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1. 青春导航,责任增长
用爱与责任为青春导航——二○○八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侧记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在这个舞台上,没有通常晚会少不了的大牌明星,主角是一群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高校辅导员。 10月14日晚,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里流光溢彩,“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正在这里举行。这些普通的大学老师,像明星一样,踏着红地毯,从舞台深处翩翩走来。聚光灯下,他们的微笑无比灿烂。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等领导同志亲自为他们颁奖。 4根水晶柱分布在舞台两侧,随灯光变换色彩,显得活泼而充满朝气。4棵参天大树的模型环绕舞台,彰显了“立德树人,与爱同行”的晚会主题。“志在育人”、“爱洒校园”和“情系祖国”构成了晚会的三大篇章。一部部反映获奖辅导员事迹的短片在矗立于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呈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容,让掌声经久不息。 为了把一名学生从传销“泥潭”中解救出来,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先后与学生个别谈话30多次,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个小时,让学生破除一夜暴富的幻想,认识到非法传销的危害。 “多少次,他拿着工资给学生做生活费;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拿着学生的资料赶赴全国各地人才招聘会,落实学生的就业岗位。”这是晚会给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皇晓东的颁奖词。“他就像学生的爸爸一样。”皇晓东的妻子这样评价他。 “你心目中的优秀辅导员有什么标准?”当主持人向获奖辅导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每一位辅导员都把“爱心”和“责任心”放在首位。 爱心孕育力量,责任催生希望。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把爱当作一种语言,写下了15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她还资助4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万多元,其中,她资助的第一个学生罗英已上大学二年级。晚会现场,罗英和孙雅艳深情相拥,罗英泣不成声地说:“雅艳姐从中学一直资助我读到大学,我要把她给我的爱回报给这个世界。”两人手牵手,同唱一首《与爱同行》。爱生爱,生命无限精彩,心交心,幸福与你同在,看着这感动的一幕,不少观众眼中泪光闪闪。
2. 安徽大学美女书记火了,谁是李鬼,谁是李逵她的师德师风有问题吗
这件事情还在调查中,尚不能断定她的师德师风有问题。但引发了社会关于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讨论,有积极意义。
3. 邀请外校同学参加我校教师节的节目的英语短文
江南大学学生工作部邀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内国矿业大学李琳老师容,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奖者南京大学李兴华老师,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冠军南京理工大学赵玉瑜老师来校作工作经验交流。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海峰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包括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在内的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上,李琳老师就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的特色做法进行了介绍,并重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感悟,就如何利用博文诗词育人作了交流。她指出,辅导员只有融入学生的生活和话语体系,才能教育引导好学生。李兴华老师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主题,重点就就业工作交流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做法。她还结合实例讲述了南京大学“培养三问,工作三情,育人三线”的学生工作理念。赵玉瑜老师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分享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参赛心得,并就南京理工大学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上的特色做法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是增进了解、分享经验、加强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开阔辅导员工作视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会进一步强化校内工作交流和校际工作交流,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平台。
4.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权威解读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下发以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12.7万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重要举措列入了教育部重点工作。
自2012年5月以来,教育部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梳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制定起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先后赴多地组织当地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学工部门负责同志、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宣传部门负责同志、理论专家代表、辅导员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近百所高校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于2014年3月修改完成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2.问:发布《标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3.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标准》的主要内容。
答:《标准》主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
《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进行选聘。
《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4.问:《标准》为什么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答:《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目前是一个导向型标准,《标准》之所以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是为了体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帮助广大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也可将《标准》作为高校辅导员评定职称职级的参考依据,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政策。
5.问:在落实《标准》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为推动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于近期发布有关实施要求。
一是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标准》作为本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辅导员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组织开展《标准》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要求各高等学校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标准》的具体措施,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能设置,制定辅导员准入标准,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确保辅导员培养培训经费保障,加强辅导员专业发展规划,注重辅导员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健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
三是要求各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围绕《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辅导员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推进高质量辅导员培训教材编写,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培训内容,增强辅导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标准》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标准》主要内容,全面落实《标准》各项要求,把《标准》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5. 大学的辅导员可以叫老师么
辅导员可以叫做老师。
一、是辅导员职能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二、辅导员的身份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实辅导员是一个教室队伍里非常可贵的教育资源,面对90后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化较突出,如何更好、更全面的开展学生工作就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难点。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他们,要学会利用90后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工作。
当然这也是我们90后生活这个时代最需要得到重视的群体。
(5)2012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扩展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下发以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
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12.7万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重要举措列入了教育部重点工作。
自2012年5月以来,教育部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梳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制定起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于2014年3月修改完成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6. 2009优秀辅导员评选
是"2008全国高来校源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网络投票"100进30":
http://www.xinhuanet.com/e/fdy01.htm
7. 2013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优秀辅导员李妍妍
李老师加油啊,,万千网友支持者您。呵呵。
8. 李荣生是什么人知道么朋友送了一幅画,可是我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人。有他的介绍么
经过查询和比较,李荣生可能非书画界人士,只能推测他是位文化人或官员,爱好书画。以上仅供参考。
9. 华秀梅的获奖情况
2011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2011年 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2011年 全国高校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获“最佳博客奖”(全国10个)和“优秀博客奖”(全国100个);获“优秀博文奖”,2篇(全国100篇);获优秀博文单项奖4篇;
2011年 论文《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证研究》获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2011年 《聚沙成塔,润物无声——安庆师范学院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获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二等奖。
2011年 安徽省“创先争优在行动”演讲比赛优胜奖。
2011年 安庆师范学院“创先争优在行动” 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1年 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1年 安庆师范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 安庆师范学院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