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漢語成績
① 怎麼樣才能寫好漢語作文阿我的漢語成績不是很好所以
這個就只能多看書多積累
② 怎樣快速提高二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成績(急)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拼音基礎沒有夯實。很可能是孩子在學習拼音的時候,內受到過什麼挫折所容導致。要想孩子能學習順利要從三方面找原因:1、教師的教學是否得法;2、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如何;3、家長的配合(尤其是耐心),你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培養孩子成才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拼音可以從開頭補起,制定好計劃,每天補幾個,注意要做到有趣,讓孩子樂學(千萬不要逼他寫,有時甚至可以和他一起寫,調動他的積極性 ,想想孩子的興趣點是什麼?),你堅持一個月試試看。
③ 如何讓一個一年級孩子快速提升語文成績
卓越教育老師發現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 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 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准確。由於學生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 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 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 達較為模糊。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有以下措施: 1、對於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 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以上來自網路經驗
④ 翻譯漢語,這兒有一些方法去提高你的英語成績
Here are some methods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grade
⑤ 怎樣快速提高二年級學生的漢語拼音成績
這個煩惱,對於那些聊天用26鍵的完全不存在啊。所以多練就好了(如果不知道聲母表和韻母表可以去背背)
⑥ 對於新疆雙語學生來說怎樣提高漢語高考成績
哪有新疆省啊 ! 正確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我有 但看到你沒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不想給你了 !!! 你就繼續流眼淚 流鼻涕吧!!!!!
⑦ 如何在國家漢辦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摘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19號令,從 2004年10月1日起,廢止了1990年6月23日發布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12號)。2007年11月,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頒布了《國際漢語教師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從2007年11月開始,筆者參與了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進行的國際漢語教師能力認定考試的開發工作。與原有的資格考試不同,新的認定考試是以「標准」為依據的。在認定考試的開發過程中,我們思考和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怎樣界定和說明考試的內容?怎樣避免「高分低能」?是否需要區別「合格標准」和「優秀標准」?對於母語為漢語的報考者與母語非漢語的報考者是否採用相同試卷?怎樣合理安排筆試、面試和試講等不同的評估方式?在筆試中怎樣合理安排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是否採用基於計算機的考試形式?怎樣建設評分員隊伍?如何處理培訓與評估的關系?等等。本文報告了我們的思考和初步探索的結果。
關鍵詞:國家漢語教師 標准 能力
2004年8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了《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辦法》(第19號令),同時,取消了自1990年以來實施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原國家教委第12號令),開展新的教師能力認定工作。圍繞國際漢語教師能力認定考試的開發問題,我們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1 考試內容
為了提高國際漢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2007年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頒布了《國際漢語教師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標准》對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工作的教師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全面的描述,為國際漢語教師能力認定考試提供了依據。《標准》由5個模塊、10項標准組成。5個模塊包括:
1.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
2.文化與交際
3.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4.教學方法
5.教師綜合素質
5個模塊都是合格漢語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要素,但5個模塊的重要程度是有差異的。5個模塊的相對權重在認定考試中應怎樣安排呢?
