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区域辅导老师

区域辅导老师

发布时间: 2020-11-29 14:22:28

A. 教师如何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观察(转载)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活动区域中,首先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没有能力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口号。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授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调整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指导行为。 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老师应耐心而深入的观察,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优点和缺点,确定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教师与儿童之间这种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 二、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教师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观察必须学会忍耐和少干预。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 三、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小班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中班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语意的能力由逐渐增强了。与小班幼儿相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观察是真正做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的关键。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B.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1)扫描式观察:也就是整体上的观察。目的在于得到班级活动情况的整体印象。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是否都已进入自己的区域,是否有无所事事的幼儿;是否有纠纷事件;有没有孩子需要帮助。如在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已进入各自选择的区域,只有文文还在糖果屋门口徘徊,还时不时的扭头看看我。我走过去,轻轻地问:“文文,怎么了?”“老师,我想去糖果屋,可是我来晚了。”原来是这样啊。我对文文说:“文文每次都玩糖果屋,这次我们去理发店好吗?老师知道理发店生意很好,他们正要人帮忙呢!”在我的建议下,文文高兴地去了理发店,当起了理发师,玩得也很高兴。(2)深入观察。可以有不同指向:一种是指向活动区域,目的是在于了解该区域游戏是否进行顺利,材料是否合适,空间是否适宜,光线是否恰当等。特别是对新增区域,要进行这样的深入观察。另一种可以指向个别幼儿,了解他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状态是否积极,有没有需要帮助等。此类观察比较全面,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个活动或幼儿,这种观察方法采用的比较多。或者在活动起初,可以采用扫描式观察,待幼儿进入区域,比较稳定地进行活动时,则采取深入观察比较适宜。

C.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宏畔园区 李光云 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然而,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教师应该做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此外老师本身还应该注意指导个别孩子时的音量,尽量不要影响其它正在活动的幼儿,要体现教师的隐性指导。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 隐性指导有各种方式,比如:1.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操作同样的材料做同样的事。但不与幼儿直接语言交流,利用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此方式使幼儿在无意中接受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问题。2.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幼儿自由掌握活动过程。此方式不是老师传授游戏的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幼儿合理展开游戏情节,应避免直截了当的指令,尽量防止幼儿放弃游戏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遣,从而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发展。 此外,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以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

D.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活动前到活动后,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的不同需要。 二、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推动孩子的发展。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

