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新辅导教案
『壹』 环境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特色创新怎么写
1、环境教育中的教学设计,要分清是教什么课程;
2、如果是中学化学实验,回就可以设计“减量化、微型化”的答实验内容的创新教学;
3、如果是文科教学,可以设计“环保知识”的课堂渗透教育,写环保调查报告的主动式环境教育。
『贰』 写一份创新教学设计
http://..com/question/61661523.html?si=9
创新金点子
http://..com/question/61600695.html
急征~关于迎奥运电信行业服务创新的文章!
http://..com/question/57997361.html
怎样用科学发展观迎接奥运
http://..com/question/57539013.html
应用电子技术
http://..com/question/57159296.html
设计电路一个电压转换电路!
http://..com/question/57022359.html
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案例
http://..com/question/55477724.html
求08年北京乐器展的报告
http://..com/question/56701662.html
怎么写助人为乐的材料
http://..com/question/56631053.html
企业家如何选择创新基础,创新对象,创新水平以及创新方式,从而有效地组织企业技术创新?
http://..com/question/55929680.html
选择发明课题要考虑哪些原则或注意事项
『叁』 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
从2006年第一次购买《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到现在六年,一直喜欢他教书育人、娓娓动听的教学方式,读这本书,能感受他苦干的精神,潜心钻研课文,才能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啊!
『肆』 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 ,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
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教学模式普遍地表现为“导入 课文——熟悉课文——课堂讨论——收束教学”这样一个俗套的流程。由于在“课堂讨论”中提问过多或讲析过多,这里往往形成一个内容繁杂时间冗长的“不歇气”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生动起来,艺术起来。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1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 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伍』 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创新
如何在教学立意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学立意是当前在历史说课、备内课和评课等环节中常被提及的概容念,现今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如周明认为,立意本指一篇文章所确立的文意。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和中心,是统摄教学内容思路的体现^。方颖认为,“立”就是确立r意”则指教学内容的思想立题;“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教学内容的立题[21。支玉良认为,教学立意是教学内容蕴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主题。历史教师不能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落实,应该注重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价值,以多元的历史视角,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从这个层面上立意,围绕这个立意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立意的有无或高低,直接影响历史教学有效性。[3]但就其表述的主要内容看,教学立意是教学者在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和本质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并确立的教学主题,它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是贯穿一堂课的主线。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立意并通过对教材知识点间的整合,设计课堂逻辑贯穿和呈现教学立意。那么,如何在教学立意..
『陆』 理解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谈谈如何结合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版教学目标是设计权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柒』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教案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就是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搜集标本。爱迪生也是一样,爱因斯坦、牛顿也是同样,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新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正如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所以,教师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学习的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情境,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的漫画等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者课前要精心设计疑问,课中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他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育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题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其标准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聚合、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对此,教者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只有做到“弗牵”, “弗抑”, “弗达”,才能“和易以思”。由此得知: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由于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才有了大庆油田的开发。伽利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问题的求异,于是才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异乃至辨证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懂得不盲从,不满足现状,不满足现成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新型人才。 四、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争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者要指导学法,改进教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著名教育学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是为了不教,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尽管启发式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运用,但根本谈不上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主要做到:指导学法,改革教法,广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学生不是被动听讲,而是主动动脑,动手,动口实际操作;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校园人文环境;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样化,答案多元化,并鼓励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形式。例如: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发表独到的见解、思想主张……只要教者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教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捌』 《怎样进行思维的创新》教学设计
一、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情境。自古以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外乎两种:注入式和启发式。前者是使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学根本谈不到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后者则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玖』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内同教学内容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