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辅导员
Ⅰ 辅导员在您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
这要看很多方面的因素了。我平时很少和老师打交道(哪怕是班主任),所以辅导员对我来说没起到很大作用;有些同学很喜欢找老师帮忙,或是生活、学习、校内工作等方面都喜欢和老师交换意见……对于这类同学来讲的话,辅导员的作用该是很大的,毕竟各方面都比我们有经验。不过我觉得辅导员要发挥自己作用的话,还是应该要主动一点的,例如像我这类的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会主动找老师帮忙(当然,这也是和学生各人的习性有关,不强求……)。
Ⅱ 辅导员和教师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要知道一点,辅导员不是教师,二者不能混淆。教师是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上课的,是专传道受业解惑的属,不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
辅导员的职责是照顾学生在大学里的生活,衣食住行,安全接送。不过是否尽责就看辅导员自身的素质了。相当于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不教课,只管学生日常生活等(主要是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上的工作)。对班级的班干部以及评优、评奖学金、入党等事情有决定权,有些专业的导员也兼课。
Ⅲ 大学里的辅导员好年轻,才26岁,有经验吗还是管学生生活的
大学里都是要靠自觉的,辅导员只是负责你的心理辅导,跟年纪大小没关系。大部分事情是不用跟他联系的。
Ⅳ 大学辅导员到底是干什么的不管学生的生活问题吗
辅导员真的没这个权利,换宿舍是物业负责的
Ⅳ 辅导员和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起到哪些作用
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扶
Ⅵ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生活辅导员主要工作是什么呢不会就是个宿舍管理员把平时都做什么啊忙吗
请问你应聘上生活辅导员了吗?我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可以给我说说这个工作是干嘛的吗
Ⅶ 什么是生活辅导员一般有什么专业知识,请详细介绍一下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中国大陆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 辅导员职责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执行。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帮”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声誉遭到破坏;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Ⅷ 大学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如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摘要:大学第一学期是新生的重要时期,很多新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本文对新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阐述并就辅导员如何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新生;适应;对策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中的一分子,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满怀好奇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其工作显的更加重要。通过几年大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感觉到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加强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了辅导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 大学新生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学习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有差距或是没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造成自信心下降等系列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在内容上、难度上要比高中的拓宽和加深了,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我调空,要求学生不仅仅单纯的接受,还要创新,在思维上强调更高的逻辑性。同时允许学生有批判的自由和反思的权利。所有这些要求与高中相比有了更大的提高,如果学生不能灵活应对,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来适应新的学习任务,就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大学的学习活动和中小学教育活动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在中学对老师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大学的教学节奏要比中学快的多,带课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比中学少的多,大学的学习活动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专业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往往大一新生缺乏这一点,不能针对大学学习特点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 2.人际关系方面 学生在脱离了熟悉的人际环境转入新的环境后,面对众多的老师和同学,由于缺乏交往的技巧和薄弱的集体意识而不能很好的建立协调稳定的人际关系,时常耍小孩子脾气,不能很好的处理同学关系,不习惯集体宿舍生活,不能很快的结交新朋友,加之高校教学的特点,学生不能与教师进行积极交往,不免使学生产生迷茫和失落,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持怀疑和保守态度。 3.生活自理能力缺乏 ,部分新生心理问题不同程度的出现 许多新生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在中学时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心只读教科书。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就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懂,甚至出现了不会洗衣不会叠被子的现象。年轻的大学新生初次离开父母开始一种新的生活的时候,心理上会发生强烈的震荡。性格外向、独立性强的学生对新环境充满新鲜感,常能够主动探索,积极适应,愉快、振奋等正面情绪多于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性格内向、胆小、依赖性强的学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出现适应不良性心理障碍,或多或少的感到惶惶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神经衰弱随之而来。 4.环境适应方面 由于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新环境的期望值过高,凭空想象大学生活应该是天之骄子生活的地方,是神圣的“象牙塔”,每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十几年里都曾经无数次的在心里描述心目中的“象牙塔”,并设计着“象牙塔”中的完美自我,对很多学生来说,“报答父母厚望”、“对大学美好生活的向往”、“谋求地位、职业、自尊心”是他们升入大学的理想。当这个梦想秒经过了几年的拼搏终于实现了之后,对许多的大一新生来说,不知道干什么,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倍感茫然。有的学生认为自己都已经考上大学了根本就不用学习了,而现实与想象的有些差异,所以学生本人不能很好的认识这种差异而产生消极的感受,加大了失落感,不免怀疑自己所在的大学是否是真正的大学从而对自己的处境表示不满和抱怨。 二、解决大学新生生活问题的对策 1.用榜样引路的方式引导大学新生,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开展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习标兵做新生辅导员助理的方法,给新生送去生活上的向导,学习上的指南及心灵上的启示录,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明白“学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专业产生兴趣。同时教育学生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对待自己学习上的困惑和迷茫要积极主动的和辅导员老师沟通,拓宽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虚心向适应快的同学请教,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Ⅸ 在大学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自己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
没啥可处理的啊,辅导员会帮助同学很多啊,不懂的迷惑的多请教。辅导员也是你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