教育主管部門關於對外漢語教師任職資格的審定工作1990年就已經開始,1995年就開始正式舉行了對外漢語教師的資格考試。其後,進行了多次考試。在考慮5個模塊的相對權重時,我們對以往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進行了分析,廣泛徵求了漢語教師們和應考者們的意見。
直至2006年的對外漢語教師考試有4門主要科目:
1.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
2.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語言學
3. 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
4. 英語
多數漢語教師和應考者認為,以往的考試中對於漢語教學實踐方面的考查不足,漢語知識、文化知識方面考查的比重過大,部分文化知識的考查過偏、過難。例如,考試題目涉及到不同朝代官服的樣式、官服上圖形的含義等等。這種知識性的考試雖然可以考查出應考者是否具備一些文史哲、語言、教育等方面的知識,但是對教學能力的考查不足,沒有能夠向那些漢語教學能力強的應考者傾斜。一個合格的漢語教師需要具備必要的知識,但知識廣博精深的人並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的漢語教師。
通過調查和討論,我們認識到,在5個模塊中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和教學方法兩個模塊屬於漢語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和知識要素,體現了對漢語教師的最低能力要求。關於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方面的必要知識,關於文化與交際方面較廣博的知識,都有助於漢語教師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綜合素質主要體現為教師的自我省察和自我提高能力,有助於教師在教學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提出關於能力認定試內容構成的建議,見表1。
表1 能力認定考試的內容構成
模塊
標准
比例
模塊一
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
標准一
漢語知識與技能
15%
模塊二
文化與交際
標准三
中國文化
10%
標准四
中外文化比較與跨文化交際
10%
模塊三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標准五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
10%
模塊四
教學方法
標准六
漢語教學法
25%
標准七
測試與評估
5%
標准八
漢語教學課程、大綱、教材與輔助材料
15%
標准九
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
5%
模塊五
教師綜合素質
標准十
教師綜合素質
5%
合計
100%
從表1中可以看到,教學方法模塊佔了考試50%的比重,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模塊佔了15%的比重,二者共佔65%的比重。我們認為,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雖然是漢語教師最基本的能力要素,但這種能力可以在對其他能力模塊的考查中得到進一步體現,因此,在考試的內容分配上,適當壓縮了所佔比例。
2 考試設計
2.1 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漢語教師們和應考者們對直到2006年的對外漢語教師考試最突出的批評就是「高分低能」或「高能低分」。在新的能力認定考試的開發中,首先需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在心理學中,能力和知識是一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知識的積累,但能力不等於簡單的知識積累。對於知識與能力的區別,中國的古人早就做出了非常清楚的回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送給別人一些魚,不如教給別人一些打魚的方法。魚,就是知識;漁,就是能力。知識性考試,就是看一個人簍子里有多少魚;能力性考試,就是讓人打兩網魚看看,看其漁之高下。「魚」和「漁」之間有區別,「知識」與「能力」之間也有區別。
了解了知識與能力之間的差異,就很容易發現能力考試與知識考試的不同。知識考試主要考查特定的知識內容,如字詞知識、語法知識、語言學知識、教學法知識,等等。能力考試則主要考查那些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考查邏輯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考查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能力考試對記憶力的要求較低,不容易受到短期強化輔導的影響。記憶力較強的人一般容易在知識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是,在漢語教學工作中,記憶力較強的人並不一定是更好的漢語教師。
基於這種關於知識與能力關系的認識,我們建議採用基於任務的考試形式,建議試題以情景的方式呈現,大量採用案例分析題和教案設計題,基本不包含死記硬背的內容,最大限度地向教學實踐靠攏,模擬真實的教學實踐過程。例如:
例題1~例題10
第1~10題,請閱讀下列教材的目錄和課文,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問題。
第一單元:你好,我是麥克……………………………1
第二單元:我姓金,叫金太成…………………………7
第三單元:我從英國倫敦來……………………………13
第四單元:我在一家公司工作…………………………19
第五單元:你今年多大…………………………………25
第六單元:她的男朋友很帥……………………………31
第七單元:我住在陽光小區……………………………37
第八單元:我喜歡大家庭………………………………43
第九單元:我最近很忙…………………………………49
第十單元:你來介紹一下兒……………………………55
課文
(一)你哪一年大學畢業?
A:你哪一年大學畢業?
B:我明年大學畢業。你呢?
A:我後年。你今年多大了?
B:我二十一歲了。屬狗的。
A:你一九八二年出生,對嗎?
B:對。
(二)你的生日是幾月幾號
A:你的生日是幾月幾號?
B:我的生日是十月十八號,正好是星期六。
A:是嗎?今天幾號?
B:今天十五號。
A:你打算怎麼過?
B:我准備舉行一個生日晚會。你也來參加,好嗎?
