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
❶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某些辅导员强制他班上的大一本科生
清华大学”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给研究生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是对高校实行专职辅导制度的创新。
辅导员已经成为清华校内各部门和本科生之间上传下达的主要接口,除思想工作之外,还负责各式各样的事务性工作。
1953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并建立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清华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是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取一部分专业素养高、政治思想可靠的学生,担任本科生的带班辅导员或者团委等部门的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随后,辅导员制度逐渐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在60余年中,高校辅导员的人员构成出现了两个类型。第一种是由研究生担任的“双肩挑”辅导员,即学生身份的辅导员;另一种是专职辅导员,设置专门的辅导员岗位,由高校教职工担任。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少数高校实行“双肩挑”辅导员制度。
清华学生中有一些人担任“双肩挑”辅导员。要求每周保证15小时的工作量,每月有1k左右的补助。实际上,辅导员已经成为清华校内各部门和本科生之间上传下达的主要接口,除思想工作之外,还负责各式各样的事务性工作。与此同时,这些辅导员也是普通研究生,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和科研任务。身边这些辅导员中,有一些表示时间比较紧张,科研进展或多或少受到辅导员事务影响。当然,也有其他辅导员能够顺利实现科研和学生工作的“双肩挑”。
❷ 大学专职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怎么样待遇如何
大学辅导员的整体的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是待遇并不好。与本校老师相版比,工资和其他方面的福利都权差很远。
一般来说,现在应聘大学辅导员基本都是合同制,很少有在编人员。所以待遇比较差的,跟当地企业的普通行政人员的待遇差不多。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区别应该不会太大。
以开封为例,刚入职的时候也就2000—3000的样子。
❸ 大学里的辅导员是真正的老师吗不叫我们科目的 就是管理学业的
辅导员不是老师,但大多都是研究生毕业,担任的任务相当于教秘,不教书的
❹ 清华为何出高官
九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四名出自清华,中央政治局委员也有一名出自清华。清华学子在中央政治高层有如此高的比例引人注目。实际上,以清华学子担任高官的比例,这只是冰山的一角。 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在清华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曾说到一个数字,有300多位清华校友担任中国副部级以上官员。 清华园里“好风水” 清华学人曾昭奋的文章中说过一件趣事:南方一名热衷于风水的教授曾分析过清华和北大的风水。50年代清华扩大校园范围,往西扩是圆明园没有扩成,结果是往东扩,撤走了詹天佑修的铁路。他说要是往西扩入圆明园就好了!清华校园占有清华园、近春园故址,那里曾是皇太子成长、读书的地方。而当年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园)占的却是原来公主们的住所。从风水形胜、地理龙脉看,清华就比燕京来势。如果当时清华能打进圆明园这帝王游驻之地,那么清华今天出的高官还要多(葛兆光主编《走进清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当然,这种趣话不过是博人一笑。但是,清华出高官的确有内在的道理,除了文理兼备,品学兼顾,还有就是原清华校长蒋南翔从1952年起实行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几年前,笔者到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胡国定家拜访,胡老认为清华培养辅导员的做法的确有利于培养政治业务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蒋南翔校长的创举。 所谓“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就是抽调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班级政治辅导员,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工作中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才。一个肩膀挑业务,一个肩膀挑政治。蒋南翔认为,学生年轻时作些思想政治工作,将对终生有益。清华选辅导员的独特之处在于,学生必须业务好;为了不影响学习,辅导员毕业年限比同期学生晚一年。 品学俱佳 文理兼优 蒋南翔1952年出任清华校长,在职长达14年,他不只是在这方面有创建,而且还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重视学生的美学教育;在院校调整之际,他坚持将清华珍贵的文科书籍保留下来。 一个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常常是经岁月的洗磨才能看出来的。几十年前大陆院校文理分家,其后果是有的工程师在施工中破坏文物、破坏环境,如同政协主席李瑞环所讲的“建设性破坏”,这的确引人深思。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世界,回想蒋南翔校长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多项做法,就不仅仅是培养几个高官了,而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❺ 什么叫“双肩挑的办法”
一个人 两个职位
❻ (专职)辅导员制度的由来及发展历史如何