E.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创设区域

区域教师幼进行观察直接效种式种效教育手段利于各种能力发展致幼原基础相应提高区域每位幼独特发展提供各种各机丰富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兴趣幼根据自需要自主进行探索、尝试充发挥自想像力创造力并形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合理创设区域环境?让区域环境与幼互起?让区域与我教育机结合起?教师区域帮助幼发展?需要教师进行细致观察 、幼观察 教师要根据幼状态进行细致观察通观察抓住能够反映幼水平表现通些表现准确握幼实际发展水平基础目更换投放材料并幼需要候提供适、适指导提高幼水平根据幼行表现解哪些区更吸引幼并根据幼性发展习特点解幼喜欢哪些操作材料 我班受欢迎娃娃家娃娃家幼能够扮爸爸妈妈着做饭、照顾宝宝、择菜、叠等模仿体验模仿与体验提升自理能力社性发展初孩模仿做饭候我提供都些塑料容器(锅、碗等)及些塑料食物(面包、米饭、蔬菜、水等)孩刚接触些材料些新鲜随着间延技能熟练前提供材料已经能满足幼某种技能提升慢慢失兴趣教师要根据幼需要适更换新材料些塑料做饭容器更换自制仿真厨房用具些塑料食物更换能够实际操作用织布制作饺、包、蔬菜等根据季节提供真蔬菜面粉等 再拼插区相说男孩选择较男孩孩同种拼插玩具操作拼插内容男孩拼插车、枪、飞机等孩插蝴蝶结、花朵、鸟等通孩玩段间教师根据幼实际发展状况提供相应辅助材料让幼更发挥创造空间 二、幼指导 区域教师发现孩喜欢区域往往满患发种情况通都用区域标记娃娃家4脚印表示能进4名朋友益智区同难度同类玩具放4筐等让幼选择其区域或等待区域教师适宜指导相重要针同现象教师应采取同策略 幼操作困难比美工区幼前期制作都非顺利选择粘合材料遇困难选择种粘合材料都能两物品粘牢教师给与幼些建议指导能够加深幼印象能让幼受教师关 幼现玩情况比娃娃家能进4名幼已经4名幼名幼想参与其教师介并引导幼想想办加入家游戏名幼说:想名客娃娃家做客名幼客身份加家游戏 现同伴间问题纠纷建筑区朋友都高高兴兴给物建房朋友转身候碰倒给颈鹿搭房其幼纷纷指责朋友朋友用手进行攻击教师要适介入:气真冷呀我快快帮助颈鹿房修吧于教师巧妙化解朋友始兴奋游戏 幼表现消极打发间娃娃家抢手受欢迎区域每重复着同事情幼表现聊教师客身份介入其请幼制作杯汁或炒盘菜激发幼兴趣;请娃娃家主带着宝宝看表演区节目丰富幼游戏内容 幼创造性行现拼插区幼数用齿轮积塑插些飞机枪类东西名幼用齿轮积塑插管积塑组合拼插辆自行车教师及发现幼创造性适给与鼓励 针幼体差异论幼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面、积极鼓励与肯定每幼性发展能力都存着体差异于某面能力弱幼指导程教师要降低游戏难度让幼体验功帮助幼游戏建立技能断练习提升能力教师请能力强幼做教师能力弱幼起同伴间沟通更容易更便提升能力帮助同能让能力强幼体验帮助快乐 幼教师要适合身份适间介入引导幼达意想效候教师要做游戏玩伴候教师间调解员候教师旁观者幼问题解决教师要适退问题矛盾增教师要选择合适办帮助幼解决才能够体现教师指导及介入艺术性 三、评价 每评价于提升幼水平经验着帮助通评价让幼知道游戏解决问题能让教师解幼实际水平能够及调整更换区域材料评价幼自说能锻炼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评价能力;评价教师说帮助幼区域做铺垫能评价同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幼 比美工区候名幼选择搓纸绳蜗牛粘贴壳由于蜗牛壳螺旋细线使用胶棒粘贴候容易粘手粘贴增加困难几尝试幼都没我悄悄提示选择工具辅助粘贴幼看手旁剪刀教师引导使用剪刀尖边粘边压快作品完总结区域候名幼胆站区域新用自语言告诉全班朋友通孩自总结评价快美工区蔓延孩种使用粘贴蜗牛作品美工区其粘贴作品广泛使用
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F.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但这项教育活动在开展的时候却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时候更加趋于形式化。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二、教师要重视观察,掌握孩子的实际需求
三、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提高其独立性和创造性
四、展开开放式指导,实现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五、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
六、开展有效的评价和交流,展开适当的反思

