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学生科学辅导总结

学生科学辅导总结

发布时间: 2020-12-14 15:12:35

㈠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研究课期阶段性小结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科学课没有兴趣,那就谈不上怎样去观察、实践和思考,正如常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科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熟练的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设置悬念,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设置挑战性场景,给学生留下探究性悬念,可以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与学社已有的经验产生冲突,或是学生之间产生争议,学生有了好奇心就可以更好的参与,积极的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视情况提出挑战性问题,适当提出一些超越薛神医有经验水平的问题,让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如:我在教《马铃薯在水中的沉与浮》这课时,我一走进教室,就摆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演示仪器和材料。然后对同学们讲: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好吗?你们想看吗?同学们的求知兴趣,一下子被激起来啦!齐声答道:想看。接着,我边操作便发问,你们看看,两个水槽得水是不是一样的?生答:是一样的。(因为甲水槽底部的盐是平铺的,而且,学生看水槽时,略微仰视,所以看不出两样 )看看这两个马铃薯一样吗?生答:也是一样的。现在,我要用这根魔棒把躺在甲水槽底部睡大觉的马铃薯请起来,让他浮上水面,你们信吗?有的答:信。有的答:不信。我用玻璃棒搅动甲水槽中得水,直到马铃薯浮到水面。同学们一下子被这一现象惊呆了。谁能把乙水槽里睡觉的马铃薯也请起来呢?上来一个同学,他用玻璃棒搅动水槽里的水,左搅右搅,马铃薯总是不浮到水面上来,搅得同学泄气了,看的同学也愣住了。突然一个同学举起手来,大声问道:老师,是不是您在水中做了甚么手脚?这真是一语打破沉静,一场探索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得出了结论。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又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电路板,紧接着设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亮,蜂鸣器变响 ?学生答:合上开关。进一步追问假如把电路开关断开,有没有办法在不合开关的情况下,也能使灯泡变亮?学生即答: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变亮。这时教师请他们试试,并让他们说说,是什么物体使小灯泡变亮起来的,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新情境,使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在这种新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符合儿童的特点,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更喜爱游戏活动。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感情等,在科学教学中适当应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是十分欢迎的。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会感到有沉重的负担,始终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情趣之中。而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虽然能听懂但却难以真正掌握,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游戏。学生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教《怎样认出它们》一课时,在学习了用摸的方法认识东西之后,设计一个摸袋子游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有铅笔、橡皮、糖、小刀、硬币、花生等东西,要求学生不准看,只能用手伸进去摸,比一比谁摸出的东西最多,最后把东西倒出来看,究竟摸对多少,摸对了的学生开心得不得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开心,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看到新奇的东西,有时不满足于看到它的外表,希望拆看来探索它的内部构造。在科学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动手一做。。科学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动手实验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所以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说:这堂课我们来‘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发现磁铁的奥秘,看哪一位同学发现得最多。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做小结: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让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这个‘玩’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实验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本课的认知目标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又如在教学《水》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牛奶、白酒、白糖水、盐水、酱油、醋等几种液体,让他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先看、再闻、最后尝味道,才是最合适的程序。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事物本身不包含兴趣,兴趣产生与我们自身。有些事物看起来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我们去接触它,深入下去,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有些事物经过实践,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总之,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创设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它还能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所学的环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从而获得出乎意料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㈡ 小学 科学 概念总结

科学复习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 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 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21、物理变化的特点: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22、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3、 第一个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
24、 第一个进入宇宙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25、 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中国)
26、 我的载人飞船是(神舟5号和神舟6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又发射成功
27、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8、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9、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30、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利用大熊座能很快找到北极星。
31、 (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三个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星属于(天鹰座)。
32、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3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剩余饭菜、果皮和蔬菜茎叶等厨房垃圾。
可回收垃圾:各种金属、纸、塑料、玻璃、橡胶、布等制品。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
35、(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36、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 焚烧) 两种。
37、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38、(垃圾分类、分装)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
39、污水的处理包括三步:初步处理(物理方法)、再处理(生物方法)、追加处理(化学方法)
40、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㈢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总结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武威市古浪县民权学区:何佰川

内容提要:学习科学要有足够的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
科学的兴趣,
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所以学习科学必须先得培养兴
趣。

重要词语:提问、实验、情境、自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地理等多
方面的知识,
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否学好科学课,将直接关系到将来对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学习的
兴趣及成效,还关系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门课对提
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学好这门课,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
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
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
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
又是激
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只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学中注
意用多种方式向同学展示科学的奥秘,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以
下几点。

一、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在刚开始学习科学时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比如说:
电灯

为什么会发光?为什么有黑夜又有白天?电视为什么会出图像?冬
天为什么穿棉衣不觉得冷?走在冰上面为什么会容易滑倒等等。
这些
都是和生活非常密切的现象,
同学们都很清楚,
但说不出为什么?这
样无疑激发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兴趣,
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完
美的开端,
在每上一节课前不妨联系课本内容提一些类似的和生活相
关的一些问题,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比如说在上《传热比赛》时,
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冬天,
室外的铁棒为什么比木棒摸上去
更冷
;
或在炎炎烈日下的铁棒为什么比木棒更热。这自然而然的就将
问题转移到了传热上,
而且从常见的问题出发,
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
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通过实验,激发兴趣。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人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其认识兴趣,
力图通过思维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产生求知的强大
动力。例如: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时,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在玻璃杯里,上面盖上玻璃片,让同学们观察其现象,然后将点燃的
木条放入玻璃杯中,再观察发生的现象。同学们会看到,小苏打和白
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
点燃的木条伸入玻璃杯后熄灭了,
他们
就会想为什么会产生气体,
木条为什么又会熄灭?从而激起学生想探
求知识的欲望以及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产生高程
度的快乐体验,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
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
启发同学们自己以现

问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的注意力被集中了,又感到了他们变成了主
角,
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时,上课前随身准备一
些垃圾,如废纸,
破塑料袋等,上课时在讲台上有意无意的将这些垃
圾弄到地上,
同学们就有可能会说出来你做的不对,
也有可能用异样
的目光注视你,
这时你开始问:
怎么了?早已以发现问题的同学们便
会说:你将垃圾随意的扔到地上是不对的,破坏了我们的学习环境。
同学们能提出这样的看法,问题也就解决了,你可以进一步深化,拾
起垃圾:
那我们怎样才能维护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呢?
此时学生想探索的兴趣油然而生。

四、

启发学生自己提问题,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其他同学帮提出问
题的同学来回答,
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兴趣,
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
中来。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都是他们思
考的结果,都要给以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畅所欲言,无
疑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兴趣。

总之,
兴趣在学习各种学科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科学的
学习之中,兴趣可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未知的且丰富多采的世界。

㈣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计划及总结

课外活动工作计划
在学校,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制定本学期的课外活动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的体质正在不断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学生们很喜欢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在以前的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思想上显得更加团结,在体质上更加强健,这是良好的反映。但也看出班干部在组织上还有点无序,学生在活动中还不能守好规则,自律意识不强。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动手意识,培养探索科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2、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3、加强活动的计划性,严密组织,提高活动效果。
三、活动措施: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适应节日特点的活动。
4、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5、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6、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7、发扬集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8、发挥年级组的合力,组织适合学生活动的班级集体项目,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