从1949年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全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繁重的社会改革。在这一时期,学校也相应地进行社会改革。1953年,全国“一五”计划开始执行,中心任务转入经济建设。为了适应这样的形势,学校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学习中。1952年底,蒋南翔校长提出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选拔优秀学生骨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担负一些职责,使大多数学生干部减轻工作负担。这些辅导员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使之在紧密结合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1953年4月3日,学校向高教部、人事部请示报告中写到:“我们拟根据1952年政务院批准的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议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办法是:拟选学习成绩优良,觉悟较高的党团员担任辅导员,其学习年限延长一年,学科则相应减少,每周进行24小时工作,这样,并可培养辅导员成为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政治质量及业务水平的干部。由于今后政治工作必须密切结合学习进行,辅导员由于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及其在学习上的模范作用,对展开工作会是有很大便利的。”经中央批准,我校于1953年建立政治辅导员处,并在各系三年级学生中挑选了25名学习优秀、政治觉悟高、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党员,担任了第一批学生政治辅导员。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加强了党团和班级的工作,创造了“先进集体”的经验,减轻了其他学生党团骨干的负担,取得了较好效果。 辅导员制度建立50年来,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双肩挑”的人才。他们毕业后有的走向社会,有的留校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政管理工作的骨干,也为清华大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❼ 高联张宇只是矿大的一个辅导员,根本不是学数学的,为什么高联骗人
晕倒,这么温和欢喜的张老师也被人骂?哎。。。
我是张老师05级的学生,也是跟着张老师考研的,关系铁的很,现在读研。我不知道张老师得罪谁啦,嘿嘿,我了解的告诉你们。别污蔑我们的宇哥。
1、张老师是名副其实全国重点大学数力系(现在叫理学院)毕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今天很多教数学的老师都是数力系毕业。李永乐,李正元,范培华,全是数学力学系毕业的。楼主不懂吧,数力系,也就是数学力学系,现在由于扩招才不断细分,成为理学院。今天都改成了理学院,是因为人越来越多,分的越来越细,名字叫的越来越好了听了而已。
今天的理学院,不管你什么方向,所有学生都按照数学专业课要求来培养的。知道为什么吗?告诉你答案:同样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的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武际可教授在他的文章《最著名的数学家一般也是最著名的力学家》一文中告诉大家:“数学和力学这两个学科,有点像亲姐妹一样。”看看这篇文章:高等数学也就是微积分的发明人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数学力学家。
再者说,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考研数学是公共基础数学,没有任何人的研究方向是考研数学,有点常识好不好,你读研了就知道了,任何学术方向和背景,和考研数学八竿子打不着。今天辅导考研的老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是本科生(不过那时候的本科生好值钱哈哈),可是他们虽然没有做过科研,但是他们一样辅导的很好啊。做考研老师,关键看你研究不研究考研数学,这是个应试教育的问题,关键看教学水平!与你的学术方向无关。
你非要说学术哦,张老师的论文被07年欧洲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收录,并请他去欧洲发表15分钟演讲呢,他后来专门给我们看过,教我们怎么写英文论文。看看第一作者是谁,看看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是谁,一目了然。
我倒要说说张老师的学习,有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他的同学,说张老师读书时成绩非常好,曾经有一门很难的数学,整个数力系只有他一个人考了满分。他是一个十分努力上进的人,他的努力可以影响你,带给你强大的动力。我亲身体会到这一点。
张老师最大的问题就是性情中人,爱激动,只要他自己觉得该说的话,就一定要说,很少考虑环境和别人。有人烦这一点。
2、张老师带03级教学的时候没有当辅导员和班主任,后来做了04级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那时候叫双肩挑吧,就是管理和教学一起上,他特别喜欢和学生聊天,后来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我们05级他就没当辅导员和班主任,改回专任教师了。张老师一年的教学任务赶上两个人的,教过复变函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考研数学公选课,讲课比赛拿过第一名啊,现在估计考研数学公选课还是很难选上,选的人太多。你去问问,张老师是所有老师和学生都公认的教学能手。
这才是事实啊。楼主你了解什么?你是谁啊?怎么这么说我们张老师啊。
看看这个帖子的问答就明白了,呵呵,宇哥得罪人了,少出去啦,把你的项目弄好,把博士弄好吧,讲课别这么厉害,你讲的越厉害,越有人想骂你。这就是今天的现实。
宇哥,我够挺你的了吧,我也记得你的意志力和喜感,记得有机会来请我吃饭。哈哈。洗洗睡啦。
❽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双肩挑”的辅导员制度
以清华院系本科生辅导员来看,目前形势导致了辅导员群体整体而言付出大于回报。辅导员按照分工,要负责本科生的党建、团建、班建、学风、科创、奖助评定、个别人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会接到来自学校(包括校团委、校学生部、校学生会、校科协等)和院系(包括教学办、学生办、党办等)各机构关于本科生的工作安排。清华院系本科生辅导员实际上承担了学校学生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量。辅导员显性回报包括:(1)每月千元左右补助;(2)设有优秀辅导员年度奖励(额度在5千元左右,覆盖面在1/5左右);(3)在挂职、选调、体制内岗位竞争时辅导员经历有优势。至少从我们系辅导员来看,基本不是为了以上3项回报才做院系辅导员的。从机会成本来看,如果选择在公司实习,所获经济收入要远高于辅导员;同时,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也不会选择在体制内工作,而且如果有明确在体制内工作的目标,可能在校团委等机构从事学生工作可能是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