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师辅导 » 辅导学生化学的措施和方法

辅导学生化学的措施和方法

发布时间: 2020-12-22 19:30:40

『壹』 怎样在高考前一个月有效的辅导一个高三学生化学

我觉得最后一个月,最好的复习方法是把你以前考过的卷子拿出来从新,系统地看一遍!回
特别是那答些你曾经错了的题目!从新再做一遍!看完后,把书本看一遍,注意要系统!看基础!
把一些平时很模糊的知识再温习一遍!祝你高考顺利!

『贰』 怎样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要学”,而且“会学”,是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为此,化学教师要注意:
1.使学生了解讲究方法的重要性,注意学习方法问题
教师不但向学生介绍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科学方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由于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使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显著提高的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做讲究学习方法的有心人。
2.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不同学科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例如,常常有学生认为“化学就是靠记”,因而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这种认识危害很大,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说理和事实来纠正。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语言学习跟外语学习的区别、化学计算学习跟数学计算的区别以及学习化学概念、物质知识等内容时的特殊规律等等。
化学学习方法的特点决定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并且注意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本单元化学学习内容的特点。
3.使学生了解、掌握学好化学的一般原则
学习原则是指导化学学习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反映和体现着学好化学的规律,规定和指导着化学学习方法。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就必须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化学学习原则。例如,“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主动和自觉地学习”;“注重手脑并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知识前后联系,形成系统结构”;“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能、意、行全面发展”以及“讲究方法、优化方法”等。
化学学习目标有着不同的水平。要达到“知道”水平,或者“领会、体会”水平,“掌握、学会”水平以及“综合运用”水平和“创新”水平的学习目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分别了解、掌握有关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巧妙地记忆、系统地整理知识,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等等。
掌握学习方法离不开实践,自觉的实践是迅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必由之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并且积极地进行学习方法的实践。
5.让学生知道“学无定法,贵在优选”,并且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元认知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觉程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常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活动,让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介绍经验,或者为学习方法不良者进行“会诊”,帮助他们改进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和元认知水平。
所谓元认知,又称为反思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事项的认知。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身认知活动的知识,包括认知任务、认知方法、认知过程、认知规律以及自身特点和其他学习变量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元认知技能活动(例如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监控,并且根据监控情况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整,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运用有关知识经验指导、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和方法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水平不但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决定着学习效果。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水平。关于化学学习方法、化学学习规律的知识,以及自觉的化学学习方法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6.重视指导“学习差生”改进学习方法“学习差生”除了可能有知识技能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外,学习方法不当也常常是学习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满怀热情,注意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习落后状态。
绪言课、每节课的定向阶段和小结阶段以及作业讲评、课后辅导等等,都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重要时机,教师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并在事先作好准备。

『叁』 我马上要去辅导班代课了,我要教初三化学,学生的分数大概是10多分,我想先和学生谈谈心,该怎么谈呢

你好,学生的分数大概是十多分,那你就得去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学生是学不会,版还是不想学,因为权化学很多知识都是死记硬背的,不太难。
所以你可以和学生谈谈,他想不想把化学成绩提高,是都有哪些方面不会,然后你就一一辅导吧。

『肆』 如何给学生单独辅导,让学生化学成绩快速提高

请专门化学老师

『伍』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

一、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 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 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 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 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 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地把化学学好的

一.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二.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三. 重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四. 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点多而杂,随着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如物化知识切入点为密度、压强、浮力、重力、杠杆原理、电学等;生化知识切入点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赤潮现象等。

五. 及时反馈,精练习题

学完每一章节要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适当选做一些经典习题,但必须克服盲目做题而陷入题海。在做题时不要只就题论题,要尽量拓展思维。如在做计算题时,注意精选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好题。在解法上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寻求一解多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六. 拓展知识,阅读课外读物

为了拓展知识视野、归纳知识内容、提高解题技巧和掌握解题方法,订一份质量高、导向性准、实用性强的同步辅导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学生理化报》设有学法指导、知识归纳、概念辨析、解题技巧、章节训练、竞赛辅导、趣味化学、生 活化学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是教与学的良师益友,值得一读

『陆』 怎么给初中生补习化学

做实验!
没有实践,是不可能靠课本学习自行车的,一定要实践哦,那样记得牢。
组件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陶行知讲‘行是知之始’嘛!
实验室器材就比较难搞一点,
但是淘宝网有卖的

哦搜‘化学便携实验室’

『柒』 怎么辅导初三化学

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 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 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5.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水的比热最大. 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 Q吸=cm(t - t0);Q放=cm(t0 - t);或合写成Q=cmΔt. 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 - t01)=c2m2(t02 - t).
9. 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 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10.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

电 学
1.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 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正电和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4.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 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5.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 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
7.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8. 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 . 1安=1库/秒. 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 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10. 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
12. 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 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
13.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 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
15. 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 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欧姆定律
16.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是:I=U/R

