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壹』 试述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
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分为接纳、诊断、干预、随访等四个步骤。
(1)真诚在人际关系中,真诚是很重要的,辅导员是真心诚意地帮助当事人,辅导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朋友。
(2)尊重罗杰斯强调尊重当事人是无条件的,这个无条件有两层意思:其一,辅导员很珍视当事人。在辅导过程中,不断地给对方一种温暖和关心;其二,辅导员对当事人无条件地接纳和无占有欲的重视。
(3)同感罗杰斯认为辅导员“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素质——这就是同感。”同感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失去了这个同感,整个辅导过程就会中断,毫无效果。要达到正确的同感,辅导员要首先放下自己主观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以当事人的标准来感受事物。俗话说,“将心比心”。
『贰』 个别辅导的原则有哪些
个别心理辅导有它独特的操作方法与技能,这些操作方法和技能受一定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的集中表现就是个别心理辅导的原则。综合国内外心理咨询的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个别心理辅导应遵循真诚、荐重、理解、整体、差异、自律、保密七项原则。
一、真诚原则
真诚原则又称真诚可信原则,是指辅导老师与当事者赤诚相见,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诚心诚意地帮助当事者摆脱心理困惑,从而给当事者以可信、可靠的信念。这是个别心理辅导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辅导老师要尊重当事者的人格,尊重当事者的真实问题。当事者一般都受过—定的心理挫折,他们的自尊心受过伤害,或者受到伤害的威胁,感到无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才来咨询室寻找帮助,如果辅导老师能够尊重当事者,那么这种尊重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的当事者到咨询室痛哭了几次,痛苦的情绪得到了渲泄,“心病”不治而愈,因为他(她)感到辅导者尊重他(她),理解他(她)。
三、理解原则
理解的意思就是能体验他人酌精神世界,就好像体检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理解”与平时所说的“同情”是不同的概念。同情只涉及对方感情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帮助.理解则要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理解原则要求辅导老师进入当事者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要求辅导老师理解和分担当事者的各种负荷。
四、整体原则
整体原则是指辅导老师要用系统论的观点进行辅导。要注重来访者心理素质与心理问题的整体联系,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普追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人的心理障碍既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有思系,也与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有关。辅导老师对当事者必须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五、差异原则
差异原则也称针对性原则,是指辅导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当事者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六、自律原则
自律原则又称当事者中心原则,是指辅导老师帮助当事者挖掘自己的心理潜能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每位当事者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潜能,辅导者的责任是帮助当事者发掘这些潜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积极的内驱力来排除当事者一时出现的心理障碍。
七、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又称隐私原则,是指对当事者的个人隐私——不愿公开的经历、生活背景、现状等.辅导老师须绝对保守秘密。这是个别心理辅导的一条根本原则。
『叁』 个别辅导如何保证教学效率
首先,保证师资力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老师认真负责;最后,孩子认真巩固,方可事半功倍。
『肆』 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个别辅导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兴奋点、疑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个别辅导。不管教师工作多么细致,多么有效,班级授课这一群体教学都会产生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课堂,尤其是课后的作业反馈中都会一一呈现出来。
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教师只有利用反馈信息,寻找适合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简短的、诊断性的形成性练习,发现每个学生通过教学已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掌握,然后为学生设计并实施补救方案。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收效颇好。
多管齐下挖掘潜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是巨大的,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早就证明了。作为教师鼓励学生,开发它们的潜能,有时转换说话的角度,有时给孩子重新创造机会等等,都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例如:称呼班级学习较差的学生为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便会有追赶之意,因为他们会认为我只是暂时落后,我努力就会进步。再如:学生作业做错了,即便是他们上课开小差没听课,或作业不认真审题等等,教师不妨也可以称其为你理解错了或你没看清楚,给他们感觉我不笨。
如果测验成绩不好,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后,允许学生重考。还可以在班级开设分数银行,允许学生存分取分教师这样的个别辅导传递给学生是这样的信息:我有能力学会知识。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会改变态度,提高兴趣,无疑就会提高学习成绩。反之。如果学生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甚至开始厌恶自己,那还谈何好好学习?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被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恢复了自信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很多老师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进行个别辅导”。是的,如今的班级教学提倡的是小班授课,可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个班少的可能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多一点的甚至有的八十多个学生。那么面对这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又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同。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的。那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我的个人几点想法
1、及时对症辅导。如果把作业反馈比作医生给病人诊断,那么,个别辅导就是给病人治病。治病必须要及时,且对症下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哪怕是几个非辅导不可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也很难,这需要毅力,需要奉献精神,需要爱!