A:什麼時間舉行?
B:星期六晚上七點。
A:在哪兒?
B:就在我的房間。
A:好。我一定去。祝你生日快樂!
B:謝謝!
1. 這種教材最不適合的教學對象是:
A.華裔學生
B.成年留學生
C.中小學生
D.大學中文系學生
6. 這篇課文是第幾單元?
A.第一單元
B.第五單元
C.第八單元
D.第十單元
2. 這種教材所適合的教學目標是:
A.使學生深入掌握系統的漢語語法知識
B.使學生了解中國當代國情與文化
C.提高學生用漢語書寫論文的能力
D.提高學生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7. 這本教材很可能是:
A. 寫作教材
B. 口語教材
C. 漢字教材
D. 閱讀教材
3. 這種教材採用的編寫方式是:
A.結構型
B.文化型
C.語用型
D.話題型
8. 「喜歡」的反義詞是:
A.不喜歡
B.討厭
C.麻煩
D.喜愛
4. 「哪一年」中 「一」的讀音是:
A.yi
B.yī
C.yí
D.yì
9. 符合中國人表達方式的是:
A 你爺爺高壽啊?
B 你爸爸幾歲啦?
C 你兒子多大年紀?
D 你愛人幾歲啦?
5. 一個學生的生日是1984年6月7日,
他應該屬:
A.虎
B.兔
C.龍
D.鼠
10. 教材中對語法點的哪種安排最能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A.將連動句放在兼語句之後
B.將意念被動句放在「被」字句的後面
C.將結果補語和趨向補語放在「把」字
句之後
D.將可能補語安排在結果補語和趨向補
語之後
例題11~例題14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並回答11~14題。
入鄉隨俗
A:你們覺得這兒的茶館怎麼樣?
B:我覺得不錯。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天、聽聽相聲,很有意思。
C:可是,我覺得這些場所人們說話的聲音太大。
A:茶館就是熱鬧的地方嘛。
C:對我來說,公共場所應該安靜點兒,這樣鬧的地方,我覺得不舒服。
B: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習慣,如果不了解外國文化,就會覺得很不習慣。比如說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吃飯用刀叉。西方人放食物在自己的盤子里,把大塊切成小塊,再送到嘴裡。如果手指上有點兒食物,就舔手指,有的中國人看了也不習慣。
A:我看應該「入鄉隨俗」。中國人在國外的公共場所聲音要小點兒;外國人到中國人家裡吃飯也不一定要舔手指。
B:我有個問題,翻譯「入鄉隨俗」成英文,該怎麼說?
11.請為下面這個句子標上拼音。
中國人在國外的公共場所聲音要小點兒;外國人到中國人家裡吃飯也不一定要舔手指。
12~13.請修改材料中的下列病句。
12. 幾個朋友在一起聊天聊天、聽聽相聲,很有意思。
13. 西方人放食物在自己的盤子里。
14.請為這篇材料設計兩種「把字句」的練習,每種練習給出一個例子。
2.2 合格教師與優秀教師
開發能力認定考試的目的主要是為漢語教學機構提供教師聘用方面的服務。考慮到漢語教學機構的需要,有必要同時提供關於「合格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評價。因此,我們建議能力認定考試包括A、B兩個級別的證書考試。獲得A級證書的應考者已達到了從事漢語教學工作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可以勝任漢語教學工作。獲得B級證書的應考者具備較高的漢語教學水平,具有良好的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與教學管理能力。
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達到了普通話、外語方面的一定要求(母語非漢語者達到HSK一定級別)的人,都可以報考A級證書。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力,已經獲得A級證書並分數達到一定要求,至少具有兩學年或累計學時達400小時的漢語教學經歷的人,才可以報考B級證書。
2.3 母語為漢語和非漢語的應考者
能力認定考試的對象包括中國境內外的漢語教師,包括漢語為母語和漢語非母語的漢語教師。
馬新芳、趙燕清(2008)對《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考試》(初級)預測試卷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母語為漢語者和母語非漢語者在這份試卷上的表現差異非常顯著,這份試卷對於母語為漢語者太容易,對於母語非漢語者又偏難。因此,他們建議將初級考試定位於母語非漢語的應考者。
的確,用同一張試卷考查差異如此大的兩個群體是不合適的,就像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做衣服的布料和建造橋梁的鋼材,並不合適。因此,我們建議將A級考試分為A1和A2兩種考試。A1考試主要面向母語非漢語的報考者,A2考試主要面向母語為漢語的報考者。對於通過A1、A2考試的應考者,分別頒發A1、A2證書。
