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辅导员知识体系
㈠ 辅导员 岗位专业知识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作者:陈立民 主编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780128493
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资料
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全国大学陆续建立了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这本关于辅导员理论和实务的书,总结了前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梳理了我国辅导员理论、辅导员制度发展,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的学生事务理论,对学生事务工作进行了严密、系统的分析、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适合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学生部(处)使用。
【图书目录】 -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序
理论篇
第一章 辅导员理论和制度沿革
第一节 辅导员概论
一、什么是辅导员
二、辅导员的产生和发展
三、理角我国的辅导员角色
第二节 我国辅导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辅导员制度的产生
二、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和变化
三、我国辅导员制度现状
四、我国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状况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理念变迁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的专业化发展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画务的机构与人员
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工作体制
第二章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第一节 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辅导员宏观角色定位
二、辅导员微观角色定位
第二节 辅导员与其他学生管理和服务主体间的关系
一、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二、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三、辅导员与“两课”教师之间的关系
四、辅导员与党政管理干部之间的关系
五、辅导员与心理辅导中心的关系
六、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的关系
七、辅导员与分团委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职业特点
一、政治性
二、教育性
三、服务性
四、直接性
五、基层性
六、复杂性
七、繁琐性
第四节 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第五节 辅导员的职业道德
一、责任心
二、奉献心
三、上进心
四、务实心
五、真诚心
第三章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第一节 理想信念教育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现状与困境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分析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一、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认知
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现关剖析
第三节 公民道德教育
……
第四章 班级管理
第五章 辅导咨询
实务篇
第六章 辅导员如何开展日常管理
第七章 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章 辅导员如何开展学习辅导工作
第九章 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第十章 辅导员如何开展生涯辅导工作
第十一章 辅导员如何举办各类活动
第十二章 辅导员如何处理突发与紧急事务
第十三章 辅导员如何进行个人心理调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希望对你有用!
㈡ 如何开展辅导员工作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写作思路:首先表明自己对辅导员岗位工内容的认识,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版对未来工权作的计划和设想做具体阐述。
示例如下:
辅导员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咨询服务。工作中我要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法制意识,养成文明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工作中保持不断学习,坚持“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相关人文科学知识等,同时注重学习现代科技手段并积极运用于学生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服务于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今后辅导员工作设想是:
1、狠抓学习
希望能将高中时的学习动力、学习精神给保存下来,鼓励学生考研,让更多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提升自身竞争力,从思想上、学习环境上等各方面给学生提供考研帮助。
2、强健体魄
鼓励学生多运动,强身健体,劳逸结合。
3、思想交流
平时和学生多交流,多接触,在学生之间传递正能量,社团活动不求多,求精。深入学生之中,防范于未然。
㈢ 什么是生活辅导员一般有什么专业知识,请详细介绍一下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中国大陆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 辅导员职责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执行。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㈣ 辅导员需要什么教育和知识要求
高等教育基本知识,其中教育学、心理学、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学生事务管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等均在业务范围。
㈤ 高校辅导员九大职业功能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标*项为专家职能,高级辅导员需至少符合一项标*项
1、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动思考研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一般规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工作调查研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前沿性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2、党团和班级建设
(一)深入研究高校党建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成为党建专家
3、学业指导
(一)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师的实验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
(二)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
(三)研究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4、日常事务管理
(一)积极创新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总结凝练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学生事务管理的规律,成为学生事务管理专家*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一)总结凝练实践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研判网上学生思想动态,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7、危机事件应对
(一)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分级,并做出预判
(二)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稳定工作局面
(三)总结经验,对工作进行改进,完善预警和应对机制
(四)总结凝练实践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危机事件应对的规律,成为校园公共危机管理专家*
8、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一)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能为学生开展基本的创业指导,成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
9、理论和实践研究
(一)参加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
(二)主持省部级以上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形成具有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5)对辅导员知识体系扩展阅读:
1、初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1-3年,经过规定入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2、中级辅导员一般工作年限为4-8年,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培养了较强研究能力,积累了一定理论和实践成果。中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初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各项职业功能上有更高要求。
3、高级辅导员一般工作8年以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