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力运动会象棋比赛成绩
① 世界智力运动会
世界首来届智力运动会于2008年10月自3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4日开始比赛,17日结束,18日举行闭幕式,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名选手参赛。
首届智运会将设36个比赛项目,共计36枚金牌,其中桥牌9个小项,分别是:JD杯20岁以下青年团体赛、OP杯25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8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8岁以下青年双人赛、28岁以下青年个人赛、女子个人赛、男子个人赛、公开团体赛和女子团体赛。
国际象棋10个小项分别是:男女个人超快棋赛、男女个人快棋赛、混双超快棋赛、混双快棋赛、男女团体超快棋赛、男女团体快棋赛。
围棋共设6个小项:男女个人赛、男女团体赛、混合双人赛和个人公开赛(业余)。
象棋5个小项:男子快棋赛、男女团体赛、男女个人赛。
国际跳棋6个小项:100格男女个人赛、64格男女个人赛、西洋跳棋赛、100格团体赛。
② 智力运动会比赛项目的具体情况是怎样
比赛项目
桥牌、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和象棋5个大项,35个小项,共产生35枚金牌。
(一)桥牌(共9个项目)
男子个人比赛
女子个人比赛
28岁以下青年团体赛
JD杯21岁以下青年团体赛
OP杯26岁以下青年团体赛
28岁以下青年双人赛
28岁以下青年个人赛
公开团体赛
女子团体赛
(二)国际象棋(共10个项目)
女子个人超快棋赛
男子个人超快棋赛
女子个人快棋赛
男子个人快棋赛
混双超快棋赛
混双快棋赛
女子团体超快棋赛
男子团体超快棋赛
女子团体快棋赛
男子团体快棋赛
(三)围棋(共6个项目)
男子个人赛
女子个人赛
个人公开赛
男子团体赛
女子团体赛
混合双人赛
(四)国际跳棋(共5个项目)
100格男子个人赛
100格女子个人赛
64格男子个人赛
64格女子个人赛
西洋跳棋赛
(五)象棋(共5个项目)
男子快棋赛
女子个人赛
男子个人赛
女子团体赛
男子团体赛
组委会成员组织机构
荣誉委员会:
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亲自出任荣誉委员会主席,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主席乔斯?达米亚尼出任荣誉委员。
荣誉委员会主要领导:
主 席:雅克-罗格(国际奥委会主席)
国际委员:海因-维尔布鲁根(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
乔斯-达米亚尼(国际智力运动联盟主席)
组织委员会主要领导:
主 席:刘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郭金龙(北京市市长)
执行主席:胡家燕(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蔡赴朝(北京市副市长)
常务副主席:晓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
副 主 席:刘思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褚波(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孙康林(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体育局局长)
程连元(朝阳区区长)
秘 书 长:范广升(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组委会下设机构:
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组委会由行政部、竞赛部、对外联络部、宣传部、大型活动部、市场开发部、赛会服务部、技术部八个部门及五个项目的单项竞赛委员会组成,凝聚了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凸显组委会对成功举办首届智运会的信心和决心。(来源:人民网)
③ 中国有几位象棋特级大师
中国目前共产生了35位男子特级大师,其中全国象棋男子个人赛共诞生了19个冠军,他们是:(姓名前表示获全国个人赛男子冠军夺冠位次和时间;姓名后数字表示晋升特级大师时间及位次)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个冠军(1956、1957、1959、1962)杨官磷1982晋升为特级大师【1925年出生于东莞风岗镇;2008年1月4日因结肠癌晚期在广州病逝,享年83岁】。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2个冠军(1960、62、64、65、66、74、75、77、78、79、83、85、97;2000)胡荣华1982晋升为特级大师;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3个冠军(1958)李义庭1984晋升为特级大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14年9月7日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4个冠军(1980、1981)柳大华1984晋升为特级大师;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5个冠军(1982、1984、1987、1991)李来群1984晋升为特级大师;