2、学生互助辅导。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个别辅导,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资源请班级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加盟。如安排座位时有意识地进行好差搭配,或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老师上课时只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同桌或小组同学就能基本解决教师一人长时间的辅导工作。
3、家长加盟辅导。教师作业批改后的个别辅导,家长也是重要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常常会出现学习速度慢,能力差的极少数学生未能当天功课而归的现象。如果老师希望学生弥补当天的知识缺陷,而不至于使学生与以后的学习误差结合起来,而家长又有辅导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矫正所需要的支持和知识缺陷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备忘录上告知家长,请家长给予帮助,这很有成效。因为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特点的,他们对孩子一对一的讲解,必定是适合孩子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学困生尤其是这样。在同一标尺下,学习困难生达不到要求时,我们不必着急也不必叹息,给这些孩子特殊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获得进步。
『伍』 教师对异性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要注意哪些
首先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环境,而且要保持距离感,讲话举止也要注重分寸,符合礼仪。
『陆』 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又称个别教学,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辅导非常必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兴奋点、疑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个别辅导。不管教师工作多么细致,多么有效,班级授课这一群体教学都会产生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在课堂,尤其是课后的作业反馈中都会一一呈现出来。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发展,教师只有利用反馈信息,寻找适合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简短的、诊断性的形成性练习,发现每个学生通过教学已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掌握,然后为学生设计并实施补救方案。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收效颇好。 1、多管齐下挖掘潜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是巨大的,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早就证明了。作为教师鼓励学生,开发它们的潜能,有时转换说话的角度,有时给孩子重新创造机会等等,都可能有意外的收获。例如:称呼班级学习较差的学生为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便会有追赶之意,因为他们会认为我只是暂时落后,我努力就会进步。再如:学生作业做错了,即便是他们上课开小差没听课,或作业不认真审题等等,教师不妨也可以称其为你理解错了或你没看清楚,给他们感觉我不笨。如果测验成绩不好,在老师引导下理解后,允许学生重考。还可以在班级开设分数银行,允许学生存分取分教师这样的个别辅导传递给学生是这样的信息:我有能力学会知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他在学习中就会改变态度,提高兴趣,无疑就会提高学习成绩。反之。如果学生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他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甚至开始厌恶自己,那还谈何好好学习?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被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恢复了自信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及时对症辅导。如果把作业反馈比作医生给病人诊断,那么,个别辅导就是给病人治病。治病必须要及时,且对症下药。认识一位数学老师,三十多岁。她的教学谈不上出色,但对学生耐心,负责任,学生成绩几年来都是年级第一,优等生占了班级的三份之二。这种现象引起了我注意,经过观察,我发现她每节课下课都准时在任教的班级门口,把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逐一叫到面前当面讲解错题在与她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几年来坚持每个学生的错题不过夜,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纠正错误。我想:她的成功得益于四个字:对症、及时。后来,我也尽量照她的方法做,果然成效显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哪怕是几个非辅导不可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也很难,这需要毅力,需要奉献精神,需要爱! 3、学生互助辅导。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个别辅导,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资源请班级中学习较好的学生加盟。如安排座位时有意识地进行好差搭配,或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老师上课时只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同桌或小组同学就能基本解决教师一人长时间的辅导工作。当然,这必须有前提:学生作业速度不慢,理解力不是很糟糕。这一过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都会改变好学生通过辅导别人知识更加扎实,中下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乐于在同伴的指导下努力学习。渐渐地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积极的看法。如果再辅之以比比作业那组快、比比成绩那组好等起催化作用的学习竞赛活动。就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何乐而不为呢? 4、家长加盟辅导。教师作业批改后的个别辅导,家长也是重要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常常会出现学习速度慢,能力差的极少数学生未能当天功课而归的现象。如果老师希望学生弥补当天的知识缺陷,而不至于使学生与以后的学习误差结合起来,而家长又有辅导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矫正所需要的支持和知识缺陷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备忘录上告知家长,请家长给予帮助,这很有成效。因为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特点的,他们对孩子一对一的讲解,必定是适合孩子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家长关注孩子学习,如经常检查、更正孩子作业当然不是问问做了没有的家长,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好,成绩优良者。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家长及时发现了孩子的错误,及时进行了纠正。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学困生尤其是这样。在同一标尺下,学习困难生达不到要求时,我们不必着急也不必叹息,给这些孩子特殊的时间, 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获得进步。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何愁教育没有希望的明天。
