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辅导学生科技创新心得

辅导学生科技创新心得

发布时间: 2020-12-07 05:36:20

A. 今天参加了一个科技创新辅导的面试,,让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关于面试的感想

如果听了一次科技创新的辅导自己没有任何感想的话,那可能只有两种,结版果只有一个。可能一:你不权适合玩科技创新,辅导没能给带来你举一反三,思维大爆发的效果。可能二:辅导太水了,听和没听都一个样子。总之,自己不适合不要强求,强扭的瓜不甜,你非让张飞去绣花、诸葛亮去单挑吕布这事不是多付出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有,现在都搞创新这创新那的,很多辅导么,应风儿而上,挂个名罢了,没啥意思,不被录取也罢了。真正有意义的创新辅导一般会让人听后感想多的都不知道怎么写……

B. 辅导学生心得

一、端正其学习态度
我班的学困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作业应付了事,字迹潦草。我针对其具体情况,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具体情况,有问题随时指导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加强与家长沟通,齐抓共管,逐步改变他们学习懒散现象;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是存在反复。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的耐心,有问题随时处理。
二、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可以这样说,学困生的基础在不同程度上都差,鉴于是此种情况,所以我在辅导时,先从简单的概念、公式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辅导学困生做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 加强课外辅导
然,学困生辅导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加强课外辅导(学习、心理),除了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要在学习上辅导外,对于他们心理的变化,我做到了及时了解,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在这学期里数学辅导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自信心
学困生的心理一向是很自卑,他们觉得在学习上他们不行,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针对于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一些认为学困生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就让学困生来回答,让他们觉得在学习上他们也不比别人差,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我还做到在+平时多鼓励少批评,平时对他们的一些细节问题出现的优点多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在这学期里,在我的帮助下,我班的学困生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
我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继续做好学困生辅导工作。

C.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兴趣与想象创新能力 如何让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想象创新的研究课题已进行半年多了,在这一学期以来,我们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着重在创设良好课堂环境,课外活动时间按开办美术兴趣小组作了一些尝试

D.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教育的心得体会

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字:创新素质教育健康创新精神由于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比较偏重于一种解法。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花力气引导学生,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扩散开来,寻求多种多样的答案,从而有所发现,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 一、运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合作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讨论可以使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学生间、师生间多维信息交流的渠道。 讨论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方法,目的不在求同,而在求异,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二、在教学中大胆质疑、设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造的基础,也应是创新教育的一项准则。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创新的前兆。我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没有疑问,就难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标准,以老师的讲解为准绳,就难有创新,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有学问,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多思多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早已证明,只有善于思考、敢于发问,才会有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发明创造的出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从引导学生的多思多问入手,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思想,创造一个"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发现、质疑、思索、研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就会主动地思索、研究,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能力。当然,引导学生多疑多问的方式也非常丰富,既可以个人提问,也可以小组质疑;既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报告。 总之,让问题走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教学中用想象的方法拓展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益。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鸟儿要飞翔必须要借助空气与翅膀,科学家要有创造必须占有事实和展开想象。"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联想、想象的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如果能经常这样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那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将不再是件难事。在教学中利用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很多,关键是找到"触发点"、"着火点"。丰富多彩的想象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常规和定势,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民主的氛围,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民主性之一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放弃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改变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决定你服从的师生关系,放弃长者的种种威压,不再求会责备,能容许学生有不完满甚至错误的表现,不再以牵牛鼻子走的形式百般驾空、抑制学生的思维。民主性之二意味着全体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无论他们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有何等差异,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都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得到鼓励与赞许,而不是在分数所定的三六九等中备受压抑,失意落寞,不会因为分数的暂时落后和学习的一时困难而遭受歧视和嘲笑。民主性之三指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现、培植、张扬和发展。一个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压制标新立异、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单纯鼓励统一、服从、规范和共性的环境,是极不利于创造思维存在和生长的。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教育,贵在激励学生参与创造,把数学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1、《教育科学研究概论》,魏龙渝主编 2、《数学教学新视野》,张之伟主编 3、《课堂教学技能》,张学敏主编 4、《中学数学教学建模》,伊道恩主编 5、《中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孙春成编著6、《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苏]巴般斯基

E.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进行深刻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大学生科技创新得到全面、迅猛地发展。
在学校层面,建立学生科技创新的评价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层面,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层面,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校园内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实践体系。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观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支撑。克服传统评价存在的评价指标模糊、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一的弊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发掘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从知识、能力、素质、继承与创新、书本与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做出科学评价。以评价为切入点,从对大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实践出发,构建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评价体系,使考核从注重知识记忆传承向注重科技创新素质转变,从而有效引导师生员工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质量观。
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完善运行管理体制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经费来源、表彰奖励、成果转让及指导老师的表彰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要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首先,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其次,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尤其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和硬件投入;再次,要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加大科技表彰力度,并与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评比活动挂钩,从而调动主体和个体的积极性。
建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建立比较稳定的教育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建立有效的载体,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学术氛围,经常举办各种学术科技类活动,为开设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科技类社团,鼓励学生开展活动的自发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广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潜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扩大科技创新规模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师的积极支持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学生科技创新队伍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采取多种办法全面调动大学生群体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既注意科技创新的群众性,又要注意发现、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充分发挥骨干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鼓励和发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科技创新队伍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同样,没有教师的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就举步维艰。教师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把关是促使学生科技创新起点高、成果上水平的重要因素。

