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辅导员年度人物
『壹』 安徽大学美女书记火了,谁是李鬼,谁是李逵她的师德师风有问题吗
这件事情还在调查中,尚不能断定她的师德师风有问题。但引发了社会关于教师师德师风问题的讨论,有积极意义。
『贰』 大连海事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终身
本人是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一名学生,为大家解惑来啦,推几位喜欢的老师的课~
1. 张运杰教授的数学建模课
数学建模最重要的比赛有国赛和美赛,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关心的两个比赛了,而国赛和美赛之前还有校赛和省赛。要想在比赛中轻易拿到好成绩可不容易,不经历一番培训怎么能行?所以就有了张运杰老师的数学建模课。
这门课也是我上大学以来唯一一门在教室站着上完的课,因为选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等到最后没有位子坐了。
不得不说张运杰教授讲课水平很高,逻辑性很强,前后都有关联,给人的代入感很强。
不过,我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这门课想拿高分不容易,但是只要上课跟着老师走,下课及时做完作业,绝对不至于挂科!
『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权威解读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答记者问
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下发以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12.7万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重要举措列入了教育部重点工作。
自2012年5月以来,教育部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梳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制定起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先后赴多地组织当地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学工部门负责同志、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宣传部门负责同志、理论专家代表、辅导员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近百所高校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于2014年3月修改完成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2.问:发布《标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3.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标准》的主要内容。
答:《标准》主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
《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进行选聘。
《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4.问:《标准》为什么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答:《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目前是一个导向型标准,《标准》之所以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是为了体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帮助广大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也可将《标准》作为高校辅导员评定职称职级的参考依据,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政策。
5.问:在落实《标准》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为推动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于近期发布有关实施要求。
一是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标准》作为本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辅导员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组织开展《标准》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要求各高等学校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标准》的具体措施,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能设置,制定辅导员准入标准,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确保辅导员培养培训经费保障,加强辅导员专业发展规划,注重辅导员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健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
三是要求各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围绕《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辅导员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推进高质量辅导员培训教材编写,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培训内容,增强辅导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标准》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标准》主要内容,全面落实《标准》各项要求,把《标准》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肆』 邀请外校同学参加我校教师节的节目的英语短文
江南大学学生工作部邀请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内国矿业大学李琳老师容,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奖者南京大学李兴华老师,第四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冠军南京理工大学赵玉瑜老师来校作工作经验交流。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海峰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包括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在内的全体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交流会上,李琳老师就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工作的特色做法进行了介绍,并重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感悟,就如何利用博文诗词育人作了交流。她指出,辅导员只有融入学生的生活和话语体系,才能教育引导好学生。李兴华老师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主题,重点就就业工作交流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做法。她还结合实例讲述了南京大学“培养三问,工作三情,育人三线”的学生工作理念。赵玉瑜老师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分享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参赛心得,并就南京理工大学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上的特色做法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是增进了解、分享经验、加强学习的重要载体,是开阔辅导员工作视野,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会进一步强化校内工作交流和校际工作交流,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平台。
『伍』 大学的辅导员可以叫老师么
辅导员可以叫做老师。
一、是辅导员职能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包括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二、辅导员的身份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实辅导员是一个教室队伍里非常可贵的教育资源,面对90后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化较突出,如何更好、更全面的开展学生工作就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难点。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他们,要学会利用90后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工作。
当然这也是我们90后生活这个时代最需要得到重视的群体。
(5)王平辅导员年度人物扩展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下发以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
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12.7万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重要举措列入了教育部重点工作。
自2012年5月以来,教育部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梳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制定起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于2014年3月修改完成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陆』 陈丹的个人简介
陈丹老师自2003年担任辅导员以来,辛勤耕耘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助力专学子成才,不断积属极探索,创新基层学生工作,所带学生与集体多次获得省、市级等荣誉称号;个人曾获“2010首届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9年广东省五星志愿者”、“韶关市优秀团干”、“韶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第五届十佳青年”、“校优秀辅导员”等众多荣誉称号。
『柒』 简述2019年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处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和政治稳定工作意义重大。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第26次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固稳工作总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目标: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着力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广大师生,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措施: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线上线下载体,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等载体,提高理论武装的时效性。继续组织“优秀辅导员讲师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常态化开展“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让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问题描述: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与要求还不够适应等
目标:树立精准思政理念,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和“一省一策”集体行动,发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指委作用,开展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果展示系列主题活动(领航计划),立项建设一批思政课教改支持项目。开展全国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课题)河南高校专项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课程思政迈出坚实步伐。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指导推动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支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研修基地建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评选和展示交流活动。推动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展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示范单位创建,发挥心理育人功能。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加强教师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3.强化价值引领,深化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问题描述:整体水平不均衡
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量和思想道德保障
措施:开展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创先争优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表彰展示活动,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巡展,推动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启动省级文明校园创建评选。
4.坚持改革创新,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问题描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作用发挥不够,网络育人功能不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目标:建强网络阵地,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措施:推进全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研究与分析中心及网络联盟建设。在首批6所高校试点基础上,适时在全省高校推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APP“指点天下”使用。实施全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支持计划;开展第三批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试点高校和精品项目评选;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骨干作用,积极开展舆论引导。推动网络内容建设,持续开展“我是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好网民选树活动,组织“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
5.注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问题描述:领军人物、创新人才缺乏,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目标:提高整体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措施:组织开展高校党委宣传部长、学工(研工)部长、团委书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人等专题培训。鼓励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组织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论文、精品项目评选等活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进行分类指导。指导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开展工作。
6.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和政治安全
7.完成省委、教育部和省委高校工委、厅党组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应急性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