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績與家庭因素分析
⑴ 學生成績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只要能和孩子成績掛鉤的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每每聽到別人對孩子的評價:「你家孩子學習成績真好」「你家孩子又得第一了」......心裡多少都是自豪的,究竟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
一、智力因素
從鄉村中學到北京的人大附中,什麼樣的學生都教過的王金戰老師憑他30年的教育經驗,得出一個結論,智力因素占成功的比重不到10%。難道王老師是說,智力因素對於學習成績來說並不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但是王老師認為,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而真正的成功,並不主要因智力水平的差異決定。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
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他們可能學起來要容易一些,快一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能調整好師生關系,無法堅持,也會遇到很難化解的矛盾。所以,在任重而道遠的學習問題上,真正的差別並不是體現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在其它方面。比如心態、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等。
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勢:
1、求知慾較強,喜歡閱讀和思考
2、專注力較好,較能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3、記憶力強,學習東西很快
4、喜歡有智力挑戰的事情,比如玩高深的游戲,捉弄別人..
我們可以發現,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具有學習上的先天優勢,這些優勢只有在如下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來:
1、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得到保護,允許他們去深度了解一個某個領域的各個方面,比如自然的探索,宇宙的探索;
2、有好的成長環境去滿足他們專注的閱讀和工作的機會,比如父母關系和諧,家庭條件優越,他們不被經常性的打擾;
3、他們被允許去學習他們喜歡的事情。不會因為父母在學習方面的過高要求,而拒絕他們的主動學習的需要,比如編程、創新設計等等。
4、能夠提供足夠的智力挑戰的游戲或活動。比如圍棋、橋牌、填字游戲等。
5、有足夠的愛的感受,被尊重的感受,以及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
現實情況是,有很多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因為教師的錯誤教育方式,讓他們失去了這些好的成長前提,他們的能力被限制,他們的思維被限制,他們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被限制,他們的心靈被挫敗,最後一樣會遭遇失敗。
大多數家長和教師,高舉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簡單粗暴的向孩子索取成績,索取好的行為習慣,用學習成績來綁架成長的正當需求,大量佔用孩子的業余時間,用痛苦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學習,這樣不僅敗壞了孩子的心態,對孩子的智力有極大的損傷,最後孩子在痛苦的過程中,慢慢的失去了他們應有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最後泯然眾人,甚至徹底變成廢人。
由此可見,現實生活中,智力因素占成功比重不到10%,因為大多數家庭都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也不懂正確的教養方式。出於對孩子天生使命的尊重,父母真的應該盡快加入到家庭教育的學習中來。
二、非智力因素
30年專注幫助差生成功的經驗,讓王金戰老師深深地認知到,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整體的學習狀態影響更為深遠,占成功比重的90%。
這里,非智力因素,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來說,就是情商。但是情商這個概念遠不能代表這其中的內涵。
那麼非智力因素的哪些方面會影響到學習結果呢?
1、穩定而健康的心理狀態最重要。我們試想,一個患得患失的人,一個遇到困難忐忑不安的人,一個不敢面對變化的人,他們能夠在漫長而繁復的學習過程中保持堅定的方向和不屈不折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嗎?
2、健康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不良的嗜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經常暴食暴飲,不能基本的定時定量飲食均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更為嚴重,但是極其隱性的一種影響身體狀況的現狀是,父母對孩子高標准嚴要求,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讓孩子心理狀態極其糟糕,還會帶來身體上的各種不適,且無法從病理學上找到原因。
還有一種隱性的健康殺手是,父母對孩子正常的生活環境缺乏安全感,過度焦慮。比如害怕感冒逼迫孩子喝水,害怕營養不良逼迫孩子吃飯,害怕生病逼迫孩子多穿衣服,害怕孩子小病好不了,動不動就送醫院,這些源自父母的心理問題,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健康的人,不正常的人,從而變得真正的不健康。
3、父母關系水平。父母之間關系好,互相懂得愛,能夠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彼此能夠妥協謙讓,則會讓孩子感覺非常安全可靠,並能從中習得良好的溝通和交際能力。而那些不能通情達理,總是把問題推卸到他人身上,遇到問題不能正常交流和解決的父母關系,則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緊張,擔心家庭會崩潰。同時也從來不知正確而良好的溝通是什麼,如何去表達愛。這樣的孩子,不僅在家裡受折磨,在社會上也會遇到非常多的挫折,從而人生走向悲慘的苦境。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怎麼可能有心思把學習搞好?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萬般的不如意,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意思,活著就是一種痛苦。
4、老師的影響力。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某些學科上找不到感覺,甚至厭惡學習,都與老師的影響有關。如果師生關系不好,如果老師經常在精神上忽略孩子,在尊嚴上打擊孩子,在行為上孤立孩子,那麼孩子必然會厭惡老師,看到老師就緊張,就害怕,肯定學不好這個學科。但是,大多數情況並不是那麼極端,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沒有處理好一件事情,沒有完全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說話方式不是很到位,讓孩子厭惡老師從而厭學。不解決這種問題,你給孩子多報幾個課外班也是於事無補,畢竟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時間更多一些。
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學習搞不好,有厭學的情況,並不是討厭學習本身,而是他們自身心態不佳,健康情況不妙,討厭父母的關系,討厭父母的教養方式,討厭老師的不公平或者錯誤的看法和行為。他們往往會用放棄學習的方式來懲罰父母,懲罰老師,其實最後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自己。這就是:拿著自己的前程來懲罰別人,實在是不高明啊。
三、如何從非智力因素方面幫助孩子呢?
