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考試成績 » 網紅高考成績

網紅高考成績

發布時間: 2021-01-18 04:36:01

『壹』 如何通過高考成為網紅

考出一個變態的分數。有一年廣東出了一個高考帝,英語只考5分,但照樣上了重點本科,因為其他科目他一共只丟了15分。

『貳』 高考狀元成績很好,為什麼一般不會成為頂尖人才

高考在中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大家都知道高考成績意味著什麼。所以,每年高考放榜,關於高考狀元的各種「傳奇」事件都紛紛被挖掘出來,被媒體和群眾大肆追捧。雖然,近年來國家不允許炒作高考狀元,但是依舊難掩各省狀元的耀眼光芒。

總體來說,狀元們的職業成就平均水平明顯高於非狀元群體,高考狀元畢業進入職場後,成為世界和兩岸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偏少,在學術界、專業技術領域就職的狀元職業成就較高,表現突出。

事實如此,經商、從政非高考狀元所長,職業發展不突出。在商界的大陸狀元中,至今無人登上胡潤、福布斯、新財富和《財富》等富豪榜和世界500強。

相比而言,醫療、文學、傳媒、法律、證券和金融等專業技術領域,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較高,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頻現。

因此,很多高考狀元都不為人知,但是他們卻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高考狀元畢業之後都成了各行各業的人才,但是為什麼會給人造成一種「高考狀元難成才」的錯覺呢?主要是由於,之前媒體大肆渲染報道造成的轟動效應,無形中就給狀元們附加了一種「光環」,而且控制不好容易給大家造成錯誤的引導。

而且,很多人對成才的標准就是:做大官,當富豪。所以說,不是高考狀元成不了才,而是有些人對人才的判斷標准有問題。盡管,高考狀元們盡管沒有成為一個又一個領袖,但他們也算是各行業中的佼佼者,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這算成功還是失敗?如果只有成為領袖、從政從商才能算做成才,那成才的定義是不是多了太多的功利性和銅臭味?




『叄』 剛才看新聞。說關曉彤高考成績下來了。結果都說是學霸。。。怎麼回事

關曉彤

正在橫店拍攝新戲《軒轅劍》(觀劇)的演員關曉彤一夜之間又多了一個「學霸」稱號。她開玩笑說:「感覺我因為學習成績好,一晚上成了『網紅』」。

在剛剛結束的藝考中,關曉彤高考成績曝光,552分超過藝考類錄取分數線200多分,獲得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第一的好成績。成績這么好,演藝事業也不差。近日,由她主演的電視劇《好先生》正在衛視熱播,關曉彤在劇中與孫紅雷組「這個殺手不太冷」般的父女CP,演技備受好評。

關曉彤在接受京華時報的電話專訪時坦言,自己從小就是「學霸」,拍戲學習兩不誤,自己的人生格言是——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在學習和表演上,我從來沒有投機取巧,一直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

學霸關曉彤

得知成績那天,正在片場吊威亞

關曉彤現在正在橫店拍攝新戲《軒轅劍》。得知成績的當天,關曉彤正好有一場吊威亞的戲。關曉彤笑言,平時一碰到吊威亞的戲自己就害怕,知道成績後樂的連自己恐高的事都忘了,「一整天都樂呵呵的。完全不怕吊威亞了。真是心情大好。橫店這里特別熱,我知道成績後馬上請大家喝冷飲。」

關曉彤這幾年作品不斷,2014年與王志 文、李小冉等主演的《大丈夫》首播。同年與張嘉譯、閆妮主演的《一仆二主》首播。2015年,主演蘇有朋導演的電影《左耳》上映;同年,與演員楊玏、俞飛 鴻等主演的《小丈夫》首播。大家不禁好奇,既要拍戲又要上學,成績還能那麼好,時間是怎麼分配的呢?關曉彤哈哈一笑說:「其實我拍的戲只是趕巧,都連著播 出了,這幾個戲都是暑假時拍的,其實我上學時間還是挺多的。」不過,關曉彤也坦誠,高二高三期間拍的戲比較多,學習落下不少,「從高二開始就沒去學校上 課,一直在各種機構補課,每天補習10個小時。當時真是感覺眼看著考試時間一點點逼近,各種抓狂,各種忐忑。」

好在關曉彤基礎扎實,從 小就是個「學霸」,學習對她來說,一直就不是特別難的事。「小學時成績最輝煌。小學經常考年級第一,被評為三好學生。上初中之後有些不適應,數學考過70 多分,當時感覺人都崩潰了。不過很快成績就趕上來了,中考500多分。所以一直感覺學習對我來說不是很難。」關曉彤的數學和物理成績一直很高,她笑言: 「理科好估計隨我媽媽,她是理科生。」