G. 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老师要怎样指导

区域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致的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区域活动可以为每一位幼儿独特的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活动,进行探索、尝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那么,怎样来合理地创设区域环境?怎样让区域环境与幼儿互动起来?怎样让区域活动与我们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怎样帮助幼儿发展?这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 一、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教师要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能够反映幼儿活动水平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来准确地把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发展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有目的地更换投放材料,并在幼儿需要的时候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来提高幼儿的活动水平。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哪些活动区更吸引幼儿,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喜欢哪些操作材料。 如在我们班,最受欢迎的是娃娃家,在娃娃家里幼儿能够扮成爸爸妈妈,学着大人的样子做饭、照顾宝宝、择菜、叠被子等,模仿体验成人的生活,在模仿与体验中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最初,孩子们模仿大人做饭的时候,我们提供的都是一些小的塑料容器(小锅、小碗等),以及一些塑料食物(面包、米饭、蔬菜、水果等)。孩子们因为刚接触这些材料,还有些新鲜感。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技能的熟练,以前提供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在某种技能上的提升了,他们慢慢对此失去兴趣,这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地更换新材料。如,把一些小的塑料的做饭容器更换成自制的仿真厨房用具,一些塑料的食物更换成能够实际操作的用不织布制作的饺子、包子、蔬菜等,也可以根据季节提供真的蔬菜和和好的面粉等。 再如拼插区,相对来说,男孩子选择的较多,在活动中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同一种拼插玩具的操作中,拼插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男孩子会拼插车、枪、飞机等,女孩子会插蝴蝶结、花朵、小鸟等。通常,孩子们在玩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提供相应的小的辅助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发挥创造空间。 二、对幼儿活动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们会发现,孩子们喜欢的区域,往往人满为患,发生这种情况时,通常都是用区域标记,如娃娃家的地上只有4个小脚印,表示只能进4名小朋友,益智区不同难度的同类玩具只放4筐等,让幼儿学会选择其他区域活动或是学会等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指导是相当重要的,针对以下不同现象,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幼儿操作困难。比如,在美工区,幼儿前期制作都非常顺利,最后选择粘合材料时遇到了困难,选择多种粘合材料都不能将两个物品粘牢,这时,教师给与幼儿一些建议和指导,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幼儿出现玩不下去的情况。比如,娃娃家一次只能进4名幼儿,已经有4名幼儿在活动了,还有一名幼儿想参与其中。这时,教师可以介人,并引导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入大家的游戏。这名幼儿说:想当一名客人到娃娃家去做客。就这样,这名幼儿以客人的身份加人到大家的游戏当中了。 出现同伴间问题纠纷。在建筑区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在高高兴兴地给小动物建房子,有一个小朋友在转身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给长颈鹿搭的房子,其他幼儿纷纷指责这个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还用小手进行攻击。这时教师要适当介入:“天气真冷呀,我们快快帮助长颈鹿把房子修好吧。”于是在教师巧妙的化解下,小朋友们又开始兴奋地游戏了。 幼儿表现消极和打发时间。娃娃家是最抢手最受欢迎的区域,但是每次活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幼儿会表现出无聊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其中,请幼儿制作一杯果汁或炒盘小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也可以请娃娃家的主人带着宝宝去看表演区的节目,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幼儿有创造性行为的出现。在拼插区中,幼儿大多数用齿轮积塑插一些飞机长枪之类的东西,有一名幼儿用了齿轮积塑和插管积塑组合,拼插了一辆自行车,教师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创造性,适时地给与鼓励。 针对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无论幼儿在活动中成功与否,教师都要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因为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于某一方面能力弱的幼儿,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降低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成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技能,在不断练习中提升能力。教师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小教师,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同伴间的沟通更容易,更方便提升能力,在帮助的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要以适合的身份和适时的时间介入引导幼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时候教师要做一个游戏的玩伴,有的时候教师是时间的调解员,有的时候教师又是一个旁观者。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后,教师就要适时地退出,而当问题矛盾增大时,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办法帮助幼儿解决,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指导及介入的艺术性。 三、活动后的评价 每一次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和活动经验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评价让幼儿知道在活动中怎样游戏,怎样解决问题,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活动的实际水平,能够及时地调整和更换区域材料。有的评价可以幼儿自己说,这样也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评价的能力;有的评价可以教师说,帮助幼儿为下一次区域活动做铺垫,也能在评价的同时将一些知识技能传递给幼儿。 比如,在一次美工区活动的时候,有一名幼儿选择了搓纸绳为小蜗牛粘贴壳的方法。由于蜗牛壳是螺旋的细线,在使用胶棒粘贴的时候,很容易粘到手上,为粘贴活动增加了困难,在几次尝试后,幼儿都没有好的方法。这时,我悄悄提示可以选择一样工具来辅助粘贴,幼儿看到手旁的小剪刀,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剪刀的尖,一边粘一边压,很快就将作品完成了。在总结区域活动的时候,这名幼儿大胆地站出来,将区域活动中的新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全班小朋友。通过孩子自己的总结评价,这个方法很快在美工区蔓延,孩子们不但将这种方法使用在粘贴蜗牛的作品上,在美工区其他的粘贴作品上也被广泛使用。

H. 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活动前到活动后,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的不同需要。 二、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推动孩子的发展。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