我們沒有必要限制一些母語為漢語者參加A1考試,我們也可以鼓勵漢語水平較高的母語非漢語者參加A2考試。在漢語教學的實踐中,兩種A級證書會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
2.4 在不同類型學校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漢語教師
能力認定考試的對象包括在幼兒園、小學、中學和高等院校中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不同的學校類型,對漢語教師有不同的要求。
2.4.1 不能以任職學校的類型來劃分漢語教學水平的高低
不同類型的學校對漢語教師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說,幼兒園和小學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有特殊的要求,對教師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有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說在幼兒園和小學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的水平低一些,在大學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的水平高一些。
2.4.2 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漢語教師具有共性
盡管不同類型的學校對漢語教師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方面,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漢語教師具有很大的共性,具有很大的交集。在漢語知識、語法知識、語言學知識、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許多方面,都有共同或類似的要求。
2.4.3 目前很難為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漢語教師分別組織考試
如果為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漢語教師分別組織考試,考試體系會變得非常復雜,至少在目前,很難進行。
2.4.4 以選作題的方式兼顧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
為了兼顧任職於不同類型學校的教師,我們建議採用選作題的方式。例如:
例題15
這一部分共包含三個題目,請從三個題目中任選1題作答。
這三個題目代表了不同的教學機構:幼兒園、中小學和大學。請根據問題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教案設計。
1.幼兒園
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教案,請你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進行教學設計,完成教案。在進行設計時,請簡要地說明理由。
教學對象:1.4~5歲幼兒,3男2女。
2.已學習漢語2個月。
3.每周一次漢語課,每次20分鍾。
教學時間:20分鍾。
教學地點:小星星中文幼兒園。
教學內容:1.蘋果香蕉梨桔子西瓜。
2.句型:我喜歡吃……。
2.中小學
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教案,請你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進行教學設計,完成教案。在進行設計時,請簡要地說明理由。
教學對象:1.中學9年級,15歲。
2.已學漢語6個月。
3.每周一次漢語課,每次40分鍾。
教學時間:40分鍾。
教學內容:
課文:
你會游泳嗎?
瑪麗:家明,你經常鍛煉身體嗎?
家明:不經常鍛煉。
瑪麗:你喜歡什麼運動?
家明:我喜歡跑步。你呢?
瑪麗:我喜歡游泳。你會游泳嗎?
家明:我不會。要是有時間,你教我吧!
選自《跟我學漢語-33》
教學目的:
教學准備:
教學過程:
3.大學
請看下面的課文:
卡倫:惠美,你畢業以後打算干什麼?
惠美:我想當翻譯。
卡倫:那你會留在北京工作嗎?
惠美:不。我一畢業就回國。
卡倫:回國結婚嗎?
惠美:結什麼婚呀,我還沒有男朋友呢。你有什麼打算?
卡倫:我想留在中國當一名英語老師。
惠美:那你學漢語干什麼?
卡倫:學漢語不但可以幫助我在中國生活,而且還可以幫助我了解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
惠美:現在中國學生都學英語,但是發音不太好。
卡倫:是啊,我想幫助他們糾正發音。
惠美:那以後我會常來中國看你的。
卡倫:只是為了看我嗎?
