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合肥65中中考成績
『壹』 合肥第六十二中中考升學率怎麼樣(2013年)
近幾年來,中考成績斐然,教研成果顯著,學校先後榮獲「國家基礎教育教材研究基地專」、「安屬徽省電教一級達標學校」、「合肥市綠色學校」、「合肥中學生優秀團校」、「合肥高新區先進單位」等稱號。 ( ke)
『貳』 合肥市2015中考各科滿分是多少
合肥市2015中考各科滿分是810分。
目前尚未公布。
2014年是800分。
預計2015年文化課分數仍專為750分。
由省統一命題屬考試的科目為: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物理、化學。具體分值: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共150分。
理科實驗操作考試 10分
體育考試 由40分,升至50分。
『叄』 2015年合肥市中考分數線是多少
736 168中
『肆』 合肥市第56中學中考成績排名
通常是六百七八十分公費自費地二三十分2015年公費683指標643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學校前十名2016公費691.6分
『伍』 合肥市第六十八中學的中考喜報
2011中考喜報抄
汗馬耕耘有矢志,襲碩果飄雪又一年。在廣大學生家長、兄弟學校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開發區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六十八中畢業班全體師生發揚拼搏精神,克服重重困難,2011年畢業班340名學生參加合肥市中考,總體成績再攀新高,居於合肥市同類學校前列,譜寫了一曲優美動人的樂章。
李成浩757分(參加合肥一六八中學自主招生考試282分,超過免費宏志班分數線2分,) 何茜茜 751分 陳菲菲 746分 黃崇浩 742分 徐瑞坤 741分 李家豪 740分 張小康 736分 李卞傑 735分 李文先 734分 錢 爽 732分 鄭 穎 732分 張瑞濤 730分等35名同學總分超過了700分。
『陸』 合肥中考考了623分在65中上的學請問能上什麼高中
有的額。
上戲附中=上海戲劇學院附屬中學
08中考要是542。5
包含體育的~
是靜安區最爛的高中
比中專好點的高中。。。
『柒』 合肥市初中排名
合肥市初中排名如下:
1、合肥市45中。
45中到校指標170個,指標到校最低分數線為分,全市第一。其中770分以上113人,750分以上人數354人,700分以上佔全校比例68%,平均分為703分。45中今年746分及以上的人數為399人,那麼有229人通過其他渠道進入重點高中。
2、合肥市42中。
42中到校指標為95個,指標到校分數線為737分。從42中喜報來看,770分以上人數44人,750分以上人數138人,700分以上比例近60%,平均分為687分。750分以上人數大約是指標到校數的138/95=1.45倍,比45中成績還是要差一大截。
3、合肥市48中。
48中到校指標為122個,指標到校分數線為741分。48中喜報非常簡短,只有「770分以上32人,700分以上441人」這些寥寥數據,很難推斷出它的真實成績。不過從其刻意迴避750分這個分數段人數來看,它的高分段比例不高,我估計走其他渠道進入重點高中的不多。
4、合肥市50中東校。
50中東校到校指標為106個,指標到校分數線為740分。50中東校770分以上36人,750分以上136人,700分以上佔全校比例56%,平均分為678.6分。750分以上人數大約是指標到校數的136/106=1.28倍,50中東校比42中略差一些。
5、合肥市50中西校。
50中西校到校指標為142個,指標到校分數線為745分,全市第二,僅次於45中。770分以上44人,750分以上209人,700分以上佔全校比例59.2%,50中西校喜報將700分以上成績全部公之於眾,說明考得不錯。
『捌』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教學質量怎麼樣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教學質量較好。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回部的答相關優勢介紹如下:
1、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的師資力量較好: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學校有教師26人,其中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15人,本科學歷70%。
2、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的教學設施較好:學校硬體設施齊全,按省頒標准配有理化生實驗室、音體美地計算機專用教室以及圖書閱覽室、多媒體室、階梯教室、廣播站等。
3、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後獲得包河區學校管理先進單位、包河區特色學校、包河區安全工作先進集體、合肥市綠色學校等榮譽。
(8)2015年合肥65中中考成績擴展閱讀: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的相關介紹: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較為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小學升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大幅度提高。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以寄讀為主,走讀為輔。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的走讀生上學、放學必須憑學生證進出校門;走讀生、住校生在上課期間未經批准不得出校門。
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中部優化辦學特色,深入開展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倡導互動式教學、反思教學,大力開展特長教育、信心教育和成功教育,構建新型的教育教學運行機制。