I.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该做什么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它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师适当正确的指导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置身事外:每次区域活动时间就是教师的休息时间;要不就是漫无目的地“巡回指导”,实际上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干预。二是过度限制: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个人想法进行区域活动,过度注重游戏表面上的有序性;过多限制幼儿自己的发挥,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幼儿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那教师对区域活动中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发挥幼儿主体性,自由性的活动呢?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认真、详细地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与游戏材料、伙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他们整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游戏过程,正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要建立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要的基础上。我们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那么具体操作中如何实现呢?1.观察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有以下几种:(1)扫描式观察:也就是整体上的观察。目的在于得到班级活动情况的整体印象。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是否都已进入自己的区域,是否有无所事事的幼儿;是否有纠纷事件;有没有孩子需要帮助。如在一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已进入各自选择的区域,只有文文还在糖果屋门口徘徊,还时不时的扭头看看我。我走过去,轻轻地问:“文文,怎么了?”“老师,我想去糖果屋,可是我来晚了。”原来是这样啊。我对文文说:“文文每次都玩糖果屋,这次我们去理发店好吗?老师知道理发店生意很好,他们正要人帮忙呢!”在我的建议下,文文高兴地去了理发店,当起了理发师,玩得也很高兴。(2)深入观察。可以有不同指向:一种是指向活动区域,目的是在于了解该区域游戏是否进行顺利,材料是否合适,空间是否适宜,光线是否恰当等。特别是对新增区域,要进行这样的深入观察。另一种可以指向个别幼儿,了解他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状态是否积极,有没有需要帮助等。此类观察比较全面,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个活动或幼儿,这种观察方法采用的比较多。或者在活动起初,可以采用扫描式观察,待幼儿进入区域,比较稳定地进行活动时,则采取深入观察比较适宜。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我觉得观察都要做到“四到”:①眼到看什么?看幼儿是否已进入本区域活动(还是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情绪状态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出现以下行为(争执,不停地转换区角)等等。如有一次在美工区打扮瓶宝宝的活动中,我发现钦钦没有进行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而是与小伙伴玩起了拳击。在经过干预之后才知道,原来美工区的内容已经很久没更新了,幼儿已经失去兴趣了,所以钦钦才会出现这种行为。之后,我马上调整了美工区的材料和内容。②耳到这点其实非常重要。从幼儿的交流之中可以分析出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的个性特征,或者活动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幼儿之间出现争执活动无法继续的时候,听听幼儿说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在建构区,突然传来乐乐和奇奇的争执声,游戏也停止了。我没有马上进行制止,而是听他们在争些什么。“这个风车是我的,我早就看到了。”“我的,我一直在搭房子。”两个小朋友都不肯妥协。原来他们是在为一个风车吵架,我走过去,试图说服他们找另外的风车,可孩子告诉我只有一个。原来我在提供区角材料时,没有考虑到材料是否充足。③手到看过听过之后,做些记录,成为后来分析和干预行为的依据。洋洋是一个非常内向,胆小的幼儿,在上学期我们对她进行了跟踪观察。在区域活动中,更是观察的主要部分。在对洋洋进行干预之前,我们会对她的一言一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成为后来采取何种干预行为的重要依据。④心到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笔记,用心分析,思考,再考虑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如何干预。如在娃娃家,看到苗苗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一边,嘴里还说道:“宝宝不哭,妈妈马上来了。”初看似乎苗苗并不理解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她就是妈妈。但我没有进行干预。因为苗苗对妈妈的依赖特别强,她的行为其实是她自己想法的真实反映。如果这时马上纠正她,可能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波动。2.结果分析是一切行动的依据(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进行分析幼儿的一些行为表现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是难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发展水平,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如小班幼儿还没有“去中心化”,自我为中心较明显。而且他们游戏的水平刚处在“平行游戏”阶段,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不会跟其他幼儿交往。特别在娃娃家中,孩子们一般都是各玩各的。如果这时教师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加分析冒冒然地进入游戏,干预他们,幼儿就会觉得不适应,干预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而结合幼儿具体情况分析之后的教师,采取的措施肯定是不对幼儿进行任何干预。(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经验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的行为上会有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教师在指导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小班冬天的主题,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进行围巾的设计和涂色。