『柒』 网课结束后对个别学生线下如何辅导
您好 一般有学习辅助软件的,比如学习通和云班课都是可以支持私信,不过一些老师更喜欢给这个班级的学生讲,让更多的学生学懂这些知识。用QQ进行发文件更方便一些
『捌』 如何个别辅导小学语文阅读
一、要发扬小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思维。
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二是求异。二者缺一不可,思维就是不能起飞,求同,发现规律,认识事物共性,求异,发现提点,认识事物的个性,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创造。因此,在阅读求异,即发散思维。在校学生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能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多个层次来看问题,可以顺向思维,也要学习逆向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讨论能力,讨论特别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过程是学生反馈信息、纠正错误,提高认识,也是接受教师指导,纠正错误,提高认识,形成规律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思维更加活跃,沿逆向或多项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例如,小学课本中又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自发来送总理这表达了他们对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这是正确的。但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从中学生很快得找到了这段文字的几个描写送总理的人的重点动词:拄|、靠、挤、等词语,学生在读这段文字时一定要读的重一些,一定要突出这几个动词,一定要指导学生们读出人们迫切、凝重的心情,不辞辛劳的事实就如同一幅画娟一样展现在同学们面前,那么总理的形象就得更高大了,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就得到了升华,这样,教师诱发学生以读代讲就事半功倍了,同学门就可以在读中寻找知识。但是过多地讲究发散性思维在小学阅读指导中有了一些牵合附会和舍本逐末的弊病,追其原因就是教师过多的重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例如教师在教《小站》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大谈特谈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而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中,这样的教学就偏离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在指导校学生阅读时要讲究提问的技巧。
在校学生阅读指导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学生对外界的注意就要提问,所以说提问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学习阅读的手段了。
1、是让学生明白思考问题的策略。
在阅读课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的思考,反复的读。例如有些时候教师问的问题并不是很难。但学生依然答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读得少,没有体会课文的真正含义。从而导致了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唱独角戏的情况出现。其实,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讲究技巧指导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一些专家发现了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的几种原因:(1)不知所问弄不清楚这个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问句缺乏分析理解能力,因而无从回答(2)知道问什么,但都不会组织答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答起。这主要是学生不能将问题的信息与答的信息联系起来。(3)心中明了,却回答不清,不能扣问而针对性的答,这主要是学生不了解各种问题回答时的基本叙述模式(4)而针对综合性问题。往往顾此失彼,或者不知从何入手,找不到突破口,这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缺乏分解的技巧。针对这四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教师提问的同时就要教给学生关于各种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时的思维策略。
具体方法有,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一个问题,但在问题中插入讲解得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供学生模仿,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叶老先生说过:好的文章时读出来的,美文由需美读。我想,面对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经典范文,我们应该沉下心来组织学生原汁原味的读,认真反复的读。
2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每个有经验的教师是会想方设法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能尽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其中一段,对故事强的作品,讲一些有趣的情节,如此常抓不懈定能激发学生约兴趣。
3根据程度不同分别指导。
我们要根据她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别指导。比如指导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读课文,主要是提高她们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在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中,我侧重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在阅读中教给他们方法,提高了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三、要注意应用最新的硬件设备来帮助学生阅读。
心理学上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小学阅读指导水平应该注重原有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教学课件有效的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阅读中应用多媒体已成为小学阅读课文的新突破。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阅读中又很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阅读中,阅读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语系、讲解、默读、朗读。等环节来俄完成。由于班集体授课、课时等影响校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速度是很慢的。而多媒体就存储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并可以随时让学生能听到标准化朗读示范。这样使学生接触大力朗的阅读材料。多媒体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这样校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迅速的提高。
『玖』 学校如何落实学生的个别化辅导
这个时候根据学生的个性情况处理情况,还有他们的需要学校落实学生的个别化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