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班导师
❶ 班导师是做什么的,主要负责哪些工作班助呢
班导师一般是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班助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一般由学生担任内一段时间,结束以后就容没有班助了。不过有些学校有辅导员来行使班助的功能。
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实行班导师了,因为都去搞研究了,哪有时间管你呢。
❷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处理与班导师(班主任)的关系
收藏推荐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并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关系微妙,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确“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长期以来,大学的班主任主要是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而这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有所交叉的,而辅导员除了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外,平时的日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无非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辅导员工作的强势地位也使得部分高校的的班主任工作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❸ 大学里,辅导员和班助是不是有区别的
大学辅导员和班助是有区别的,区别如下:
1、 两者之间地位不同。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班助是由各学院内部优秀的学长学姐来担任,不同于辅导员,有的是大二的,有的是大三的,视各个学院安排而定。
2、 两者的作用不同。辅导员的作用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班助们是你们入校时的迎新接待者,是你们熟悉校园的向导,是你们各种问题的解答者,他们会帮助你们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并且给你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提供建议,帮助你们更好地成长。
3、 两者管理范围不同。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中的老师,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班助主要班助是由各学院内部优秀的学长学姐来担任,不同于辅导员,一个班助主要管理一个班级。
❹ 上大学不当班长怎样与辅导员、院部领导、班级导师、专业教师搞好关系
对于辅导员老师,可以参加一些辅导员比较支持的社团,经常帮辅导员专做事,很快就会认属识你的,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让辅导员认识我,主动要我号码的。或者你电脑技术够硬,无偿帮辅导员解决一些电脑问题,也行。其他院领导、班导师其实关系怎样不太重要,当然关系好更好。这个现实一点,有身家背景的人更方便。至于任课老师,你好好听课,多和老师交流交流,应该就可以了。最后,和班长搞好关系也很重要,大学里面,班长是和学生还有老师接触比较多的,他成为垫脚石比成为绊脚石要好很多
❺ 大学里的辅导员.导师,班主任都是干什么的
大学里辅导员即是班主任。
主要职责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师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❻ 班导和辅导员有什么区别吖
1、负责对象不同:大学中的班导师主要是在班级同学的专业知识、学术比赛、实践、实习、就业等方面为同学提供帮助的职位。而辅导员则是对全院同学的纪律、处罚、奖励、住宿、思想和心理等方面提供帮助。
2、职责不同:大学所配备的班导师的主要职务是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方面、班级学风建设、班级评定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给予帮助。大学所配备的辅导员的主要职务是在全院学生中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并且在德智教育的同时,做好学生心态方面的工作。
3、要求不同:新规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措施更加具体,对辅导员队伍的政治要求更严格。班导则没有这么严格。
(6)辅导员班导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每个辅导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每一人都要有自己的工作计划,不能盲目性、随机性地工作,不能让人推着工作,不能让领导赶着工作,要把各项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
要有独到的工作见解,有处理特殊问题的特殊方法。要有热心、耐心、细心、诚心,要不厌其烦地解决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与学生交心交友,要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改变学习观念,转变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做为工作重心。
❼ 大学的老师和学院辅导员老师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大学的老师和学院辅导员老师的关系就是都是为学生服务,但是也有相互之间的区别。
区别一、工作内容不同。
大学的老师主要是讲授、辅导高等学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答疑、批改作业,组织课堂讨论,以及编写教材及讲义,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而辅导员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区别二、职业要求不同。
大学老师,尤其是教育培训的,一般要求博士(音体美专业可放宽至硕士)学历,并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而辅导员一般要求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区别三、职业类型不同。
大学老师是成为大学教授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教学、研究、辅导学生,在工作中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学术见解,最终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而辅导员主要是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
区别四、职业发展路径不同。
大学老师是由助教晋升而来的,是大学教师中的中级职称。讲师如果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则会晋升为副教授,进而晋升为教授。而学校的辅导员,一般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但是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升。
区别五、职业定义不同。
大学老师(科研岗)在大学里主要是针对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同时深耕于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职业的认可,在授课、训练、书写论文这几个方向里取得平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学讲师
网络-辅导员
网络-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❽ 大学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的区别。
主要职责不同:
1.辅导员:
大学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开展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等。辅导员负责的工作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文明宿舍建设、班级管理、党团建设指导、社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就业指导等。简单来说,辅导员的工作更像是学生生活中的向导,在学生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有着辅导员的影子。
2.班主任:
大学班主任不同于高中班主任,不会全天陪伴大家,直接的授课也不会太多。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班级评定、班级学风建设、学习指导等。班级的班干部选举、班风建设、期末班干部工作总结、特色班会、班级建设答辩等都会有班主任的参与。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有学术方面的问题想研究,上报项目、发表论文、希望了解可以参加什么竞赛,可以找班主任帮忙。
3.导师: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8)辅导员班导师扩展阅读:
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辅导员职责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执行。
(一)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甘于奉献,潜心育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
(五)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