說到這次高考,關曉彤說感覺最難的則是背書,「真的是無心去背。因為時間太緊張,要背的東西實在 太多了。後來語文考背書的題我都放棄沒有答。」而她最自信的則是英語,「因為我喜歡看美劇,唱英文歌。」關曉彤說,如果不當演員,自己會報考語言大學學習 外語,或者從事經紀人的工作,不過自己最鍾愛的還是當演員

『肆』 我特別喜歡成都,想在成都上大學,但是現在成都已經變成了網紅城市了,明年高考時分數線會不會變得很高

網紅成市跟教育沒有任何關系。主要還是要看你自生的成績是好還是壞。至於明年的高考分數線會不會變胖很高,一般來說,要看明年考生的成績的好壞。如果,大部分的考生的成績都不錯,那麼分數線就可能會高一點,如果,大部分的考生的成績都不怎麼好的話,那麼高考的分數線可能就會低一點。總之就是要考好一點,這樣無論高考的分數線是高還是低,你都能考上。

『伍』 網紅神嘴考研老師張雪峰當年高考多少分

其實知道了也沒有啥用 不管他人的成績是多少
只要把自己啊做好就問心無愧了

『陸』 當網紅能否上大學

網紅跟讀大學有什麼關系?? 你再紅都不可能讓你讀大學

上大學有以下這幾個途徑:

  1. 高考(絕大多數人進入大學的方式)

  2. 在奧運會等國際賽事上為祖國贏得崇高榮譽的運動健兒;

  3. 高中階段參加計算機、生物、物理、數學、化學等競賽,取得世界級或全國拔尖成績者;

  4. 藝術/體育等特長生

  5. 在軍隊榮立功勛,有特殊貢獻者,可以降分擇優錄取

『柒』 高考狀元變身"網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近日,隨著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新狀元們又一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網路的迅速傳播下,狀元們迅速走紅。

最開始大規模傳播的是「狀元顏值」,這是個看臉的時代,狀元也不例外,一夜成名的他們難以避免被大眾的好奇心消費。

還有,小編細心地整理了狀元們起了什麼名字。

微博上,狀元們還進行了直播。

狀元們一夜之間成為「網紅」。
在常人眼中,他們是即將進入所有人都夢寐以求的名校繼續深造的學霸,是成績優異勤奮刻苦未來無限光明的天之驕子。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在進行著,媒體們亦樂此不彼地報道著新出爐的狀元們。
而公眾對優秀的人,尤其是在高考這樣的重要考試中脫穎而出的成功者,總是充滿了興趣。

微博上人氣很高的2012年青海高考理科狀元,郭文韜,今年從北大畢業
我的父母從小學就開始收集各種各樣的狀元報道給我看。我媽還細心地做了剪報,劃重點做標注後再給我看。
然而,很多年前,我便對狀元報道失去了興趣,因為媒體所報道的狀元們實在是太相似了,個性被共性所淹沒。他們要麼是沉穩文靜的,要麼是活潑開朗的;他們在學習上不是刻苦鑽研型的,就是善於思考和提問型;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他們是認真好學很好相處的;然後是他們的愛好,書法、樂器、打籃球出現概率最高。按這個範式,我想很快就能寫出一篇「狀元報道」。媒體們或多或少地對狀元們進行了包裝和修飾,以讓他們更符合我們對狀元的期待。
從某種程度上,出現在新聞中的狀元們都是被剪輯的人,我們看到的他們都是片面的,因此失真了。

北京理科狀元周展平和媽媽接受采訪
為什麼狀元們的媒體形象越來越模糊和雷同呢?我覺得原因有兩點。一是狀元其實也是普通人,他們和同齡人一樣,但媒體用關注對他們進行了拔高。我相信狀元們身上的優秀品質許多學生也具備,但因為狀元的身份,我們贊賞他們遠超普通人。我想這就有點結果重於過程的意味在裡面了,媒體和公眾是「倒推」狀元們的,有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思維模式在起作用。
第二點是當媒體采寫狀元報道時,一個隱藏的前提是,我們是因為分數,更確切地說,是因為高分才關注到這些學子們的。這是受眾最關心,因此也是媒體最感興趣的的議題:他們為什麼考了高分?他們怎樣考了高分。這就使得投向狀元的目光,從一開始就加了一層濾鏡。
當你讀狀元報道時,你有沒有不假思索地這樣想過——
「你看他平時參加這么多社團活動,竟然沒影響成績。」
「你看她成績那麼好,竟然還有那麼多才藝。」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狀元報道通常都涉及性格為人,愛好,日常生活,同學老師評價等,除了作為補充豐富人物形象的功能外。
我認為,媒體或許也意識到了只報道分數和學習,這樣實在太功利導向與應試教育導向,因此加入的這些內容,像是一種補償機制,但由於前提和我們關注的出發點,狀元的性格,才華都具有了某種附屬性,潛台詞是這些無關緊要的,有則更好,沒有也無所謂,重點是他們是狀元。