惠美:當然。
詞語提供:畢業、干、當、在、結婚、打算、那、以後
語法提供:「一……就」、用「什麼」的反問句、「還沒……呢」、「不但……而且」
課時:100分鍾
請就上面提供的課文、詞語和語法設計一篇教案,要求:教案內容至少包括2個詞語講解、一個語法點講解及課文的處理。
請根據下面要求回答問題和設計教案(在答題紙上寫)
(1)請根據這篇課文設計教案的以下部分,並簡要說明理由。
教案適合的學生水平;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具;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安排;教學步驟;板書。
(2)請就這篇課文里的語法內容,舉例說明學生可能出現的偏誤(至少一個方面的偏誤),完成教學後記。
2.5 筆試、面試和試講
國際漢語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非常重要。盡管筆試是最經濟、簡便的考試方式,但僅僅靠筆試不足以對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做出評價,筆試之外,面試是考查教師水平的重要手段。
考慮到可行性,我們建議A1考試的口試以HSK(高級)的口語考試替代,對於沒有取得HSK口語考試成績的應考者,單獨組織以人機對話方式進行口語考試。A2考試的口語考試以普通話水平考試替代,對於沒有取得普通話水平考試成績的應考者,單獨組織面試。基於可行性的考慮,在A級考試中不包含試講。
B級考試採用試講、聽課、答辯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查。B級考試的報考者需要先參加筆試,在達到規定要求以後,才可取得B類考試面試環節的報名資格,才可以到全球設立的考試中心報名參加教學實踐考試。考試由面試考評員主持,全程錄像備查,全部資料存檔備查。
2.6 客觀題和主觀題
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最大的考試研究機構教育測驗服務中心(ETS)曾經就寫作能力考查問題,對客觀性選擇題和傳統的作文題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寫作能力考查方面,客觀性選擇題比傳統的作文題效度更好。(Owen,1999)其後的幾十年中,客觀性選擇題成為美國語言能力測試的主要題型。後來,客觀題的使用走向了極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考試逐漸又開始採用主觀性試題。
一般說,主觀題具有較高的效度,客觀題具有較高的信度。主觀題具有效度的條件是高水平的評分人。如果評分人不具慧眼,就會有許多「范進」蒙冤。即使是高水平的評分人,也有失察的時候。在實際的閱卷過程中,常出現開始較嚴、越判越松的現象。此外,主觀性考試需要組織評分,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
客觀性選擇題雖然效度較差,但具有客觀性強、可以用計算機評分的優點。客觀性選擇題的命題難度很大,需要經驗的積累。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第二語言教師,一個晚上可能命一套由主觀題組成的試卷,卻可能為一道四選一選擇題中的一個迷惑性備選項而考慮一個晚上。
考慮到兼顧效度和信度,考慮到兼顧考試的科學性和經濟性,我們建議在考試題型的選擇上,既包含客觀性、選擇性試題,也包括主觀性、建構性(constructive)試題,二者互相補充,保持適當比例。通過客觀題,保證考試最低限度的信度。提高經濟性;通過主觀題,提高考試的效度,提高考試的科學性。
A級考試和B級考試中客觀題與主觀題的比重可以不同。在A級考試中以客觀題為主,在B級考試中以主觀題為主。
2.7 紙筆考試與計算機化考試
計算機化是考試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產物,它可以通過對考生的「個性化」測試提高信度,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加考試的真實性以提高效度。考試計算機化的前提是建立起一個高質量的、科學化的題庫。
漢語教師能力認定工作應具有較高的起點,應該盡早實現計算機化。伴隨題庫的逐步建設,能力認定考試的計算機化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僅僅是將同樣內容的考試由紙筆轉到計算機,在同一時間的不同地點,在計算機上進行考試。這是最低水平的CBT(Computer based testing)。第二階段,也就是大約累積到20套試卷的時候,可以在不同時間進行計算機上的考試,考生將回答隨機遇到的一套完整試卷。這時,需要實現題庫中不同試卷之間的等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CBT。第三階段,大約累積到40套試卷以後,可以實現根據考生答題情況自動出題的適應性考試CAT(Computer adaptive testing)。