我走到飞飞旁边,看到他正在用一只黑色的蜡笔涂色。我看了一会,就马上制止他:“飞飞,你觉得黑色的围巾好看吗?老师不是说过要用漂亮颜色的吗?你看到过黑色的围巾吗”飞飞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我的围巾就是黑色的。妈妈的也是黑色的。老师你看。”飞飞真的从柜子里拿出了他的围巾,黑色的,上面有两只黄色的小狗,很漂亮。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活动时,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维方式出发,不由分说地否定幼儿,而是要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总之,多从幼儿出发看问题。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二、适当干预,促进幼儿发展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之后,就要对需要教师帮助的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这里的指导实际上是一种干预。而干预不是教师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愿望、标准直接强加给幼儿,也不是直接告诉幼儿下面该怎么做,进行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肯定或抑制、否定幼儿的某种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是幼儿获得经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所以干预是建立在发展幼儿的根本上的,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怎样的干预可以体现幼儿主体性、自主性呢?1.干预要适时。不要轻易去干预幼儿的游戏,把对幼儿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经过了解观察,确认一个干预的最佳时机。要在幼儿经过了种种努力之后,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时,才给与适当的帮助。老师在建构区投放了新的材料,是一种塑料玩具。经过拼搭之后,成为一个陀螺。幼儿对新材料的反应很好。巍巍也在玩,他把两部分装起来之后,发现不会像其他幼儿的一样会旋转。显然,巍巍搭的不对,陀螺的底部应该是尖的,而他的两头都是圆的。巍巍发现不对,又重新卸下,再装,可还是不对。旁边的幼儿都笑巍巍的陀螺不会转。他的小脸都憋红了。巍巍本来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还在不停的摆弄,可找不到原因。这时他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走过去,拿起另外一只成功的陀螺,和巍巍的放在一起:“巍巍,这两只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啊?”巍巍反复看了看,“下面是尖的,这个是圆的。”“那怎么样才能使它变成尖的呢?”涛巍巍拆了自己的陀螺,看了看组成的两部分,很快发现了问题,原来是装反了!重新装好的陀螺终于转起来了。巍巍高兴地玩了起来。教师适时的帮助,使巍巍重新开始游戏,幼儿获得了愉悦的游戏体验,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2.干预要适宜。适宜的干预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朝正确的、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进行否定性的干预,如批评。但批评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批评不一定要用语言,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都可以用作否定性干预的手段。一次在阅读区中,孩子们特别的吵,有的幼儿把书当做望远镜在玩,有的幼儿圈起书在打打闹闹,更过分的是把书弄得乱七八糟,满地乱放。我当时就生气了,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们:“你们会不会看书?老师是怎么说来着?全都给我整理好!”我的严厉震慑了全班幼儿,大家都停下了游戏,往阅读角看。活动室的气氛很紧张。教师的干预已经打断了孩子们的游戏。教师对个别幼儿的批评,却改变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氛围。幼儿的游戏需要一个心理上宽松、自由、无压力的环境。而这时教师的不适宜干预,给幼儿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要担心自己会不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怎么玩也是玩不好的。更谈不上发展了。3.干预要适度。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本来幼儿在区域中就是主体、主角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孩子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有的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经常突然地进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骤去游戏,干预的太多,直接告诉幼儿“你应该怎样做,他应该怎样做”使幼儿无法正常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如在一次小吃店中,教师看到幼儿正在分配角色,大家讨论得很积极,久久没有开始游戏,教师就直接为幼儿分好了角色,并且告诉他们每个角色应该做些什么。教师就是在导演游戏,就是指挥者,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三、对干预措施进行反思和评价1.以正确的儿童观为指导思想在对幼儿进行必要干预时,要始终以正确的儿童观为指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和环境的刺激。在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起对他们发展有益的经验。教师的干预行为只是起推动幼儿建构经验的作用,而不是干涉或决定幼儿游戏的想法,方式,内容,等等。2.以保持幼儿游戏状态为前提游戏就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充满着“愉悦及欢乐”的活动。教师在进行干预时,务必要考虑到幼儿游戏状态的保持。如玩积木,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决定如何玩,那就是游戏。如果是教师分配的,那就是工作。3.以使幼儿获得发展为目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干预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而不适当的干预可能回事幼儿失去获得发展的机会。为了维持区域活动表面上的井然有序,部分教师会过多干预幼儿的活动,总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玩,体现出教师头脑中预先计划好的教育目标,而实际上教师的干预已经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成了摆设。所以在干预中,一定要以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为目的采取措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获得发展的媒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