1、因為厭惡老師而厭學。作為學生,需要善於發現老師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同時要明白每一個人都不會完美,要學會接納老師的不完美。作為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看法,同時也要向老師傳遞孩子的善意和努力。
2、父母關系和親子關系不好而厭學。作為孩子首先要學會和父母關系劃清界限,父母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然後要善於明確的向父母表達你的意願,確保他們明確你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仍然需要理解和接納父母的不完美。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處理好夫妻關系,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以及愛的表達。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努力幫助他們發展核心能力。
調整好家庭關系,師生關系,孩子的心理狀態就能越來越健康,他們的精力就會逐漸用在自身的發展上,那麼作為學生,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學習搞好,而不是放在各種糾纏不清的事情上情緒上。
⑵ 在做「我校學生學習成績影響因素」分析,主要用SPSS軟體進行分析。
因子分析不是用來求影響因素的
回歸分析是可以的
前期的一些基本統計、信度效度你也要做
我替別人做這類的數據分析蠻多的
⑶ 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哪些因素有關
如何激發您孩子的學習動力和興趣
具備學習的動力是學生學好知識的源泉,學習專的動力問題一直是教育心屬理學和教學理論及實踐關注的最重要領域之一,也是廣大家長和老師急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有什麼樣的關系?
一、導致孩子學習動力缺乏的四大原因。
不少中小學生的家長都會為督促孩子用功讀書而感到煩惱,總是認為他們學習不積極、欠主動。有時,更懷疑孩子是否天生不愛學習。事實上,孩子的學習動力是與生俱來的。相信家長們仍會記起孩子在兩、三歲時總愛每事問及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情境,但為何孩子年紀愈大,愈會缺少內在的學習動力?學校文化、評核制度,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家長的態度行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視。以下將透過幾個事例,分析家長們如何在不知不覺間令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斷流失。
1、孩子向你提問時。是否即時把所知的告訴他?
⑷ 哪些家庭因素與孩子成績高度關聯,你家占幾條
1高考准備,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有人做過一道計算題,從上幼兒園那一天,到高考約有5389天,已經有不少家長,開始盤算這5389天孩子怎麼度過了?
我們在學霸身上,看到的恰恰是他們不僅僅是學霸,去掉高考成績、去掉名校的光環,他們依然是興趣愛好廣泛、能力突出的優秀孩子!
或許我們不能給孩子買很好的學區房,沒關系,給孩子穩定的家庭環境、愛、鼓勵和支持,培養孩子的獨特能力,給孩子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讓孩子在面對挫折、艱難時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
今天,孩子面對的教育格局一直在變,而真正的高手,真正優秀的孩子,不管在哪裡都一樣能贏。
最好的學區房,就是你家書房,
真正的起跑線不是高考線,而是父母的格局、家庭環境和孩子的能力!
⑸ 孩子的成績與家庭因素有關嗎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
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
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清新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是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3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里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人的一生充滿了大量的暗戀。如果孩子暗戀某個異性,請不要嘲笑他,「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蘇格拉底語)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7.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地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里之前,要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總之,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⑹ 影響大學生成績因素分析
影響大學生成績的因素比較的多,最常見就是因為自己課堂不認真聽講,不認真學習,貪玩造成的,同時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經常去做兼職或者參加過多的社團活動,導致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夠。
⑺ 家庭教育與學生成績的關系
家庭教育和學習成績是分不開的,教育、分數都很重要,就看你們自己去怎麼理解了😊😊
⑻ 社會調查報告,關於家庭教育,環境與學生學習成績差異的關系。要求 1000多字左右,謝謝。
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家庭人文環境關系很大。一般來說,充滿愛的家庭,內學生學習成績容較好,封建制家庭學生學習成績差。家庭教育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並不是任何家長都可以教育後代,在技術方面,需要很強的教育技能;特別是在精神素養方面,能夠用人性適度約束本性,(也就是有愛心)。尤其是所謂隔代教育更不要提倡。關於人性與本性問題可以參考 http://..com/question/40210309.html"分類「——」人生啟智「中的呼喚人性一文。
⑼ 關於學生成績與家庭關系的相比度的計算
不同意樓上說來法
後半部自分的總成績大概為: x=283.5*5/3.7=383.102
後半部分的總成績大概為: y=418*5/4.2=407.62
這個什麼意思啊,我解釋一下這個的意思,283.5/3.7是前一半每一分家庭關系對成績的貢獻值,但是再乘以5就很莫名其妙了,其實就是分析相關性,意思是要你找家庭關系好的那麼成績也會好,也就是說家庭關系的好壞跟學生家庭關系是有一定關系的,老師是要你們找出證據,這兩個數據比較少,明顯是正相關了,要是數據多的話,可以用數據分析軟體,比如SPSS,這些軟體對科研和分析都十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