3 建設考評員隊伍
在B級考試中,僅僅憑筆試很難對優秀漢語教師進行評價,必需由考評員通過面試做出評價。為此,需要借鑒英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NVQ)」制度、「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師(TESOL)認證考試」和美國ETS的教師能力考試的第三階段考試(PraxisⅢ),通過考評員隊伍建設和監督系統建設來保證考試質量:建設基於信用之上的、責權統一的考評員隊伍。這一隊伍應包含合理的層級結構,使每一位考評員都受到有效的監督(謝小慶,2005)。
4 評估與培訓
在一些高風險的考試領域,考試機構與培訓機構互相角力,一個攻、一個守,最終使考試的效度和信度都受到損害。實際上,培訓與評價是相輔相成、互為動力的教育手段。最好的培訓是基於評價之上的、因材施教的培訓;最好的評價是培訓之中的、基於較長時間觀察的評價。在教師能力認定考試的開發上,應該借鑒英國的NVQ系統、TESOL和美國ETS的Praxis,將能力認定工作與漢語教師培訓工作相結合。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國外的孔子學院(課堂)可以同時成為漢語教師培訓基地和教師能力認定中心,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通過考評員長時間地觀察,對應考者進行評價。這種與培訓相結合的評價可以比傳統的考試更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現象。
5 初步的實驗結果
2009年4月,我們將按照上述思路編制的一份《國際漢語教師基礎知識考試》實際應用於國家漢辦組織的孔子學院(課堂)志願者的選拔考試。963名志願者參加了考試。試題分析結果見表2和圖1。
表2 基礎知識考試的試題分析結果
題目數
100
人數
963
平均分
74.327
標准差
7.788
最低分
38.000
最高分
91.000
Alpha系數
0.764
標准誤
3.782
通過率
0.743
平均點雙列相關
0.205
平均雙列相關
0.316
圖 1 考生的成績分布
對試卷的效度分析顯示,在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一線學校的報考者,平均分數明顯高於一些二、三線學校的報考者。(見表3)
表3 部分學校的成績統計
學校
平均分
標准差
北京大學
79.94
6.046
北京師范大學
79.62
4.879
北京語言大學
79.01
4.940
其他學校
74.83
8.039
其他學校
74.71
7.51
其他學校
72.94
5.407
其他學校
68.90
7.745
在北京語言大學的報考者中,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平均成績,明顯高於其他專業的報考者。(見表4)
表4 對外漢語專業與非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成績的比較
專業
人數
平均分
標准差
北語對外漢語專業
84
81.12
5.27
北語其他專業
103
75.73
7.09
考試以後,我們對部分考生進行了調查,考生的反映是:「感覺題出得很巧妙。以情景為依託進行測試,結合實際,感覺自然。考查的知識點覆蓋面廣,注重知識運用而非知識的簡單記憶」;「真的是很考能力。題目出得很巧,知識面覆蓋很全面,題目有意思。」;「很注重實踐」;「難度不夠」;「感覺區分度不夠」。
⑧ 翻譯一句漢語,這兒有一些方法去提高你的英語成績
Here are some ways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grades.
or
Here are some methods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grades.
⑨ 期末成績與成績的漢語區別
期末成績與成績的主要區別就是范圍不同,成績包含期末成績、期末成績是回成績的答一種時空形式。
1、成績
成績,漢語詞性上是名詞。它有兩重詞義:一是指「成功的業績,成效」;另外一個是指「工作或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
成績,廣義上來講是某項能力的測試結果,狹義上來講是指學習成績,既考試的分數。成績一個結果,代表的是過去,是對過去某項活動的總評。
2、期末成績
狹義上的期末成績主要是指學校每個學期末組織的考試,學生的考試成績。
廣義上的期末成績包除包含狹義上的概念外,還包含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企業以及個人在某項工作上最終的考核(評價)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