關於狀元的另外一點思考,或許大家都不太願意提起。
如果說狀元是高考在社會中的陽光,勵志而正面,那麼它同時也投下了陰影,即關於對高考這種現行制度的反思。
教育在許多人心中,成了一種通向成功的體制,這種思維背後,是重視分數,乃至分數至上的粗暴評判,是一種無奈的畸形化。澎湃新聞22日報道了四川高考生自殺,對此學者熊丙奇認為「指責學生父母於事無補,社會對分數至上理念的宣揚讓教育變得浮躁」。
當我們圍觀學習精英狀元們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也有相當多的人被高考和社會對待高考的態度所傷害,從而痛苦甚至絕望呢?
我們對做題-考試-升學這樣的學習模式向來缺乏好感。
當「高考工廠」、「吊瓶班」這樣的新聞出現時,我們總是對教育的現狀感到痛心。而當我們面對狀元時,則又恢復了好感,好像忘了他們也是從這樣的系統中走出來的。雖然,前者確實是極端的個例,但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絕不是一段輕松愉悅的學習時光。我們的態度似乎是矛盾和分裂的。一邊想要批判它,一邊為在這個過程中勝出的尖子送上鮮花。
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質疑這種評價標準的合理性的同時,我們依然頻繁地使用著他,因為社會使用著它,絕大多數人也使用著它。

狀元這個詞和另一個詞似乎總是一起出現,那就是「學霸」。
學霸這個詞讓我們想到了什麼呢?一方面,它可以指代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人。另一方面,它指代的是那些學慣用功,挑燈夜讀,天天泡圖書館的人。
這兩類人是一種人嗎?
顯然,他們有所重合,但不是完全等同的。
而我們很多時候,卻把他們混為一談。學霸更像一個標簽,提到它我們下意識地想到了厚厚的題集和鏡片與密密麻麻的筆記本,這些讓絕大多數人都感到無趣乏味的事物。

我有一種這樣的感覺:
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稱「學渣」,即便是那些成績還不錯的也不喜歡被人叫「學霸」,總是擺擺手說:「唉,我就是個學渣」。
有幾次期末我的成績還不錯,同學們羨慕地說「學霸」;當我准備開始做作業時,一旁還在吃喝玩樂的別人看到了,也會感嘆一句「好學霸啊」。
聽到這樣的「誇獎」我總是開心不起來,因為我開始學習了,好像就不接地氣了。
「學習是苦差,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是許多人的看法,因此能堅持乃至樂在其中的人必定都是毅力超群的,當我們用學渣自稱的時候,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實際上卻感到心安理得,因為和「學霸」比,自己的意志不堅定,自我管理還無能,所以成了弱勢群體。
反觀學霸,學習是他生活公轉的中心;與此同時,學渣則把時間大把地花在了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上;而學霸簡直成了苦行僧。
當我們說「你好學霸啊」,我們實際上想說:「我可做不到」。

盧凱悅
2014年,被媒體稱為「美女學霸」的盧凱悅,未參加高考就收到了包括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在內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當被問到究竟憑著什麼條件打動眾多英美名校招生官時,盧凱悅說,她也沒有答案,唯一可以傳授的經驗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我想,盧凱悅絕對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學霸。
當我們習慣用「學霸」、「狀元」來統一表示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的肯定及贊揚時,我們下意識地把他們的優秀簡化了。難道他們只是成績好和分數高嗎?
如今,「狀元」和「學霸」成為了標簽,成為了我們建構對一個學生印象的快捷路徑,但我們也很容易選擇性地忽略了屬於他們的另一些閃光點,而這些閃光點往往比分數、榮譽、排名更重要。
一個精彩的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成功的人,他們的世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可是,大家卻對他的成績最感興趣。相比之下,其他方面都成了點綴,沒有也無所謂。
所以,當我再回頭去讀狀元報道的時候,讀到那些描寫他們學習之外、一筆帶過的事情的時候,我想是不是記者其實也有點心虛呢?
因為狀元和學霸或許遠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豐富和優秀,我們卻狹隘地從成績這個角度去看待他們。

高中的時候我加入學生會。指導老師曾對我說:「你的其他榮譽和經歷都是0,而成績是最前面的那個1。正是這個1,才讓你後面的0有了意義。」這句話令當時和現在的我都感到有點寒心。
如果說狀元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投射了人們對於金榜題名式成功的高度期望,那麼它更是一個巨大而刺眼的光環,讓人們屏蔽掉除了分數之外的其他東西。
所以,「狀元「其實是一種做減法的誇獎,當讀書是否有用、知識改變命運是否正確被拿出來廣泛討論時,它和「學霸」都逐漸成為了一種變味的賞識。
當「學霸」和「狀元」的含義在人們心中從學習好,到努力學習,熱愛學習,再到一心學習,只會學習,甚至到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時候,我認為,這就不再是一個誇獎的詞語了,而是一個需要批判,值得反思的詞語。
前幾天有這樣一則新聞:
在報道中,曾經風光一時的狀元們的近況顯得「不盡人意」,可以說相當平凡,其中有一位女生還讓記者「幫忙徵婚」。
這則新聞令不少人感受到了狀元們的「落差」,從而對狀元,以及對這種過於關心狀元的現象感到失望。點贊最多的留言這么寫道:

當媒體和公眾們追捧狀元的時候,反對和不屑的聲音幾乎和贊揚聲音幾乎同一天誕生。
持「高分低能」、「狀元又如何」觀點的人們,舉出歷史上的落榜名人和成績不佳的富商,試圖推翻這股推崇狀元的思潮。但仔細一分析他們的「成功觀」卻又令人感到疑惑:成功確實不是一次高分,一個狀元的頭銜所能帶來的,但成功就意味著出名和賺錢,或者是名利雙收嗎?我覺得無論追捧或者反追捧的聲音,其實本質上是一致的。只不過一個把成功寄託在了分數上,一個把成功寄託在了別的事物上,如名利。
如今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工作的馬蘭潔是1981年連雲港市高考文科全市第一名。回想起20多年前的高考經歷,她說:
「那早已經過去的事,成為狀元只是一種偶然,個別朋友可能告訴過我的孩子『你的媽媽是位高考狀元』,我自己是不會主動去告訴孩子我曾經也是高考狀元,因為沒有必要,人不能為過去的榮譽而活。
炒作狀元是社會的失敗。
無論高考是否取得成功,是否成為狀元,都不能代表一輩子的成敗。」
當一部分人忙著「光環化」狀元,另一部分人忙著「去光環化」的時候,他們都帶有了某種壓抑和焦慮。不是仰視狀元,就是俯視狀元,很難平視狀元,這是媒體和公眾常常遭遇的局面。
在高考這樣突如其來的成功面前,無論考生還是我們都很難有平常心。我們如何看待狀元,就是我們如何看待當下社會對個人的評價體系。事實上,至少是目前為止,這個評價的標准還是僵化和單一的。
這條評論說得很好:

為什麼當我被人叫學霸時會不那麼開心呢?
是因為「別人在玩耍而我學習不接地氣」嗎?
我突然想到,進入大學後,評價一個人的方面變得更多元了。你可以是實習達人,社團骨幹還有創業先鋒,而別人如果還從成績上來誇你的話,是不是意味著你在別的方面其實做的不夠?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希望別人能夠看到除了學習還算挺用功,成績還不錯之外的我,也希望我們能在看待學生時,有成績和分數之外的出發點和視角。
當大家越來越不看重「學霸」和「狀元」這些詞語的時候,當媒體和公眾不再把「狀元」和「學霸」當做一種獵奇的,鄭重的,公開的,例行的表彰儀式時,我相信,這是一種社會觀念的進步。

作者:頭條號 / 新聞傳播學研
鏈接:http://toutiao.com/i6300296215892328961/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台)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捌』 深圳網紅學校中考成績疑似全軍覆沒,官方是如何回應的

深圳網紅學校中考成績疑似全軍覆沒,官方是如何回應的?

我覺得看到這個新聞還是非常震驚的。因為要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之下,一個學校的中考可能考得不會太好,但是肯定有很多人考出了自己的理想成績,有很多人考的發揮不好,總之一個學校的水平應該是比較固定的。即使考得再差,中考成績也不能全軍覆沒。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玖』 深圳網紅學校中考成績如何

20萬一平米學區房的深圳南山區網紅學校,三年前其校長更是“誇下海口”,揚言深圳灣學校中考成績力爭三年後達到南山前三,深圳前五;五年後達到南山前一,深圳前三。對於這個諾言,今年的高考成績出爐後,有關人士的爆料出這所學校中考成績慘淡,近100人參加了考試,高分率僅有2.6%,在全區排名60-70名之間,這一成績可算得上打臉了。

那麼這所網紅學校到底是不是哄騙家長呢,我認為不是的,中考的成績不對外公布,我們也不要對其這么惡意揣測;也許這次的考試成績和達標率都沒有達到建校之初定下的目標,可能也跟自己學校的教學模式有關,在短期內不適合這種教育模式,是不是需要更改,這是學校的管理人員需要迅速解決的,而這個學校平時都是自己學校出題,不參加深圳市的統考,那麼出的題型符不符合深圳教育局的要求,這些都是學校所要考慮的問題。

不管怎麼樣,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學生,而不是打造自己的教學團隊,只有學生成績提升,這才是真正的“網紅學校”。

『拾』 網紅張雪峰老師高考考了多少分

488分 我超喜歡他的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