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导员的培训
⑴ 辅导员需要哪些能力的培训
你好,呵呵引用来的,不知道适不适合您用,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哦。
1、对学生进行思回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答为管理。
2、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班级工作。
3、模范遵守辅导员工作守则要求,关心爱护学生,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等,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贯彻落实情况。
4、搞好班级学生工作。
5、积极参加校、系、部(处)和年级的各种会议。
6、对评优、评奖的学生和班级提出表奖意见,对违反纪律构成行政处分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参加招生、毕业分配的具体工作。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系、部(处)组织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值周工作和竞赛评比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
⑵ 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中,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一、准确把握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对于任何一种职业来说,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取决于该职业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准确,对辅导员搞好千头万绪、忙碌繁杂的日常工作具有引导作用,对辅导员完善知识结构具有促进作用,对辅导员走上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是辅导员找到组织归属感、事业成就感的关键性因素。
准确把握辅导员的定位,首先要辩证地处理好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之间的关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标准》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教师,辅导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作为知心朋友,辅导员应维持双方认可认知模式下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相互联系,并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是相互联系的:一是二者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桥梁,都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目的而服务的;二是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人生导师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知心朋友的爱心作保证。知心朋友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人生导师的身份加强教育效果。但二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人生导师侧重于教师的导向功能、传承功能、约束功能,具有稳定性、权威性和约束性。知心朋友则更侧重于教育双方的平等性、包容性和对话性。辅导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与朋友之间的共性与区别,把握好亦师亦友的关系,切实把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