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50m短跑成績
㈠ 50米短跑及格線是多少秒
從三年級開始有測試一直到六年級以60分為達標線
男生的標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9''0、8''7、8''5、8''3。
女生的:9''3、9''0、8''8、8''6。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關於50米的評分標准如下:
(1)大學生50m短跑成績擴展閱讀:
《國家體育鍛煉標准》(以下簡稱《標准》)是經國務院批准推行的一項重要體育制度,1975年開始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目的在於鼓勵廣大兒童和青少年自覺地鍛煉身體,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服務;同時,為提高中國運動技術水平打下基礎。
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京市的部分學校自訂並實行體育鍛煉標准,效果很好。前國家體委總結了經驗,學習並仿照前蘇聯的辦法,制定了適用於我國青少年的統一鍛煉標准,即《准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於1954年公布試行。
隨後又多次修改,改稱《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簡稱《勞衛制》。1964年,改稱《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斷了試行。
1974年,國家體委重新制定了鍛煉標準的試行條例,在重點試行的基礎上進行修改,1975年改稱《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在全國普遍推行
㈡ 怎樣能短期提高50米短跑成績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
[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㈢ 大學100米跑的及格成績是多少
大學100米男生的及格成績是14"9,女生的及格成績是17"9。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指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學生體測成績達到或超過良好,才有資格參與評優與評獎。
以往,學生的體測按學段分組,每組除了身高、體重、肺活量必測外,還有一些可選項目。新《標准》取消選測。
在分組上,小學、初中、高中按每個年級為一組;大學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在各組中,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體前屈都是必測項目。在大學生和中學生中,男生必須測1000米跑和引體向上,女生必須測800米跑和1分鍾仰卧起坐。
《標准》還指出,體測的學年總分由標准分與附加分之和構成,滿分為120分。標准分由各單項指標得分與權重乘積之和組成,滿分為100分;附加分根據實測成績,對1分鍾跳繩、引體向上、仰卧起坐等加分指標進行加分,滿分為20分。
各組學生按總分評定等級,90分及以上為優秀,80分至89.9分為良好,60分至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
(3)大學生50m短跑成績擴展閱讀:
2014年新出台的《標准》,取消了選測項目,中學生和大學生必須測長跑,初中以上男生必須測引體向上。
《標准》規定,學生畢業時,體育成績和等級,按照畢業當年學年總分的50%加上其他學年總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進行評定。成績達不到50分,按結業或肄業處理,也就是說,拿不到畢業證。
《標准》要求,初中、高中、大學學生的必測項目全部一致: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另外,各個測試項目都設置了具體的標准,比如,50米短跑,大一、大二的學生,男生超過9.1秒就為不及格,女生超過10.3秒為不及格;大三、大四的學生,男生超過9.0秒則不及格,女生超過10.2秒為不及格。
如果想評優,體育測試成績評定必須要達到80分以上。學生因病或殘疾,可向學校提交暫緩或免予執行《標准》的申請。
㈣ 下面是一個小組學生50m短跑的成績(單位:秒):9.6 8.2 8.5 8.6  ...
(1)(9.6+8.2+8.5+8.6+8.4+8.3+8.1+8.3+8.6+8.7)÷10
=85.3÷10,
=8.53;
(2)排列為:8.1、回8.2、8.3、8.3、8.4、8.5、8.6、8.6、8.7、9.6;
中位數為:(8.4+8.5)÷2,
=16.9÷2,
=8.45;
故答案答為:8.53,8.45.
㈤ 2017大學女生50米及格標准
大學女生50米分為大一、大二組以及大三、大四組。其中大一、大二女生組的及格標准為10.3秒,大三、大四女生組的及格標准為10.2秒。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規定,大學女生50米短跑成績規定如下。
1、大一、大二組女生50米短跑成績評分標准
(1)跑步時間小於等於7.7秒為優秀。
(2)跑步時間為8.0~8.3秒的為良好。
(3)跑步時間為10.3~8.5秒的為及格。
(4)跑步時間大於10.3秒時間為不及格。
2、大三、大四組女生50米短跑成績評分標准
(1)跑步時間小於等於7.6秒為優秀。
(2)跑步時間為8.2~7.9秒的為良好。
(3)跑步時間為10.2~8.4秒的為及格。
(4)跑步時間大於10.2秒時間為不及格。
(5)大學生50m短跑成績擴展閱讀:
為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2014年修訂)》,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准》測試工作,並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
本標准將適用對象劃分為以下組別:小學、初中、高中按每個年級為一組,其中小學為6組、初中為3組、高中為3組。大學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具有激勵和教育功能、反饋功能和引導鍛煉功能。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評價等級可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個等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
㈥ 50米短跑成績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的距離。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於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的訓練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於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
㈦ 50米短跑多少秒及格
不同年級及格標准不一樣
上大學7.5秒左右
上高中7.8秒左右
初中9秒
詳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如下:
㈧ 50米短跑怎樣的成績算是好
不同的復年齡跑的時間的長短的標准制是不一樣的。詳見下表
50米跑(50m跑),是一個能體現快速跑能力和反應能力的體育項目。初三男生50m跑的優秀成績為7.0s以下,女生50m跑的優秀成績為8.2s以下。
世界記錄是加拿大的諾萬貝利創造的5秒52,
由於50米的距離太短,還沒有加速到全速就已經過終點了,主要是比起跑和加速的能力,所以高水平運動員的差距並不大,在世界的比賽中是不設這個項目的。
㈨ 50米短跑評分標準是多少
50米短跑評分標准: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
男生50米跑及格線(單位:秒):
一年級:12.6,二年級:12.0,三年級:11.5,四年級:11.1,五年級:10.8,六年級:10.6,初一:10.2,初二:9.9,初三:9.7,高一:9.5,高二:9.4,高三:9.2,大一、大二:9.1、大三、大四:9.0。
女生50米跑及格線(單位:秒):
一年級:13.8,二年級:12.8,三年級:12.0,四年級:11.5,五年級:11.1,六年級:11.0,初一:10.9,初二:10.8,初三:10.7,高一:10.6,高二:10.5,高三:10.4,大一、大二:10.3,大三、大四:10.2。
(9)大學生50m短跑成績擴展閱讀:
50米跑測試方法
50米跑應在平坦地面上進行,地質不限;測試時,需使用發令旗,發令哨和秒錶。
測試前,應在平坦地面上畫長50米、寬1.22米的直線跑道若干條,跑道線要清晰。設一端為起點線。另一端為終點線。受試者至少2人一組,站立式起跑;當聽到起跑信號後,立即起跑,全力跑向終點線。
發令員站在起點線的側面,在發出起跑信號的同時,揮動發令旗。
計時員位於終點線的側面,視發令旗揮動的同時,開表計時;當受試者胸部到達終點線垂直面時停表。
記錄以秒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後1位。小數點後第二位數按非「0」進「1」的原則進位。如7.53秒應讀成7.6秒。
50米跑測試注意事項
(1)測試前,受試者需做充分的准備活動。
(2)受試者應穿運動鞋或膠鞋,不能穿釘鞋、皮鞋、涼鞋參加測試。
(3)測試時,如遇風,一律順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