王嘉良1985晋升为特级大师-6;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8个冠军(1990、1995、2008)赵国荣1987晋升为特级大师-7;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6个冠军(1986、1988、1999、2003、2004)吕钦1988晋升为特级大师-8;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7个冠军(1989)徐天红1989晋升为特级大师-9;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9个冠军(1993、1996、1998、2001、2006、2009)许银川1993晋升为特级大师-10;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0个冠军(1994)陶汉明1994晋升为特级大师-11;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1个冠军(2002)于幼华198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孟立国199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蔡福如199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徐天利199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林宏敏199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刘殿中1998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卜风波1999晋升为特级大师,12-18;
庄玉庭20000613 晋升为特级大师,-19;
万春林200106晋升为特级大师,-20;
郑一泓2001第五届全国象棋大师赛以五胜四平成绩获得冠军晋升为特级大师,-21;
王斌2003晋升为特级大师-22;
苗永鹏200402晋升为特级大师-23;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2个冠军(2005)洪智2005晋升为特级大师-24;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3个冠军(2007)赵鑫鑫2007晋升为特级大师-25;
陈寒峰200712晋升为特级大师-26;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7个冠军(20131107 ~15六胜五和)谢靖20080311 晋升为特级大师-27;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4个冠军(2010)蒋川201010(北京六胜四和一负)晋升为特级大师-28;
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5个冠军(2011)孙勇征20111015 ~25(上海五胜六和)晋升为特级大师-29;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6个冠军(2012)王天一20121010 ~20(北京五胜六和)晋升为特级大师-30;
汪洋 2007年11月,汪洋代表中国队获第2届亚洲室内运动会象棋快棋赛冠军;2008年10月,获得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男子快棋赛冠军。2010年十二月代表中国队获得第16届亚洲象棋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2010-31;
张强 2011年11月9日,第二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象棋专业组男子个人快棋中夺得桂冠;2012年世界智力运动会男子个人季军2012-32;
王跃飞【2011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2012年第17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国内象棋特级大师及亚洲象棋特级大师(两次国际赛事上满全场并都达到胜率百分之七十五的规定)20121129 -33;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7个冠军(20131107 ~15六胜五和)
谢靖20080311 晋升为特级大师-27;中国象棋男子全国个人赛第18个冠军(2018 ~1104)
郑惟桐2014晋升为特级大师
中国象棋男子19个全国个人赛冠军、35位特级大师
2015还是郑惟桐拿冠军,2016是王天一
2017年又诞生了一位新冠军,徐超,升级为特级大师
20141104 最新的标准:一、国际级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一)世界智力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个人前3名,团体第一名;
(二)亚运会个人第一名;
(三)亚洲锦标赛、亚洲室内运动会个人、团体第一名;
(四)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一名。
二、运动健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一)亚洲锦标赛少年个人第一名;
(二)全国智力运动会专业组个人前6名,团体前3名;青年组个人第一名;
(三)全国锦标赛(团体)前6名;
(四)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二至十六名;
(五)全国青年锦标赛、全国等级赛个人第一名。
晋升为特级大师的条件:特级大师晋升规则:特级大师是象棋协会授予棋手的官方的最高荣誉称号,特级大师具有相当严格的评定标准,必须具备以下任一条件才能获得(现行标准):
升特大标准1982必须在水平最高的全国象棋个人赛中获得3次冠军才能晋升特大;
1984年,特大标准被放宽,凡一次全国个人赛冠军或3次全国亚军、季军可晋升特大;
1998年出台4次全国个人赛前6名可以成为特大;3年内两次获得全国个人赛亚军和季军者也可晋升特大;
(1998)全国象棋大师冠军赛中一次夺冠且胜率超过76%,或两次夺冠者均可成为特大;后此项规定被取消;成为国际运动健将;晋升国际特级大师后
④ 中国象棋的来历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内史。在春秋战国时代容文化名著的《楚辞.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据《史记.第六十九卷.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另据《说苑》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曾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