是老师,我就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说吧。 心态方面:1. 要调动学生的热情我在大二的时候遇到了好老师,好老师的意义并不全在于他的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极其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都爱上了建筑。那年我们班有十几个同学参加了竞赛,他为此还专门找同学谈话。然后一个夏天过去之后,这些同学里有五个人得了奖。除此之外,在主流引导的同时,他也能容忍异类的同学自由发展。总之,因为他,我们班变成了年级里最好的一个班,只是用了一年的时间。 2. 要创造竞赛的气氛就是感觉人人参与,整个学院在竞赛那一段时间都是这种气氛。这样,不同年级的同学也能相互交流起来,对学习真是极大的帮助。 3. 要让学生知道参加竞赛的意义这个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 ① 得到一个超越平常水平的机会。竞赛题目通常都比课程设计要有意思,允许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更深入的社会调查,也通常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准备。 ③ 得到与别人交流和竞争的机会。通过组队,跳出班级甚至年级的圈子,向学长学习。 ④ 拓展思路。字面意思不解释。 当然学习不是抄袭,在学会了的基础上就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但是第一步学习的过程绝对是最重要的。 既然是学习就必然要有素材,常见的当然就是各类竞赛的优秀作品,不过这些都太流俗了。我想这么推荐一下: ① 研究即将参加的竞赛中,获奖的往届作品,是绝对必须的。研究的结论,在于把握竞赛的指导思想;而目的,在于超越过去。 ③ 关注国内外新兴媒体和研究型工作室所做的事情,比如《城市中国》在当年就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和对城市的深厚兴趣;还有威尼斯双年展、深圳香港双年展、大声展之类的展览。其他的我一时半会想不出来,微博上有时候会看到让人拍案的研究成果,思想活跃的大有人在。 2. 交流如果能以竞赛为契机,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那是一举多得。 比如,针对竞赛的课题开展讲座,定期进行比较大规模的评图等等。 学习和交流,都是我认为竞赛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如果能通过竞赛得到了这些,竞赛就是有价值的。 当然,如果想要得奖,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起学到真东西,其实得奖是件并不困难的事情,就像殚尽竭虑挣钱总是比做好事要来的容易一样。 得奖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找到那些KEY POINTS。我十分不建议以此为目的来辅导学生竞赛,那简直是误人子弟。但是,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有些人是天生的,对于大部分人却不是。想培养起来还是挺难的,所以同样都是做竞赛,有人能得奖有人不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并非天赋和设计能力,而是对于问题的分析。只不过,我们通常都把这种分析也看做是设计能力罢了。 很多时候,老师是在扮演这个分析者的角色,通过对KEY POINTS的掌握来指导学生的方向。只不过,很多时候,老师也是靠碰运气的。 总结一下,我参加的所有竞赛,从来都没有以得奖为目的,而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个理想有条理、够漂亮的讲给别人听。仅此而已。 抱着学习和表达自己的心情,至于是不是得奖,那都是副产品吧。
⑨ 小学数学能力训练与竞赛辅导答案
(1-1/2)×(1+1/2)×(1-1/3)×(1+1/3)×...×(1-1/99)×(1+1/99)
先算各个括号里的
=(专1/2)×属(3/2)×(2/3)×(4/3)×(3/4)×(5/4)×.....×(98/99)×(100/99)
=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就相抵消
最后剩下
=(1/2)×(100/99)
=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