F. 如何辅导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楼上的那个太复杂
你可以定一种科技杂志,让他们对科技有所了解
再带他们去当地的科技馆转转
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

G.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作为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育观专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属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形成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H. 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没法教的,但可以培养,引导小学生养成科技创新的习惯。这就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呢?我通过教学活动实践,深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组织学生阅读科普作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科技活动中,我积极指导学生阅读优秀的的科普作品,如中国的有《十万个为什么》、《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科学的历程》等,外国的《飞向月球》、《膨胀的宇宙》等。再通过读书心得、阅读心得交流等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启发了创新思维的灵感。
二、选择教材,优化创新思维培养
教材是学生学习必备的工具,充分利用、选择好科技活动的教材,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我亲自编写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丰富,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非常学科性为主要特征,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课本上“小制作”栏目的作用,带头制作,鼓励学生动手,学生成功了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创作兴趣和创作动机。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开拓思维源泉
我把观察作为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在平时科技活动中,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的内容分为动植物观察和气象观察两大类。如教学《给大自然做日记》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日记的内容:植物生长的过程;动物生长状况;气象观察等。通过观察,学生们写出了《花的形态》、《桃树的一年》、《蚯蚓的秘密》、《蜗牛的生活史》、《燕子春来冬去》等观察作文和小论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设置创新思维方法课,系统训练思维方法
我设置思维方法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并通过自身的科技活动实践,逐渐内化,形成思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例如通过《成双配对》、《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等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创新思维常用方法。
五、结合科学知识、生活知识,教会学生科技创新的方法在平时的科技活动中我们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模仿法
模仿法是小学阶段主要的科技创新方法。例如鲁班师傅模仿茅草的特征,发明了锯子。模仿法会使人生产新奇的创意,有时会使真产品得以改进。
2.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几个事物合成(绝非多事物的简单相加)新事物的方法。组合法可以优化结构、加强功能、取长补短。
3.集中法
集中法是指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都指向一个中心,指向一定的目标或结果。如要某人出差,可乘坐多种交通工具,他最终选择一种合适的交通工具去。又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正是集中法的体现。
4.逆向法
逆向法又称对立法或转化法,人们通过逆向思维的方法找出己有事物、信息对立状态。它探索了许多新问题,创造了许多新事物。
5.希望法
是指对某事物提出某种希望,某种要求,然后再想办法解决的创造方法。
6.还原法
还原法是指先想到某一原理或现象所揭示的本质问题,即找到问题的起点,然后从这一起点出发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如看见了雨伞,就想到它原本作用为了遮雨。因此,遮雨是问题的起点,然后围绕“遮雨”这个问题,找到许多新的办法。
六、开展多样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利用废物搞发明
发明也是创新,利用废弃物搞小发明,对环境保护有利,对节约材料、节省费用有利,对培养创新思维有利。例如,塑料瓶除了能盛水装饮料外,还有哪些用途,要求学生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列出它的用途。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再让学生进行小发明。
2.生活用具发明
生活的用具很多。可以发明的东西也很多。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看看这些用具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还有什么需要应该满足?什么东西还应该增加功能?进而让学生设想发明。此活动渗透了发散思维中列举事物缺点法。
3.学习用品发明
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和接触学习用品,有些学习用品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能提高用品的效率?怎样用起来更方便?等等。选择学生常遇到的问题,便于学生观察、分析,既明确又具体,也便于构思、设计,也容易成功。充分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4.组织学生大胆幻想创作,激发创新思维灵感
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阅读科幻作品、观看科幻影视、续讲科幻故事,引导他们创作科技小论文,科幻漫画,撰写科幻作文,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激发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总之,科技创新在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否良好发展,与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和潜移默化地传授创作方法有关。因此,作为此学科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不断动手,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新时代。

I. 50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各项科普活动及科技创新竞赛等。

以合肥为例,利用课余时间给新生普及科普知识,激发兴趣;组织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各项科普活动及科技创新竞赛。自2005年,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副校长梁珀,担任该校的科技辅导员和机器人教练员以来,就致力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他不断努力下,38中机器人社团竞赛水平越来越高,社团活动年年取得好成绩:2010年4月,代表中国队参加美国FLL世界锦标赛,在33个国家、86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亚军,填补了安徽省青少年活动在此项目上的空白。2015年4月,再次以全国赛冠军的身份参加美国FLL世界锦标赛,夺得金牌。

(9)辅导学生科技创新心得扩展阅读:

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要求规定:

1、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

2、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3、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创”“关键”“引领”等词语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科技的词典里。科技领域不断崛起的新动能,正快速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