电功和电功率
17. 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公式是W=UIt. 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
18.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公式是P=UI.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
19.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 公式是Q=I2Rt . 热量的单位是“焦”. 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
20. 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 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 它的单位是“度”.
21. 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 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22. 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
23. 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4.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

电 磁
1. 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 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 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捌』 高中化学家教,提分有妙招,拥有多年的课外辅导经验

1 要注重实验课的导入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课的导入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好老师,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变得积极主动,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开始时就给学生适当的导入。比如,再讲离子反应时,就可以给同学们讲诉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在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时候,蜀国的士兵一不小心就喝了哑泉水,导致士兵们个个不能开口说话,而且还有生命危险。在这危急时刻,诸葛亮遇见了一个老人,老人便要诸葛亮去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使得蜀国士兵转危为安,度过了这一个难关。那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哑泉水能让人致哑呢?而万安溪安乐泉水却又可以使人恢复呢?就这样课堂的开始就给同学们抛下疑问,然后再做实验演示并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化学原理。其实即使万安溪安乐泉水呈碱性,而哑泉水却又富含硫酸铜,蜀国士兵就是摄入了太多的铜离子而导致的中毒,万安溪安乐泉水和哑泉水相遇时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就会发生离子反应产生沉淀进而解了毒。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就能激起同学们好奇心从而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再进行实验的演示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还有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就可以用脱脂棉把过氧化钠包在其中,然后让学生往上面滴一滴水,脱脂棉就突然燃烧起来,就能让同学们非常惊讶。也就是多给同学们做一些化学实验,让同学们领略到化学的魅力。
2 做好演示实验就是化学学习的关键
每堂课上尽力的去多做实验,在做演示实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以及实验的目的。要告诉同学们如何去观察,怎么样去观察观察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因为实验现象有的稍纵即逝的,一不留心就什么都没看到,所以应该提醒同学们对待实验一定的得认真。还要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就比如做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就先让同学们观察打磨后镁的颜色性质,然后观察镁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最后总结出这个实验的目的与作用。再比如在讲金属活动性时先给学生提出疑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金属是否就一定能把后面金属置换出?”同学基本都不知道,那老师可以来用实验证明,就可以用钠与氯化铜的实验来证明,并在实验前咨询学生的觉得的实验现象。大多数学生就会说:“钠的表面覆盖一层铜”,接着老师就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了,在试验中大家会发现溶液开始发生变化,钠浮在氯化铜溶液的表面一直快速的旋转变成一个小球后然后消失,溶液里也产生了蓝色的沉淀。这么精彩的一瞬间,让学生惊讶不已,此时就可以给同学们进行讲解这个反应的原理。这样一个个的演示实验就能激发同学们自主思考能力,在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点拨就能使得同学对知识就能基本掌握。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就是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求知欲。
3 学生进行实验得有着充分的准备还要完成实验报告
除了老师进行演示实验,还有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好自己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主要就是使学生对化学原理充分掌握,以及使自己的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但学生在进行实验室一定要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准备不是单指一些化学仪器和化学材料的准备,主要是自己对准备进行的实验的掌握还有对该实验发生意外事故如何处理的了解,当然还有对化学仪器的操作的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标准来。我记得我读高中时,一次做实验因为用到硫酸,因为一个同学的操作不当,硫酸飞溅到我手上,然后我赶紧用大量清水处理,才没有产生较大的伤痕。所以操作是一定得认真规范。所以在上课时要仔细讲解,注意事项要多次提醒,去实验室要提醒学生带上该用的物品不要落下。这样同学们到了实验室才能够保证实验的完成。当试验完成后,学生要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把实验报告写好,老师再进行点评和指导。实验报告主要是让学生对实验的总结,并把实验出现的问题写出来以及试验中意外的现象也要表述清楚。每个人的实验报告都根据自己实际的实验情况来写,这样既能使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又能能避免同学们的相互抄袭。这样同学们就会积极的去进行实验,让同学们更加喜欢上化学实验课。因此,实验结束后的一份认真具有自己见解和看法的实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
4 结语
在新课改下高中的化学实验课被注入了活力,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高中的化学的教学也得转变的以实验为主,实验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际动手操作得到煅炼提高。在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课的开展对综合实验能力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学生会辅导员寄语 发布:2021-03-16 21:44:16 浏览:612
七年级学生作文辅导学案 发布:2021-03-16 21:42:09 浏览:1
不屑弟高考成绩 发布:2021-03-16 21:40:59 浏览:754
大学毕业证会有成绩单 发布:2021-03-16 21:40:07 浏览:756
2017信阳学院辅导员招聘名单 发布:2021-03-16 21:40:02 浏览:800
查询重庆2018中考成绩查询 发布:2021-03-16 21:39:58 浏览:21
结业考试成绩怎么查询 发布:2021-03-16 21:28:40 浏览:679
14中医医师资格笔试考试成绩查分 发布:2021-03-16 21:28:39 浏览:655
名著赏析课程标准 发布:2021-03-16 21:27:57 浏览:881
北京大学商业领袖高端培训课程 发布:2021-03-16 21:27:41 浏览: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